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心理障碍和消极的心理活动是歌唱艺术、学习声乐道路上的巨大阻力,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懂得心理活动在歌唱中的作用,克服负面的心理影响,运用科学战胜无知和盲目。教师在教学时逐步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捷的思维灵活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使之健康成长。下面谈谈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体会 :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克服戒备心理  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的 ,他们害怕老师的批评和指责 ,对老师总是处处设防 ,时时戒备 ,他们与老师之间普遍存在着害怕、隔阂和戒备的心理。这种心理严重阻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要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 ,首先 ,我们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要关心爱…  相似文献   

3.
职高生的思维较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动手能力强,但其中一些学生轻视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他们往往表现出学习消极放任,心理承受力弱等不良特征,有的甚至有着严重的自卑、悲观、孤僻等心理障碍。因此,职业学校亟需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以消除影响他们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4.
自学消极心理是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其行为受到阻碍和干扰而产生的消极不安、回避冷漠的情绪体验。它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自学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排除自学消极心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一、克服定势心理的负迁移所谓学习的定势心理,是指经过一定的学习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往往会使学生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映。良好的学习定势会产生一种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不良的  相似文献   

5.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学校内系统而科学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能促使学生德、智、体和个性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中暴露出的各种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也呼唤我们必须尽快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相似文献   

6.
多年从教的实践表明,中学时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而个性发展并不成熟。他们正处于心理不成熟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同时中学时期也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最好阶段。通过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益于中学时代的健康成长,也为今后步入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笔者结合从教多年的实践积累,谈一谈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体育术科教学中的练习过程分析,发现学生在术科练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消极心理,为了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对恐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模糊心理、兴趣的单一化等进行了原因分析及反馈矫正,有利于心理调节,排队心理障碍,使学忸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苏霍姆林斯基 心理障碍是指人的动机性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未能实现自我预定的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心理障碍容易导致消极思维,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其思维受阻的原因很多,有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也有不少来自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其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以及个性特点的综合反映。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稚嫩的心灵,面对畸形的应试教育和学校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准备不足,常常由于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异常,是特定条件下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这是在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严峻课题。学校心理教育,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涛 《考试周刊》2010,(3):152-153
武术在高校体育专业中是一门重要课程.因其项目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心理原因而直接影响到对武术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从而对武术本身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可见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作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与总结,就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武术中如何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探讨,旨在通过解决学生的心理层面的问题而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相比于高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并且日益复杂。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的作简要分析,就如何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提出解决策略,以此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近年来,中职院校生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雷 《天中学刊》2001,16(5):119-1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现实生活的个体心理发展来看 ,不同个体在心理素质上是存在差异的 ,有些人心理健康状况很好 ,有些人患心理疾病 ,而更多的人存在各种心理缺陷或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就属于心理障碍的一种 .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 ,处在人生历程中最充满朝气、活力 ,最富有理想抱负的黄金时期 ,若不具备健康的心理 ,产生自卑心理 ,对这种现象如不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改善 ,则可能使他们产生社会适应不良症 ,甚至发展成为较严重的心理疾患而无法自拔 ,可能影响他们大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 ,甚至影…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有以下几点体会。一、 优化心理素质,焕发外语热情由于高职院校近几年来的生源情况较差,新生入校时,都带着一定的自卑消极心理,而且初中阶段的外语基础较差,有些学生甚至试图放弃外语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心理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首要的问题。我从担任98级新生外语课开始,在宣布授课计划的同时,就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设法排除初中英语学习的失误或障碍。我用两学时补习48个国际音标,两学时巩固5个最基本的英语句型,选择现代…  相似文献   

15.
吴相君 《考试周刊》2010,(50):72-73
数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它对中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不尽人意,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畏惧学数学,逃避学数学。在职业高中,数学几乎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我认为学生的这些状况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的某种心理障碍有直接关系,而这种心理障碍影响、制约、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容易导致消极思维,影响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此我阐述中专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阻碍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试论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为做好有心理缺陷大学生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信息依据;其次应着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再次对有心理忧郁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指导,帮助他们矫正不良心理状态,消除思想上的顾虑和情感上的郁闷,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困扰和障碍,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与此同时,还应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因学业和经济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心理压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两年来,我们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个性心理品质为突破口,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以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得到主动发展。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以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教育活动。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而又严谨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  相似文献   

19.
陈彩英 《教书育人》2000,(19):36-37
目前,重视个性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作用所在,实质所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个性培养起促进作用。反之,心理障碍会严重阻碍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小语教学讲究的是文道合一,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期塑造学生良好个性。 一、克服自卑心理.培养不卑不亢的个性品质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个性品质,对其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没有信心,没能从中尝到乐趣。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自尊心,形…  相似文献   

20.
程璐 《辅导员》2010,(14):57-57
心理健康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农村初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