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Scopus数据库中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38种科技期刊2008—2012年文献计量指标研究分析,指出江苏省有60%的期刊排在中国被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的中位数之前,且江苏省高h指数期刊比例略高于国家水平,近5年江苏大部分期刊的SJR呈上升趋势,其中个别SCI、EI收录期刊的SJR有所下降;近5年大部分期刊的自引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但仍有一定数量的高自引期刊和零自引期刊,期刊的高自引和SJR并不总呈正相关,英文SCI期刊的自引率较低;尽管大部分期刊近年来的零被引率呈下降趋势,但整体仍保持在较高值(50%),38种期刊零被引率的平均值大于EI期刊的平均值,SCI期刊的零被引率最低。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期刊整体上的国际影响力还有上升空间,应该在进一步提高江苏科技期刊的整体办刊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发挥SCI和EI期刊的优势,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全国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期刊自引情况的研究对于分析期刊的研究方向以及评价期刊的学术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本文以2012-2016年《社会科学期刊引证报告》(JCR-Social Science Edition,JCRSSE)收录的社科类期刊的指标数据为样本,对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和收录的金砖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的社科类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这些期刊的指标数据(特别是自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自引情况对于社科类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JCRSSE收录的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在影响因子和自引率方面均优于金砖五国的期刊。我国国际社科类期刊与其他金砖四国相比,在影响因子方面均高于金砖四国,且在自引率方面低于巴西、南非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IF)的状况,进一步解读自引在影响因子中的作用,以利于我国办刊人掌握期刊的发展方向。【方法】 以2015年版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计算中国和G7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有代表性的新兴国家(韩国、印度、俄罗斯)期刊自被引率(SCR),同时计算各刊的SCR-IF、非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NIF)及二者比值K,对各国期刊的SCR-IF、SCR-NIF、SCR、K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国期刊SCR-IF的均值均大于SCR-NIF和SCR,K的中位值为1.502~1.889;我国SCI收录期刊的SCR-IF、SCR-NIF均小于韩国和俄罗斯,但高于其他8个国家;我国SCI收录期刊中,SCR-IF为0的期刊占比为3.28%,小于各国均值6.21%;我国K>2.0的期刊占比为34.97%,小于各国均值37.19%。【结论】 SCR-IF较SCR更能准确反映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实际作用。我国SCI收录期刊SCR-IF相对较高,但仍有部分期刊的自引对影响因子没有任何作用,且我国SCI收录期刊的自引较少有人为操控。  相似文献   

4.
我国SCI收录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国际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SCI收录期刊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整体水平在国际上排名,为正确认识我国SCI收录期刊的情况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把我国(不含台湾省SCI收录期刊)与G7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新兴国家(韩国、印度和俄罗斯)2013年SCI收录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2013年我国SCI收录期刊数(162种)位居11个国家中第6位,刊均被引频次位居第8位;我国SCI收录期刊刊均论文数相对较多、自引率相对较高、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较低;论著篇均引文数位居第7位,而综述篇均引文数位居第4位。【结论】我国SCI收录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希望加入SCI期刊可从以下方面努力:期刊出版语言改为英语、减少期刊年均论文数、稿源丰富期刊可缩短出版周期或提高论文录用标准、严格控制期刊自引数量等。  相似文献   

5.
SCI收录中国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莉  陈惠兰 《现代情报》2009,29(12):156-160
以SCI期刊引证报告JCR(2005-2007)数据为依据,统计了近3年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并就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分类排名、被引半衰期及CSCD、CSTPCD收录情况等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科技期刊近年来影响因子等各项JCR指标持续上升,指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英、日、德等国家,但实际影响因子均值、被引频次均值等表征期刊质量的指标均落后于欧美等科技大国。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存在收录比例小,就被引频次及IF值而言择优不明显及学科分布不均衡情况。上述分析为科研人员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明确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SCI收录期刊整体和不同分区被引半衰期的国际对比情况。【方法】 将我国(不含台湾地区)SCI收录期刊与G7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新兴国家代表韩国、印度、俄罗斯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整体及各分区(Q1~Q4)进行对比,并采用Spearman 对11个国家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我国SCI收录期刊被引半衰期不管是整体水平还是位居不同分区(Q1~Q4),均低于除韩国外的其他国家。除俄罗斯外,其他10个国家SCI收录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均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指标部分有相关性。【结论】 我国SCI收录期刊同仁要正确认识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国际现状,调整下一步工作策略,如将出版语言改为英文、多发表国内外有创新性的论文、加入国内外大型数据库、开发并定向推送数字化产品等,促进我国SCI收录期刊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了美国ISI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2008年收录的我国3种纯力学期刊的14个基本计量指标,包括收录文章数、被引频次、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收录范围、排序(按IF)、被引半衰期、引文半衰期、篇均被引频次、自引率、篇均引文率、被引期刊数、引用期刊数等,并与JCR收录的IF>3的5种力学期刊进行了相互比较。与所收录的112种纯力学期刊有关的计量指标的平均值作比较,找出了差距。最后,对提高我国力学期刊的基本计量指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有利于改进我国力学期刊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日、印、韩四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对中、日、印、韩四国高影响力论文,即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以及在 Cell、Nature、Science (以下简称CNS)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结果显示: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及其占总论文百分比都是最高的,然而不管是在单个期刊,还是CNS三个期刊总和,日本发表的论文总数和高被引论文数、热点论文数都是最高的,中国为第二位。近3年(2010~2012年)在CNS上发表的论文日本最多(653)、中国其次(471)。本研究结果提示,虽然我国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较多,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显示我国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学者在高水平期刊,尤其是CNS上发表论文数少于日本。今后需要鼓励和引导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不断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9.
以2008年SCI数据库JCR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9年4月13日数据,统计比较了2008年SCIE中已经收录的中、英文版中国材料科学期刊(不含材料类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发表论文数及网络传播情况。指出:在现阶段,我国英文版材料科学期刊的影响力、传播效果不及中文版,说明在我国要办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期刊,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建议首要做的事情是面向世界,创造和利用条件将所发表论文实现有效传播,不宜草率地将中文版改为英文版,因为在目前读者、作者平台,这样做的结果不比办出中文版精品期刊然后再逐步面向国际来得现实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学科发展的贡献度。【方法】 利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研究2007—2017年高校主办的42种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的贡献度。【结果】 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从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个方面对其高校ESI学科建设作出较大贡献,但整体而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落后于学科发展。【结论】 高校主办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力有待提高,以更好地助力学科建设;高校可进行综合性学报改革,以提升高校主办期刊的专业影响力,也可依托ESI学科优势创办新刊,填补ESI学科空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