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略论转型时期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演进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课题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它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转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型塑的最终目标是 :增强社会的自主性 ,将国家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使国家决策能够最大地促进社会利益 ,从而形成国家和社会二元双强互动关系模式。转型将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主动性将为社会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将对中国市民社会发展起催生作用 ;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将是社会型塑国家的重要动力。这将使得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成熟过程与西方相比大为缩短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视角,反思个体理性导向下社会自主性的生成困惑,指出要以关系理性来引导社会自主性的生成.关系理性导向下的社会自主性在"治理身份的正确认知"自治权力的科学诠释"治理的价值旨趣"等方面超越了个体理性思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观的价值导向.关系理论导向下的社会自主性要在融合"国家与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个人与个人关系"的三个层次上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弗朗西斯·福山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对人类社会政治秩序进行探寻,将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视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根基。福山分别对中国强国家模式和欧洲强社会模式进行了论述,认为现代政治秩序的基本走向是强国家与强社会的有机统一,实现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的相互融合,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正经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变化,表现为国家与社会从高度一体化逐步走向了适度分离。由此,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得恰当与否,对于现代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应在汲取和借鉴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框架构想的基础上,探索构建转型期中国特色的互动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的活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政府与社会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政府与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论文论述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着四种不同模式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同时总结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共同规律,回顾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变迁过程,要改革我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就要建立起“小而强政府,大而强社会”的模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益协调与宏观的国家制度、市场经济以及社会自主性紧密联系。它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在宏观上直接指向社会"结构紧张"状态下的利益主体关系失衡与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今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就是在社会制度结构不断调整建构的过程中,能否真正实现国家、社会、市场间力量的动态平衡与平等对话,使社会结构总体处于宽松状态。为此,需要强化国家社会关系下的国家主导、市场理性与社会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非典”流行时期的国家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已经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但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是一种“强国家-弱社会”的模式。“非典”流行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某种变异,“非典”流行事实上打断了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进程,正是由于社会缺乏自救能力,也无可以自救的组织资源。才使国家有了大规模介入社会的可能.国家不得不依靠强化政府权力的方式和传统的动员渠道来控制疫情的扩散,也在事实上强化了对中国社会的控制。在处理突发事件或者社会传染病时,能否不以伤害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为代价?“非典”之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应建立在公平、平等、民主、自由与正义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理念是民事诉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民事诉讼理念,可以为社会和谐、司法和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和谐民事诉讼理念包容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重构和谐民事诉讼理念应从中国传统诉讼文化和谐理念及价值选择的"否定之否定"、和谐社会民事诉讼目的的重新定位以及构建和谐主义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理念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传统的行政全能主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改革,"强政府、大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是我国现阶段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一、行政全能主义的社区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社区长期实行了一套行政全能主义的"亚社区"管理体制,对居民进行行政全能主义的"单位人管理"与"地区管理"。行政全能主义的"单位人管理"是指国家通过社区居民工作或生产的单位对居民的生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进程对国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全球化对国家形成的挑战以及解决的方式将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未来国家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全球化进程不但突破了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学的传统框架,否定了国家中心主义"的传统国家理论,对其若干核心概念如主权、边界、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质疑,而且引起了人们对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认识;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的相互依存、科技发展、国际组织壮大、跨国运动与思潮、一体化与分裂主义等对现实国家构成了挑战;面对全球化的趋势,国家在形态、职能与相互联系方式上也必然进行调整,未来国家的形态、能力与作用将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与调整,即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化、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地位与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德育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社会本位的功利性价值,它忽视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开放和价值多元的事实,忽视了德育固有的主体性本质及和谐社会对自主性与创造精神的呼唤,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方面日显苍白。现代德育要着力于受教育者身心特点的现状与潜能,着力于受教育者的和谐全面发展,着力于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结合,构建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有机结合的双本位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双本位德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德育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社会本位的功利性价值,它忽视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开放和价值多元的事实,忽视了德育固有的主体性本质及和谐社会对自主性与创造精神的呼唤,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方面日显苍白。现代德育要着力于受教育者身心特点的现状与潜能,着力于受教育者的和谐全面发展,着力于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结合,构建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有机结合的双本位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村委会是当代中国农民最主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在乡村的互动及其关系模式是其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深层背景,它是重构国家与社会协调与和谐发展的双赢模式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在国家与社会的张力之下,作为公共行政理想的服务型政府遭遇了现实的矛盾,但从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视角来分析可以得出,服务行政有别于政治和行政发展史上其他任何一种国家行政形态,因其国家理想与社会理想的一致性实现了公共行政的价值性回归,因而成为一种可欲的理想目标.与此同时,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社会自主性的强化还为这一行政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因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国家工具性的社会化,努力化解国家工具性与国家自主性的矛盾.通过服务价值的社会化、公共权力的社会化、政府职能的社会化,在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形塑过程中,促成二者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国家的自我重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关注近些年中国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和发展的"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并阐述这种模式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种表现形态:结构功能主义意涵、有机团结的社会学转向以及否定之否定的变迁过程。从理论角度来说,文章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作者认为一些高校通过"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成功搭建了学生、学校、社会的三元互动关系平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和社会学内在逻辑结构的相似性,作者也以此文呼唤更多的社会学家关注"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从而促进这一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方虚无主义思潮纷繁复杂,但有一种以本真性为核心的虚无主义理论一直以较为隐蔽的方式否定中国革命道路和颠覆历史共识。"认识你自己""创造你自己"和"叙事你自己"是本真性的三种理论形态,此三种理论形态在我国有特殊的表现样态。为此,有必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本真性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展开批判。个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原子",而是现实的、实践的,以社会关系为本质的社会存在物。形而上学方法论的错误在于从孤立、片面和静止的眼光解释人和社会,将个人"原子化";叙事学方法论的错误在于从叙事语言和叙事方式出发研究个人和社会历史,夸大语言和人的主观性,随意解释和"拼接"历史,陷入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阶级分析法重构本真性,恢复本真性的合理内核,使其成为个人美德和社会美德。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政党之间关系的和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和谐,既是整个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党际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党际和谐文化有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和现实基础,其建设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从而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利益表达和政治整合功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党际和谐文化建设需要执政党与参政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必须遵循社会发展模式的一般特征和相关因素,从内源性、自主性、动态性原则出发,科学合理地对待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的优势与难题,从三个维度上选择与设计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模式,即:在发展目标上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明”的国家,在现代化的推进形式上选择渐进型的现代化模式.在现代化所实现的社会转变上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发展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9.
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是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成为"现实"的内在逻辑。它作为马克思辩证否定观的核心内容,也是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不是"到"是",再到"是什么"的辩证否定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对既有社会主义模式的辩证否定,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维度上承载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核心价值,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价值自觉的中国个案。以辩证否定思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在本质论上坚持"共同富裕"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统一,在阶段论上坚持"全面小康"与"民族振兴"的目标统一,在特色论上坚持"中国本位"与"世界视野"的内涵统一,在动力论上坚持"动态改革"与"科学发展"的路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国家是各种社会关系的舞台,其中君臣关系又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君臣关系处理得当与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的张栻恪守三纲五常、忠于君主、劝君治国,与君主之间关系达到了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