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报刊编辑作为媒介信息“过滤”的“把关人”,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报刊在读心目中的地位和市场选择中的命运。近年来报刊竞争激烈,一些报刊编辑滋生了浮躁情绪,丢掉了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着扩大报刊影响,争取读和增加效益,或盲目追热点、赶浪头、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或重复别人,照搬照套,一味效仿;或舍不得下功夫,认真把好政策关、审读关、字关,致使疏漏差错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报刊编辑作为媒介信息“过滤”的“把关人”,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报刊在读心目中的地位和市场选择中的命运。近年来报刊竞争激烈,一些报刊编辑滋生了浮躁情绪.丢掉了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扩大报刊影响,争取读和增加效益,或盲目追热点、赶浪头、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或重复别人,照搬照套,一味效仿;或舍不得下功夫,认真把好政策关、审读关、字关,致使疏漏差错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既有学风上的又有风上的,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报刊的质量,贻害无穷。强调报刊编辑树立精品意识,倡导多出精品,有助于遏制这些问题的发展和蔓延,端正学风和风。  相似文献   

3.
由于种种原因,报刊中有时出现差错,似不足为奇。但及时纠正,则是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态度。如何纠正差错为“佳”?请看下面几例:“本报4月29日二版《让黄桂稠酒四处飘香》一文中:“1936年,宋庆龄、郭沫若来两安考察”应为1956年。”(5月14日西安晚报二版)  相似文献   

4.
提高素质与做好校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刊报纸出现差错,作者,编辑、校对、印制等部有责任。从校对来说,他的责任有二:一是校正排字差错,二是发现原稿的疏漏和不足,前者可称为“校异同”,后者是“校是非”。一个优秀的校对员,应该也是个编辑。校对工作本身就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校对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校对场上发挥优秀“猎手”的作用,如何发挥校对是“杂家”的才能以及如何提高“校是非”的能力,是值得今后的校对工作特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图书的优质高效,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5.
有效数字位数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良 《编辑学报》1996,8(4):198-200
有效数字位数的编辑加工李学良科技论文中的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必须准确无误。进行数据编辑加工时,有效数字是易被忽视时问题,编辑方面的疏漏和差错时有出现。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些浅见,以期引起对它的重视。1确定有效数字位数的基本规则能够代表物理量量值大小的数...  相似文献   

6.
曾被上海《新民晚报》(1992年3月12日)列为近期畅销书的《证券市场导游》,差错之多,令人惊奇。一、“序”中倒第8行“新闻报资者”应为“新闻报记者”。同页倒4行“经验与技巧相溶化”,用“融化”一词恐更适宜。  相似文献   

7.
上篇《拾零》中共列举书刊常见表达失衡情况 7种。此篇再列举 10种,略加分析,敬祈方家指正。   (八 )连词“如果”与“时”搭配   例 9如果水泥厂的石膏掺量足量时,外加硫酸钠有时甚至降低 (混凝土的 )早期强度。   分析 连词“如果”表示假设,不能与表示时间的名词“时”搭配。当将“时”删去。若要强调假设的条件,可将“时”改为“的话”。   (九 )连词“如”用在主语前且后带双音词   例 10如疲劳寿命服从正态分布,则 X i=Ni;如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 X i=lg(N i)。   分析 “如”作连词表示假设时,有两个…  相似文献   

8.
报纸出现文字差错,也是一种社会污染。消灭报纸差错决不是什么咬文嚼字的“雕虫小技”,而是事关新闻宣传质量和报纸生命力的大事。报纸文字需要综合治理。仅就稿件处理流程讲,至少需要把好“三关”。作者严把“书写关”。稿件书写得潦草,往往是报纸文字差错的“污染源”。有的作者写起字来龙飞凤舞,“五”“王”不分,“3”“了”一样,“干”“于”相似,“土”“士”无异,让编辑简直像认天书一样猜字。编辑很是有些苦衷。有的报纸将。货款”误为“贷款”,将“牧区”误为“特区”,将“四川省井研县”误为“四川省井不开县”,将“电话一拨就通”误为“电话一拔就通”等等,原因之一是字迹潦草造成的。不是有家小报上还出现“31人注目”(应为“引人注目”)的笑话吗?这  相似文献   

9.
吴永明 《编辑学报》1991,3(3):141-143
科技论文的内容必须恪守客观规律,容不得半点差错。但是在泛泛的来稿中,却经常隐伏着种种疏漏或失误,这些失误偶然也可能被漏审,使文稿带瑕付梓,甚者酿谬传误。本文列举少数医学期刊的谬误,分析编者失察的可能原因,以表明考绩科技期刊内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平时阅读报刊,常常发现文章的内容尚好,可就是标题上出现了醒目的错别字。这些标题大都出自美术工作者之手的美术标题。如:1、去年11月10日健康报:《发声器官——象把小提(?)》,其中的“(?)”字应为“琴”。2、去年11月29日健康报:《歌(口候)之所以美》,其中的“(口候)”字应为“喉”。3、今年1月11日上海少年报:《倒(?)法的应用》,其中的“(?)”字应为“序”。  相似文献   

11.
大众精品图书的营销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精品图书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大众化的读物,而且还是精品读物。“大众化”,一是指读者的大众化,它以一般民众为读者对象;二是指图书内容的大众化,其内容应为一般民众所关心的或乐于接受的;三是指表述的大众化,即语言通俗,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就能够读懂。但大众化不是庸俗化,庸俗化的图书就不是“精品”。精品图书应当品位高、质量优。大众精品图书的种类很多,如文学类、消闲类、时尚类、保健类、大众教育类读物和少儿读物,等等。大众精品图书的营销策划,始于选题策划,渗透于组稿和编辑制作过程,在宣传促销阶段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2.
谭辛 《新闻三昧》2006,(3):38-39
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报,从去年9月23日在第二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叫《有错即改》,栏目中将责任编辑、校对者姓名,在何版出了何种差错,正确的应该是怎么写,都一一公布于众,并在专栏底部写道:“本报向广大读者致歉!欢迎广大朋友举报差错。”还公布了差错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例如今年2月6日2版《特别的春节礼物:今年拍“合家欢”的特别多》的第四段第六行“家俱”应为“家具”。责任人:用黑体字标出编辑吴建路、校检王守荣。2月7日5版《丑闻缠身,小泉内阁患“晚期综合症”》第三个小标题下第一段第四行“对力挺”应为“力挺”。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13.
在报刊上,时常可以见到对报道失实或差错的更正。这是党的报刊向人民负责的表现,也是取信于民的保证。有错不纠,决不是我们无产阶级报刊应取的态度。去年3月24日,体育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周恩来总理1959年观看田径比赛的一幅照片,其文字说明是:“周总理在第一届全运会期间,特地到场内观看田径比赛,并向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中)、田径教练黄健(左)了解情况。”这里的“田径教练黄健”应为“周谦为”。周谦为是我国国家级田径裁判员、江苏省田  相似文献   

14.
有别于编辑工作的现代编辑活动徐耀明【武汉】时下出版界有一句行话:出版业中,编辑工作是中心,发行是龙头。对于发行是否应为社会主义出版业的龙头,我们姑且不论,这里主要讨论一下“编辑工作”这个中心。按照传统的约定说法,这儿的“编辑工作”,就是指的编辑部的日...  相似文献   

15.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16.
原稿差错ABC     
一、差错种类分析 1.多字或漏字如:“海南5日豪华双飞5日游”(多前面“5日”二字);“文学素质的得到全面提高”(多“的”字)。“陈老师为此事四方走”(“方”与“走”中漏了  相似文献   

17.
“无错不成书。”每当我听到这种批评,便产生一种复杂的感情:作为一名老校对,我感到内疚;作为第一读者,我又有一种代人受过的感觉。因为读者都以为书中的差错是由于排校疏漏造成的,却不知道来自原稿(包括编辑加工)的差错有多少。前些日子,受人之托,我为某社校对一部约400万字的“百科全书”,刚校完二十分之一,就发现原稿差错过百处。请看错例:  相似文献   

18.
地学书刊中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社彩 《编辑学报》2001,13(4):209-210
地学书刊中广泛使用的“含量”这一类量的含义比较模糊,会影响文献的价值。对照《量与单位》国家标准及“含量”的真实含义,认为最好使用确切的标准量名称及符号代替“含量”。具体表现为:1)岩石或矿物的氧化物、微量元素或稀土元素的“含量”应为质量分数(wв);2)岩石中的矿物“含量”应为体积分数(φв);3)类质同像矿物中的端员矿物“含量”及斜长石版号A应力摩尔分数(xв);4)由岩石或矿物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计算得到的原子“含量”应为原子数(Nв)。  相似文献   

19.
我给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主办的《家家乐》杂志写了一封信,在对该杂志的《热论》、《大策划》、《点击优生优育》等栏目提出看法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出现的差错:一是“低渗综合征”应为“低渗综合症”,二是“喘征”应为“喘症”。并分别标明了刊物的期数和差错的栏数、行数,以备编辑  相似文献   

20.
标题别暖昧     
从《京华时报》2月22日A11版读到一篇社会新闻,主题是《光棍“娶”12岁少女传宗接代》,副标题是《涉嫌奸淫幼女逃亡10年终落网》。讲的是陕西汉阴人蒲某30多岁仍未找到老婆,打起本村少女(应为幼女)吴某的主意。由于吴某父母身惠重病,长期卧床不起,生活困难,蒲某对老人施以小恩小惠后便上门提亲。两人没有办理任何手续,蒲某便住进了吴某家中,蒲某不顾吴某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