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常瑞 《小读者》2011,(6):47-48
一场大病,让我在医院住了三个月。那些日子,常和病友们天南海北地聊。 有一天,邻床小孙的女儿孙楠来看妈妈。因为来过几次,我们也算是熟悉了。她进门便冲我说:"阿姨,您好点了吗?"我微笑着说:"这孩子多懂事,上初中了吧?""初二。"这时,小孙接上了话,"这位阿姨可是老师,在高中当班主任的,  相似文献   

2.
案例描述 声音一:"老师,我知道,我要说!"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小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学生们很专心地去读,读完后,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说:"我知道,我要说。"  相似文献   

3.
顾增清 《考试周刊》2011,(93):42-42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从读书到教书已经读了无数遍,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感动,一个个新的收获。我总在想:自己是为作者感动?还是为"父亲"感动?还是为更多的我所接触过的学生的父母感动?所以,每次教学《背影》时,我都不敢有一丝的疏忽,怕有愧于熟悉的"父母们"。  相似文献   

4.
我们老家有个年俗,过年守岁,相传孩子们都在大年夜长个子。大人和孩子事先约定,孩子们藏在囤后或磨跟,到了年午夜,大人们就叫着孩子的乳名喊:"狗娃,你在哪里?"回答:"我在这里!"问:"你在那里干什么?"回答:"我在这里长个子!"问:"长多高啦?"回答:"长得像门前的大杨树一样高啦。"至此,这项年俗就履行完了。大人下饺子,孩子吃饺子,放心地长个子。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4,(5):9-9
十几年前的一个午后,父亲饶有兴趣地问我:"儿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当科学家、宇航员、律师、医生,还有……"我歪着脑袋想了很多。父亲笑着问:"是不是太多了?""怎么会多呢?我想干的事多,才能证明我是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我骄傲地说。  相似文献   

6.
龙玉菲 《教师》2012,(1):96-96
前段时间,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在怀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学习。走进名师的课堂,我感悟很深。特别是刘松教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你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怎样把一个陌生人变成一个熟悉的人呢?""让他自我介绍呗!""如果他不愿意呢?""向他提问题。"这时课堂很安静。  相似文献   

7.
共同的童年     
下笔之前,我沉思良久,该如何记述这段在我的书柜中静静躺着的回忆?这陪伴我多年,既熟悉却又似乎有些陌生的回忆?还是让时间来串场吧,然后从我纷杂的大脑中找寻记忆的碎片,将它们拼凑成属于我和"少电"共同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朋友每每做了噩梦都要向我报告一番,以便把这噩梦"破掉"。她一边喋喋不休一边哀叹:"怎么做了这样一个梦,多不好的兆头啊。"看我在这边一脸窃笑,她更愤愤:"怎么这样幸灾乐祸?""做噩梦有什么不好?我喜欢做噩梦。"我说。"喜欢做噩梦?有病。"但我真的是喜欢做噩梦。做噩梦常常让我感觉幸福。"有什么理由感觉幸福?"于是我一五一十地向朋友陈述:  相似文献   

9.
我和你     
这年头的指导书多得要命,亲爱的老妈介绍你时我也没往心里去。"心"?"鑫"?"莘"?"欣"?甚至"星"!都一一试了可能性,答案揭晓——"新"作文,我撇撇(piě)嘴巴,没有新意!  相似文献   

10.
感谢有你     
尉钰  孙蓓 《少年月刊》2014,(11):6-7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总是思绪万千。人们常说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曾经为你付出过的所有人,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到底什么是感恩,是不是说声"谢谢"就算感恩了呢?为什么它拥有那么大的能量?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安市明远小学,来和五(2)班的同学们一起聊聊他们心中关于感恩的点滴。  相似文献   

11.
挂科小王子     
卢十四 《大学生》2014,(21):71-71
在我高三那年,我妈曾问我:"你将来上了大学,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也就不再多问,暗想:这个孩子很有城府,毕竟还没到高考,他心里有想法却不乱说。 等到高考结束,该填志愿了,我妈又问我:"你到底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愕然:"原来你是真不知道啊?"  相似文献   

12.
刘丽屏 《教师》2011,(4):23-23
问题探讨:学生对"鲜花有多少盆"没有兴趣。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本提供的学习情境是学生熟悉的"鲜花"。当教师提出:你能一眼看清楚每种花有几盆吗?许多学生张口就是"我知道""红花  相似文献   

13.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我在教学时紧扣"弱小"一词,通过生生及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谛听孩子内心深处的言语,让孩子们懂得要不甘于做弱小的人,勇于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上课伊始,我就进行谈话导入,比"弱小":小朋友们,大家非常熟悉自己的同学,那你们觉得咱们班哪个同学最弱小?为什么?生:我认为我们班的童言是最弱小的,我们都叫她小童言,老师,您不也是这样叫的吗?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到姑姑家玩,看到表哥煮的鸡蛋正在出锅。他随手拿起一个鸡蛋问我:"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我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敲碎了倒人量杯里不就行了吗?"表哥哈哈大笑起来,对我说:"这可是熟鸡蛋啊!壳被敲碎了,里面没碎,还是这个形状,还是无法测量出准确的长、宽、高。"  相似文献   

15.
倪佳 《学语文》2014,(4):73-7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中国。对于这些以金发碧眼为典型代表的外国人,国人已经渐渐不那么新奇了,尤其是在大城市,人们早已是司空见惯。说起这些外国人,大家最熟悉的称呼恐怕非"老外"莫属了。我们在称呼他们为"老外"的时候,好像不带有什么特殊的感情色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外国人好像并不喜欢这个称呼,这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呢?我们为什么这么叫?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外"的?  相似文献   

16.
范崇嬿 《下一代》2014,(8):22-25
一天,小嘎逗说:"哎!陶陶、甜酒窝,星期日咱们去郊外玩好不好?"甜酒窝蹦起来说:"太好了!我很久没有去郊外了。"陶陶说:"我也想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呢!"甜酒窝提议:"我们乘爸爸的车去,好吗?"陶陶说:"不好,我们还是走着去好。"甜酒窝说:"郊外好远呢,我走不动怎么办?"小嘎逗说:"因为你不爱运动,所以胖,多走走你就不胖了!""好吧。"  相似文献   

17.
有趣的游戏     
9月27日晴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刚学到一个新游戏,别提多有趣了,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开始他们还因为有事不同意,但经不过我的一再要求,最终我们还是玩起来了。我对爸爸妈妈说:"这个游戏保准让你们笑得肚子疼,玩了还想玩。"爸爸说:"是吗?搞得那么神秘。"这时,我拿出一叠事先裁好的方形纸片,先给妈妈一张,让她写出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人或物,又给爸爸一张,让他写出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越特殊越好。  相似文献   

18.
现今的孩子,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受到关爱越来越多,但是快乐却越来越少?为什么成人向孩子灌输的书本知识越多,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却越来越少?为什么成人对孩子分数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创造力却越来越弱?这里有太多的为什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与解答。老师,您知道我的需要吗?一位小学校长曾经给我看了一张学生的纸条,这是该校一名四年级的小女孩投在学校"知心姐姐"信箱里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4月3日晴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的话,那么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我和她本应该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然而,我们却不期而遇了——同桌。既然是同桌,我们为什么一碰头就争个不休、闹个不停?又为什么她还能带给我那么多的快乐?她高挑个儿,留着长长的头发,从背后咋看像个女生,又是体育委员,在班级里唯有她能"呼风唤雨",所以大家给她取了个"女王"的绰号。"啊?老天怎么会这样对待我呢?我做错了什么?"我仰天长叹。不知女王从哪里冒出来,  相似文献   

20.
杨佩昌 《教师博览》2012,(12):44-45
2010年夏天,我带领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前往慕尼黑理工大学访问,参加该校主办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培训。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访问中出现的一段对话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刚走到大楼门口,一位企业家突然问:"这是大学吗?"我回答:"为什么不是?门口不是有牌子吗?"这位企业家以不信任的口吻反问:"既然是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