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电视受众工作概述夏振强一、传播效应及受众的地位从信息传播过程和传播学理论上讲,新闻传播机构及从事传播活动的人员被称为传播者,电视台及电视工作者就是传播者,而电视观众则为传播接受者或受众。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众二者构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彼此...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概况和新闻翻译的传播学模式,在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基础上,结合新闻翻译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传播学的五种理论分析,即传播者分析、传播内容分析、传播手段分析、传播对象分析及传播效果分析,并从传播学视角对新闻翻译工作的发展进行研究,指出新闻翻译工作要想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就需要研究和分析新闻翻译传播过程的特征,使新闻翻译工作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顺利实现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3.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各有其特定内涵;在当前条件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力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时代化;突出社会实践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多重传播学角色;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过程。传播学称信息发出者为传播者,信息的接受者为受众(单个的接受者为“受传者”)。从传播者到受众之间需要一定的媒介,其中报纸、书籍、电视、电影等现代化传播媒介为大众媒介。传播组织通过大众媒介对广泛的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过程,叫大众传播。人与人直接交往传递信息称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同属传播学研究范畴。人际传播仍要有一定的通道和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等)作媒介。但从参与程度、时效、反馈的多少和难易等方面来看,两者均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为电大面授辅导教师,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体会看,借助传播学理论方法中的某些成分来看我们电大辅导教师在广播电视教育中的位置,会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作为传播学研究对象的人类传播活动具有无限丰富的多样性,从面对面的交谈到书信往来,从大会报告到公众演讲,从政治协商到商业谈判,从新闻发布到文艺演出,从影视演播到读书看报,都在传播活动的范畴之列。无疑,成人教育也是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就传播的内容而言,成人教育属于专门性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教育传播。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成人教育,也会得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传播学中的核心概念“传播”是从英文单词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6.
赵婧 《教师》2012,(29):31-32
传播过程与教学过程存在天然的相似性。从“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受众的选择权”“内向传播”等传播学视角审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比较学生与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相似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深化教学改革带来更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因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性,利用软新闻传播呈现国家本土文化形象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以及语言文化,翻译过程中应采用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立足于传播学的基本含义与软新闻理论的概念,分析中西方软新闻的主要特征,提出传播学视域下英语软新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电视与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学研究对象的两种视域——传播渠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媒介需要了解受众心理来适应变化,以更好地实现自己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的功能;而受众也同样需要了解媒体的发展趋向,扩大自己的媒介权力,以在传播中更好地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跨语际跨文化的信息传播。将翻译纳入传播学的框架,借鉴传播学中受众研究的理论探讨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受体反馈,能丰富翻译受体研究的内涵,拓展翻译研究的内容。对翻译受体反馈的实质、分类、作用以及反馈渠道进行分析,旨在在翻译研究中建立翻译受体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过程,文章力求运用传播学的有关知识,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受众出发,对其心理状态(求新心理,求实心理和逆反心理)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求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可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选择传播过程的终点--受众作为研究的载体,通过运用传播学领域中的受众相关理论,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这一受众的特性、动机、需求及其接受机制的独有特征的基础上,探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作为广告的受众是广告传播活动的中心。追求广告传播效果的进路最终必然指向消费者自身。在传播学受众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建构切合广告受众研究实际需求的逻辑架构,有助于切实地洞悉和把握消费者,谋求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把国际营销学中的营销策略融合到新闻传播中,研究新闻的循环流动性和商品的流通性,注重营销策略在营销新闻过程中的应用,拓展绿色营销理念在新闻传播中的延伸,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闻传播须要以注重社会效益为前提,让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实现新闻价值的同时起到积极引导受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传播学、新闻心理学角度,分折探讨了报纸新闻口语化标题时受众选择性注意、理解和记忆等行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信息参考     
2001年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热点综述 刘鹏在《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新世纪第一年,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一年,也是新闻传播学术论著出版的丰收年。 一、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2001年发表的新闻理论研究单篇论文虽然不多,但新闻理论著作精品不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分别推出了——《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它们虽然以讲述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但与过去的新闻理论教科书相比,这两种新版新闻理论教材在传统新闻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传播学最新学术成果,重新审视新闻传播现象,对新闻传播及各个分支领域的基本规律、学科特点、操作原则等进行了比较科学、系统的总结,构建了相对系统、完整、清晰的新闻传播理论框架。另外,复旦大学出版社还推出了由全国多位著名学者撰写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从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新闻史学等多个方面,对20世纪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集中展示了20世纪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对新闻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是传播者不可缺少的对象,传播的能动性决定了传受双方都是能动性主体。从受众的角度来发掘新闻审美性,从受众接受的程度诠释解读新闻,从而产生新的建构。接受美学也带给新闻理论新的影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传播学研究中,媒体和受众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过去经典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受众观念经历了从“被动的受众”到“主动的受众”的变化。近年来的一些传播事例也表明,随着网络的成熟,传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受众中心”替代了“传者中心”,受众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受众的传播权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前后,健康传播学在美国源起。如今,健康传播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医患传播、健康传播运动、大众媒介上的健康传播、危机传播、健康传播中的新技术以及健康传播研究方法这六个方面可以对美国健康传播目前的研究问题、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9.
沟通与求道的力量问: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价值、意义与推动社会进步的贡献是什么?黄合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传播学):传播学是门基础的学科,不管是面对面的沟通,还是通过媒体的沟通,它都是一门关于沟通的学科。西方传播学是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发展而来的,但我国很多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是从中文系延伸出来的,因此很多新闻传播学院的教育强调"写",但是"能够影响到人"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要了解受众的心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传  相似文献   

20.
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悲剧为何盛传不衰?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李杨故事作为传播内容为何可以盛传不衰即跨越千年时空取得影响如此深远的传播效果?笔者尝试从5W传播模式入手以求在受众心理分析层面做进一步挖掘。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