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传统武术文化对习武者意志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并在结合自身的习武历程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意志力在习武中的重要性及习武对意志品质的磨炼进行了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塑造与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且有机结合了具体的武术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阐述,以期为习武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关公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忠、义、仁、勇、信",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道德标准之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武术精神与武术道德的缩影,是传播武术文化的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文章通过分析梳理关公精神和习武人群理念之间的融合与传承,为现代习武人群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关公精神提供借鉴和参考,弘扬关公精神文化精髓,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树立民族人文精神的道德楷模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古习武便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阐述习练形意拳对人的习武品性形成产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塑造形意拳习练者的习武品性。  相似文献   

4.
以对沈阳市四大公园常年坚持习武的中老年人相关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辩证的方法论证习武与人类寿命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武术的健身功能是毫无疑义的,习武与长寿的基本关系,与习武规律、习武方法、交手伤力有关;人的寿命长短与武术水平高低并没有必然联系;作为保健手段的太极拳将成为21世纪群众体育的新时尚,结合高科技的应用,太极拳的保健功能会得到充分释放,并与人的寿命联系更加密切,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习武与人类寿命的相依性关系。研究认为:当今全民健身背景下的武术,其主要功能就是强身健体。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遵守习武规律、习武方法、交手性质。从综合资料显示,习武与不习武都有长寿的机会或可能性,但是习武能推迟衰老这是勿庸置疑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俊  赵旎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47-48,52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我国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大学生习练武术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的习武动机。文章进一步对大学生习武动机的激发、培养与大学生习武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与个体的实际行为联系密切。文章综合多学科有关人类动机行为研究的理论成果,结合武术练习人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习武动机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习武动机模式,对习武动机的内在起因、外在诱因和自我调节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激发与培养习武动机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底蕴深厚的甘肃省天水市农村武术为调查对象,针对我国当前农村由于诸原因引起的习武人群减少、习武氛围淡化等现状进行剖析,提出相应对策,以使武术传统文化在广大农村更好地普及和开展,为全民健身服务。  相似文献   

9.
少林武僧在长期的练功习武实践中通过自身的思想体悟和智慧总结,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即少林武术道德.主要体现在练功习武以慈悲为怀,以强身自卫为本,功夫为主、武艺为辅,"拳棍"为主、"金兵"为辅.少林武术道德的形成受到禅宗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日现代武术(武道)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旭旭  袁镇澜 《体育科学》2001,21(6):28-28,31
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考察访谈法,探讨中国武术与日本武道之同异。主要结论:中日两国都把武术作为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发展,由于历史与观念的差异,日本人崇尚武道,尊敬理想化的武士,把武道作为教育的手段,作为完整人格形成之道推行,习武阶层较广;中国传统崇文轻武,以圣人贤士作为偶像,中国人注重表现武术内容的多样性和艺术性,重视武术的健身、怡情与竞赛,习武的群体集中在弱势群体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 ,从社会文化层面探究体育人格美世界的特征、规律及其文化征象。论述了体育“明争”的外向型、创新文化特征 ;体育的人格美世界是“自然野性”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体育人格的内在驱力是智慧力量、意志力量、道德力量 ;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则是产生人格的外在驱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三种不同武术教学模式在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培养激发学生习武兴趣及学生对所学内容实用与功效性评价方面的情况,得出结论:武术散打与武术套路相结合是较好的武术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武术理论认知水平、习武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用功效性有较高评价;适度增加武术教学中实战对抗练习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教武育人"始终是贯穿在整个武术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学德",武德教育是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并查阅参考有关武德教育的各类文献,主要针对高校学生选修武术套路的武德教育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高校推广武术套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从社会文化层面探究体育人格美世界的特征、规律及其文化征象。论述了体育“明争”的外向型、创新文化特征;体育的人格美世界是“自然野性”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体育人格的内在驱力是智慧力量、意志力量、道德力量;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则是产生人格的外在驱力。  相似文献   

15.
刘文 《武当》2013,(4):32-32,33
2012年中国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在河南温县落幕,山东省德州市唯一参赛选手、临邑县太极协会副会长刘清江在国内外53支代表队、530名参赛运动员中脱颖而出,收获了太极拳银牌、太极剑铜牌。年轻习武,他用道德感化小偷刘清江今年52岁,山东临邑县人,自幼酷爱武术。1980年至1983年,他在北京卫戍区服役期间,投师李连杰的师兄、三皇炮锤拳大师张凯学拳习武,并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结合武术抱拳礼的丰富内涵,论述了了解和学习武术礼仪的重要性。结论指出:在习武之前重视对习武之人进行尚武崇德的礼仪教育是完全符合武术活动自身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武探花杨炳的《习武序》是在乾隆七年为传播拳学武功,阐发中华武学思想而撰写的一篇武术文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习武序》的内容结构、技理成就、立论基础、学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从整上基本反映了杨炳《习武序》的拳学思想和学术价值,这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武术理论宝库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精神修养方法的精髓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被武术所吸收借鉴,是武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儒家的主要精神修养方法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传统武术对儒家精神修养方法的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变化气质、提高精神境界为习武之最终目的;以定静修养为习武之入手法门;以知行合一为习武之必由之路;以善养浩然之气为武术修为之最高境界,为现代武术健康良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试论武术对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人格是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现代人格理论为指导,在对健康人格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术教育与人格形成的关系,指出武术道德、武术文化和武术教学,以及武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均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和内部动力,运动动机对运动行为和表现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女大学生选上武术课,也同参加其它各种活动一样,是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下进行的,女大学生的习武动机对学生掌握武术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的习武动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研究,对提高高校武术教学效果、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树立其终身体育意识及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北京市普通高校女生习武动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