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冯晓  王烁生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277-277,282
我国正在经历着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特别是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网络社会,给我们高校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德育环境,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德育,建立“网络德育”理念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环境”,是高校德育理论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麻丽 《科教文汇》2009,(6):71-72
网络的发展在给高校德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带来了影响与冲击。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建设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高校开展网络德育工怍进行了探索,提出高校应对网络德育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发展在给高校德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带来了影响与冲击。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建设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高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进行了探索,提出高校应对网络德育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洪波 《科教文汇》2008,(33):18-19
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形成,在给高校德育带来发展前景和契机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我们应该积极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规律,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的保障机制,使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分析高校网络德育理论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高校德育进网络软硬件保障工作、组织保障工作、队伍保障工作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和功能分析方法,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问题,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讨了如何真正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德育与时俱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生活占据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大部分,其高效、便捷、独有的生活交流方式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诸多冗杂的信息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的传授时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高校德育与网络健康教育协同起来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分析高校德育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介绍高校德育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涵,阐述高校德育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共进的现实意义,构建高校德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共进机制,明确高校老师、学生在德育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共进构建中的核心能力要求及其培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和功能分析方法,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问题,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讨了如何真正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德育与时俱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崔祥龙  代勇 《内江科技》2007,28(9):68-68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文化,不同文化都会在网络中传播、碰撞和交融,但表现出明显的“西方化”。本文主要从网络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作为人的现代化重要承担者,它的现代化是高校德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化措施,时于提高德育教育效果,促进高校德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培养大学生现代化素养的形成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对当今高校德育的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而分析,进而提出了实现高校德育现代化的途径,使高校德育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费自芬 《科教文汇》2012,(32):23-23,25
泰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是继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亚洲“四小龙”之后的另一只“小龙”.在这个佛教备受推崇的国家,研究其高校德育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的德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以佛教文化作为切入口,对泰国高校的德育历史及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高校的德育研究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王汉宗 《科教文汇》2012,(18):23-24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与塑造。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是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他围绕着"仁"与"礼"的政治目标,向学生全面实施了包括人性、人伦在内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使"政治理想"与"道德行为"两大板块的教育达到了和谐统一。本文从"孝悌"、"财富观"、"诚信"、"知行"、"自省"等方面论述了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祁静 《科教文汇》2011,(15):17-17,26
在贝克的"风险社会"视域中,发展就意味着风险及其积累。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选择、竞争、诱惑等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当前对大学生进行风险教育、研究风险的规避途径是高校德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正确,理想信念坚定,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乐于助人。但是部分学生忽视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缺乏,整体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对个别问题有认识误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艰苦奋斗思想淡化,劳动意识淡薄。要通过推进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推动“两课”教育创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校园(社区)文化,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4.
德育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才会拥有繁殖的肥沃土壤。然而德育话语长期疏离现实生活,德育内容很大程度是基于逻辑推衍的应然结果,遮蔽了现实生活的本真,学校和主流传媒所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显得苍白无力,传统德育话语主体逐渐陷入失语困境。伴随着“自媒体”、“小微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新兴话语主体逐渐与学校、主流传媒等传统话语主体分庭抗礼,使统一的德育话语权开始碎片化。  相似文献   

15.
"90后"出生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由于中国特色的"421"家庭模式,他们从小就成为"温室的花朵",没有接受过多的挫折,一路畅通走过来,以至于现在他们被大家普遍认为是缺乏政治、责任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然而在我国出现的百年不遇的两次震灾以及成功举办的上海世博、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90后"大学生却表现出了令大家欣喜的爱国民族精神、助人为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品德,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充分肯定和赞许。因此,我们必须了解"90后"大学生的内心活动以及思想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德性”教育观视角下分析和谐校园文化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启示,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原因,深入浅出地提出可行性策略,提出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建议。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落实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弘 《科教文汇》2014,(15):106-107
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在机械基础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容量、时机和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提升学生的品行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丁俏琛 《科教文汇》2014,(2):181-181,186
在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常发现有的学生存在情感淡漠、行为自私、人际关系弱化等问题。为此,作者根据“接受美学”读者本位论的思想.从学生的内心认知、生活经验及如何激发学生对德育的主动参与几个方面探讨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深化宣传思想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文化建设全过程,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石,是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纲领。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原则下,通过拓宽思路搞活思想理论建设、引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营造积极的主流思想舆论等途径,使宣传思想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