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  相似文献   

2.
所谓“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所建构的意义。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是一种人文关注、人性关爱,是理解的宽容。换句话说,课堂教学要重视并认真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吸取文本的人文内涵、体味其思想感情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呢?  相似文献   

3.
自《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教学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以“体验”为中心,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阅读体验生成既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为语文教学课堂增添光彩。由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引导学生生成阅读“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成”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新概念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阅读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呼唤学生朗读的个性化,因为朗读是阅读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化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生命的色彩呢?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主体的情感和身发展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心理需要的关注.忽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么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要么又变成“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究其实质,在阅读观上都反映出以知识为本  相似文献   

9.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找准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学熏陶感染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戴正兴 《山东教育》2004,(35):12-13
《语文课程标准》吸纳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的“多元”思想十分引人注目,如“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以这样的理念来参照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学有悖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引君入瓮”的“启发式”提问依然不时地出现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写作是语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独特的情感体验”不仅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萨特说:“阅读是一种引导的创造。”在阅读中可以感受语言、领悟内容、体验情感、积累素材。教师作为本与学生的中介,要努力做好向导,让感悟在阅读与写作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3.
阅读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把“读”的时间让给学生;其次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再次是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学生体验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段文字会有不同的个性体验。对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促进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多元解读,充分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8.
“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有独到的见解”,《语课程标准》崭新的理念,让广大一线教师逐渐明白了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参、教案,以及教师对本的理解不再是惟一正确合理的标准答案。学生因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和精神视角,对本进行着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重新解读。尊重具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思考是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怎么教?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理念并被明确提出时,面对学生的或有理或有失偏颇的“侃侃而谈”,教师该如何处理“允许学生充分表达”与“引导教学进程”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该具备怎样的文学鉴赏能力?又该具备怎样的阅读视野?本期几篇文章以期在这些方面能给大家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