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宜玉  何硕 《大观周刊》2012,(14):285-28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软实力成为大国竞相角逐的对象,圈家文化利益成为各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宗旨和目标。作为中国软实力核心的文化外交发挥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难以达到的独特作用。孔子学院是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外交,孔子学院对中国的文化外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软实力有优劣和正负,不同类型的软实力需要不同模式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理论揭示了新的传播模式,在这个视角下公共外交既包括国际广告、对外宣传等信源外推型公共外交,也包括国际新闻报道、人员往来等传受平衡型公共外交,更有秘密信息传播等受者主动型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的分析表明,不断挖掘中国软实力资源,提升软实力、积累公共外交势能,是提升公共外交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就是国际传播.传播决定了国家的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现代媒体成为国内公众参与外交的“新闻广场”;国际传播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公共外交竞技场;媒介素养是现代外交官的必备能力.因此,我国公共外交的理念,应进一步从“对外宣传”走向“国际传播”:立足点要从“以我为主”转向“以国外受众为主”,话语体系要从“中国官方语言”转向“国外受众语言”,传播方法要从“讲道理”转向“说故事”,主体要从“官办”走向“民办”,内容要从“政经利益”走向“文化交流”,传播模式要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设置”.当前加强公共外交、提升中国影响力的对策建议是:整合“三外”力量、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巧妙借助境外媒体、重视国内舆论引导、妥处国内突发事件、用好新兴媒体平台、提升外交人员媒介素养、培养“民间大使”、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个‘立体交叉的世界’,给依托软实力的侨务公共外交提供了更多平台,也带来了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然而,与综合国力迅速上升不成正比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因此,如何利用好公共外交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显得日趋重要.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共外交的拓展提供了相当有效的工具与路径.但公共外交在新媒体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控性、“事与愿违”等现象,这就需要从战略传播的视角,首先设定长远目标,并在不同的目标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整合一切资源,影响关键受众,最终达到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国家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钟新 《当代传播》2013,(3):81-84
企业外交是近年来提出并努力实践的新理念。本文探讨两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说企业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行为主体?企业外交是否可以追求共同的核心目标和传播一致的核心讯息?最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企业参与公共外交符合企业自身利益、贡献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企业外交具有传播渠道广、传播技能强、传播成本低、易于赢得公众信任等优势;公众信任度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外交当以建构公信力为核心目标;公信力主要维度理论可作为企业外交设计核心讯息的参考依据;专业能力、诚实诚意、友好善意是企业外交公信力建构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公共外交的研究,主要从国际关系与国际传播两个研究视角切入.这两个研究视角各有不同.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切入,比较容易理解公共外交的政治属性,掌握公共外交在一个国家整体外交中的作用,也比较容易理解公共外交的制度史和机制建设.另一个角度来看,从传播学的视野研究公共外交这种以国家或国家利益代言人为主体的传播行为,我们通常能够比较清晰地总结出公共外交活动的传播学特征.尤其是随着冷战后媒介技术的发展,卫星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在第一时间常常由非政府主体,比如媒介集团旗下的全球新闻网,甚至是新闻事发地点的当地媒体传播出去.这样依赖公共外交的主体也随之下放到媒介主体上,这就对政府操纵媒体来配合其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周泉胜 《兰台世界》2012,(18):29-30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外交思想以“自强”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驭夷”需自强,据“理”与列强谈判,重视外交人才的培养.总的看,冯桂芬的外交思想不出古代,但其中又包含着某些近代外交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公共外交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外国民众进行交流并推行对外政策,从而促进国家利益的行为.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运用和推行公共外交的典型国家.  相似文献   

10.
大变革、大调整使国际形势正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为在后危机时代战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对未来国际体制及国际规则确立施加影响并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公共外交的重要性被日益凸显,成为各国塑造国家形象、争取国际理解、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抓手.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大国争取国际舆论的一个新的“主战场”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1.
电视外交(Televison Diplomacy)是利用电视进行的外交.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充当了外交代言人,设置外交议程,拓展外交渠道,传递外交信息,从而促进了媒体外交功能的实现.电视外交是媒体外交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媒体外交(Media Diplomacy)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与传统的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相并重的外交手段.传统的媒介与外交决策关系研究,主要起源于早期的政治传播学,在媒体外交中,媒体是作为一个独立体参加的.尽管从意识形态和国家角度分析,任何一个媒体都不是独立的,但作为外交角色本身,媒体已经构成了独立力量,在提升一国的软实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冷战时期的公共外交研究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外交"一词于1965年第一次使用.此后,在塔夫茨大学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公共外交的讲座,包括公共舆论研究、集团动态等.在这个时期,对公共外交研究的切人点主要包括政府实践、公共关系和战略公共外交等.  相似文献   

13.
“公共外交”是指面向外国公众的一种国际交往,它表达的方式是文化性,而非强迫性;主体不是政府外交部门,更强调非政府组织。而大众媒体在推进公共外交中具有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公众外交时代的到来 网络公民外交,也可称网络公共外交、网络渗透外交、网络群众外宣运动.这是一国政府把过去通过传统媒体开展的政府外交、政府外宣变为通过新媒体的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5.
赵启正新书《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市。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案例纵论当前诸如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  相似文献   

16.
4月7日,钟新教授参加了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座谈会,并做了题为构建公信力传播共享价值观——企业外交的核心目标与核心讯息分析的论文陈述。座谈会举行一天,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我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做主旨发言后,进行了三个主题的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阶段中国公共外交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公共外交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具备成熟公共外交体系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外交仍有一定差距.勇于总结现有经验教训并向西方学习,积极拓宽公共外交平台对于促进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微博外交”(Twitplomacy)是当今国际政治的新现象,它指一国驻外机构在对象国的社交网站开设账户、发布信息,直接与对象国公众互动交流.如今,“微博外交”热潮已席卷中国. 一、中外“微博外交”现状比较 开展“微博外交”是美国“公共外交2.0”战略的重要一步,白宫、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防部分别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开通了账号;英国政府也重点挖掘Web 2.0的内政外交功能,2009年11月,英国驻华使馆率先在中国开通新浪微博.此后,各国驻华使馆纷纷行动,“微博外交”升温.新浪微博“政务厅—涉外—大使馆”一类微博下已有33个国家的账号(截止2012年3月21日),约占与中国建交国家①的两成(19.2%),但一些国家同时注册了多个微博账号.②其中,美国、英国和法国驻华使馆的微博最具吸引力,一直位居人气榜前列(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外传播与公共外交的交集谈起,探讨当代新闻传播与公共外交策略的互动.认为新闻传播要渗透"公共外交"的整体意识,设法让中国的声音通过新闻传播来告知世界.  相似文献   

20.
王更喜 《新闻界》2012,(6):51-54,63
从不同的视角考量,网络公共外交具有四重属性.其中,技术属性与网络的技术特性相连,政治属性与网络公共外交的目的相关,文化属性来自于网络公共外交的传播内容,经济属性则体现在网络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产品需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