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编辑的文化积累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编辑的文化积累意识任火【唐山】编辑活动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个是信息传播,另一个是文化积累。从目前编辑学的研究情况看,比较注重对信息传播的研究,而对文化积累的研究则有所忽视。笔者拟对编辑的文化积累意识做一点探讨。对编辑活动而言,文化积累包括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2.
出版物是传播思想文化的信息载体,其作用是将思想文化信息传递给读者,并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积累留存。而实现文化积累与传播最重要的条件是确保积累与传播的各种文化信息真实无误,完整无缺,失真的信息是没有传播与积累价值的。出版物所积累与传播的思想文化信息,大都是通过文字进行记录与描述的,信息的保真,有赖于用字用词的准确。本文通过对校对的概念、作用、要求的分析,阐明校对工作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3.
江凌 《新闻传播》2007,(5):23-23
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瞭望者”和“把关人”的编辑,在文化传播及职业实践中,自然也以“发现”作为出版文化传播的手段。编辑每天都在变动的文化信息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怎样从纷繁的文化信息中发现有出版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选题,作品或有创造力的作者人才,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奉献给受众?这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发现眼力,较深的文化洞察力。《试论编辑发现的养成途径》一文论述了八个方面:历史眼光与全局意识,注意力与观察意识,好奇心与问题意识,联想习惯与角度意识,思维训练与整合意识,理论素养与辩证,系统意识,知识积累与学习意识,敬业奉献与责任意识。本刊将分期陆续发表,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高天龙 《中国广播》2010,(11):95-96
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文化现象,作为现代新闻传播者,应当具有责任意识、信息意识、求实意识,这是新闻传播者应有的职业操守。只有把握这三种意识的特点、作用,并在新闻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档案具有储存信息、传播文化的功能。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出现了声像档案。和传统的档案形式相比,声像档案在历史的记载和传播方面,更加形象、立体,在文化传播方面也更便捷。声像档案是档案文化传播中的新鲜血液,丰富了档案文化的传播方式,也提高档案文化的传播效果。研究声像档案对档案文化传播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公民档案意识,扩大档案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推动我国档案文化传播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医学期刊出版中存在着大量低效重复信息。期刊编辑应凭借自身经验的积累以及通过认真严谨的选题、组稿及审稿程序,优化信息质量,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作为传统传播载体的报纸受到了来自网络化、数字化的严峻挑战。编辑如果墨守成规,不加强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就会影响报纸的质量。树立良好的形象,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鲜明的思想,使报纸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正确思想的引导者、文化知识的播种者。这就要求编辑要提高素质、提高水平、增强“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对湘鄂渝黔边欠发达地区农户科技信息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技信息意识较为淡薄,影响其信息意识提升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制约、传播制约、效益制约和资金制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培养农民信息意识的基本环节,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推广是提高农民科技信息意识的重要环节,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是培育农民信息意识的支撑环节,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强化农民科技信息意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对湘鄂渝黔边欠发达地区农户科技信息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技信息意识较为淡薄,影响其信息意识提升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制约、传播制约、效益制约和资金制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培养农民信息意识的基本环节,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推广是提高农民科技信息意识的重要环节,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是培育农民信息意识的支撑环节,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强化农民科技信息意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杨小凤 《传媒》2019,(11):73-75
新时代,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建设,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成果,发挥中国文化在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人民网英文版以其独特的优势地位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形式,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质量,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加强内容原创性,重点建设专题栏目,明确传播定位,强化传播意识和传播理念,建设优质的语言学习栏目,打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1.
新闻编辑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高水平的编辑能力,这样才能够编辑出更受欢迎、质量更高的新闻信息,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也会因此提高。本文首先对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探讨了提高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的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闸述了档案信息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一是从档案记录的信息内容看--档案记录着文化;二是从档案信息记录的载体符号看--档案积累着文化;三是从档案信息传播的途径看-档案传播着文化.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数据积累加上算法的偏好投喂助推了“信息茧房”的形成,用户、网络平台和社交环境等多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使得用户受困于“信息茧房”之中,阻碍了档案文化传播的高效性,文章基于“信息茧房”视域下,阐述了“信息茧房”效应下档案文化传播的策略与途径,探讨如何高效地推广和宣传档案文化,有利于档案文化传播实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述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重要意义,提出判断期刊质量的标准。重点从编辑的素质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采用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满足读者需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具体办法。为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做好编辑工作,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期刊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在促进我国文化积累和传播、促进国民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交流方面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较强思想舆论引导能力、文化信息传播能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和文化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文化事业和产业形态.①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图书质量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是反映、传播、积累和促进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的重要工具,提高图书质量是满足市场需求、更好地发挥图书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图书市场会出现失灵甚至消失,人们也会出现逆向选择行为。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通过对图书质量的博弈及其均衡结果的剖析,提出只有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出版者行为,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才能使交易双方都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7.
杨兰 《东南传播》2014,(1):67-70
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基层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因媒介自身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不断提高的PC、手机终端普及率,以及管理者不断增强的媒介经营管理意识,在民族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直观视觉呈现、即时信息传达、多主体传播等功能.但由于我国民族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民族地区基层网络建设目前呈现出受众的网络媒介使用率低且区域差异较大、门户网站民族文化特色呈现不足、传播民族文化的系统性专题性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以《中国·建始网》为个案的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基层网络媒体传播民族文化,重点可从开发手机客户端,提高网络媒介使用率;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实现差异化传播;打通线上线下交流,实现民族文化多载体传播等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基层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因媒介自身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不断提高的PC、手机终端普及率,以及管理者不断增强的媒介经营管理意识,在民族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直观视觉呈现、即时信息传达、多主体传播等功能。但由于我国民族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民族地区基层网络建设目前呈现出受众的网络媒介使用率低且区域差异较大、门户网站民族文化特色呈现不足、传播民族文化的系统性专题性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以《中国·建始网》为个案的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基层网络媒体传播民族文化,重点可从开发手机客户端,提高网络媒介使用率;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实现差异化传播;打通线上线下交流,实现民族文化多载体传播等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以影像阅读为主导的视觉文化相对于文字阅读方式的文本文化的优势愈加显现,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有商业行为的地方就会伴随有广告,电视广告中,视觉信息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通过对比课题的深入研究,寻找到影响电视广告视觉信息传播质量的各个要素:信息传播速度、信息传播广度、信息传播深度、信息传播持久度等,并找到控制信息传播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悦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4-255
古人云:职之所在,责有攸归.作为一名编辑,担负着传播优秀文化知识的责任.编辑是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编辑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文化责任,才能推动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合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