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在前面     
利用公共宣传表达国家意志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会传统.吴学夫、黄升民的《大国图腾:承载六十年国家理想的公共图像》以图像志研究方法,精心梳理了建国以来以政治宣传画为主的公共图像资源,意在发现中国公共图像的类型化叙事模式,揭示与探求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2.
杨丽红 《档案》2012,(4):25-27
公共档案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公共档案馆的内涵、公共档案馆建设的重点、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宏观对策以及公共档案馆建设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关系五个方面,现已基本达成了公共档案馆是由国家设立,资源属于国家和全体人民,主要职责是为公众服务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李科 《青年记者》2016,(5):18-19
西方公共电视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 (一)西方公共电视的理论基础 欧洲公共电视建立的基础主要基于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理论.其主张有:公共领域是促进国家、社会实现民主自由的重要力量.它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市场之外,而大众传媒是公共意见的主要引发和传播载体,因而成为了构建公共领域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因而“公共领域”理论本身不符合中国国情,不能依据此理论来建立中国的公共电视.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及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很大冲击,也对政府管理能力带来严峻挑战.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为社会的舆论机构,我国新闻传媒如何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好自己的社会功能与作用,促使事件圆满解决,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公共外交理念下突发性新闻电视报道策划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兢 《中国编辑》2011,(1):62-65
在信息社会,公共外交理念强调通过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促进政府、人民与他国政府、人民的互信与合作,进而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公共外交理念下突发性新闻电视报道策划,应注意在应急报道和后续报道两方面下功夫。文章具体分析了如何在这两方面进行周密策划,以塑造和维护中国的良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卢茜 《东南传播》2021,(8):63-66
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外交的理论硬核,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基于涵化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电影的共鸣效应,一种是主旋律电影的教化效应,但仅此两种涵化效应都难以充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最后本文提供了两种基于"国家品牌"的电影公共外交新战略:以中国电影为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品牌;以电影为传播渠道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品牌国家".  相似文献   

7.
全民共享文化服务的制度困境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全民共享文化服务的背景分析 1.1 全民共享的政治寓意 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利益的保障是国家政权巩固的基础,人民需求的满足是实现国家稳定繁荣的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力求在提高全民经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科技和文化的共同发展.在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潮流中,我国政府转变行政职能,致力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和维护全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全民共享的服务目标,必须解决当前的城乡文化差距和进行相关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然而,与综合国力迅速上升不成正比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因此,如何利用好公共外交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显得日趋重要.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共外交的拓展提供了相当有效的工具与路径.但公共外交在新媒体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控性、“事与愿违”等现象,这就需要从战略传播的视角,首先设定长远目标,并在不同的目标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整合一切资源,影响关键受众,最终达到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国家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和实践含义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人民在推进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进程中必须完成的新任务.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超出了以往的改革.不仅如此,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之一,中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的大前提下,高度聚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文章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围绕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从分析、破解公共文化深层次问题入手,力求将准确阐述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渠道、主阵地关系,深入理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对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而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围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试图厘清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新型内在架构,把新时代赋予公共文化重大历史使命具体落实为保障权益、引领品质、优化生态、提高认同、汇聚力量等精神文化建设具体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现在公共外交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各国通过信息交流促进本国政府、人民与他国政府、人民的沟通、交流.如何在这个理念下对突发性新闻报道进行详尽、严谨的策划、报道,特别是利用网络媒体,是当代新闻人面临的一个重要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共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学者哈贝马斯1962年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公共领域,即指除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①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众在这个空间中的言论不受国家干涉.纵观中国报业史,中国的公共领域的构筑与报刊息息相关.不同时期报刊对公共领域的构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对上个世纪30年代新记《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现在的《南方周末》评论版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报刊与公共领域的具体关系来窥探其建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2,(22):71
7月11日,国务院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其中第十章"公共文化体育"部分内容如下:国家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等权益。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核心.本文在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服务科学的理念和服务创新模型,构建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型,提出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的模式和实施的支撑体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凯 《传媒》2015,(22):78-80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际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有着独特的传播功能,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功能的研究,论述了其对树立国家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服务的重要场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研究背景,论述了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现实意义,集中分析影响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因素,借鉴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以及各种阅读空间建设经验,提出公共阅读空间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近来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文件纲领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尽快有效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面临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广播电视传媒面临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当前,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突出问题,对此,本文在建设理念、路径、方式、机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扩展的学术概念,指18世纪末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种存在于国家政权与市民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不受国家干涉.“公共领域”为人文社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角度.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也掀起过两次公共领域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20.
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对接国家顶层设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传输网络覆盖持续优化,保障和服务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重点惠民工程建设实现中期目标,基层优质内容供给更加丰富;行业帮扶、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建设,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