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骅 《新闻前哨》2009,(4):93-95
专业化频道的赢利模式与售卖方式紧密相连。按“二次售卖”理论,频道自身节目进入电视付费系统时,用节目换取赢利,是一次售卖,这个过程依赖于正在探索和建立过程中的电视付费系统;当节目换取了观众注意力,再用观众注意力换取广告,是二次售卖,节目及与广告商的合作可以开发上下游的产业链,拓展N次售卖过程。  相似文献   

2.
叶新  柳春  尹璐 《出版参考》2013,(7):39-40
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大部分杂志出版商就自觉地进入了第三次售卖(品牌售卖)阶段,品牌授权经营、衍生实体产品开发方兴未艾,而以"经验售卖"为主的定制出版业务也蓬勃兴起。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杂志出版商B2B出版能力的提升、客户营销服务的强劲需求,包括赫斯特、梅里迪斯、罗德尔、时代公司在内的美国大杂志出版商也从杂志出版业务拓展到了整合营销服务领域,把自己打造成了传媒经营和营销服务公司。在美国从事定制出版乃至内容营销的诸多杂志出版商  相似文献   

3.
二次传播是相对于首次传播出现的一个传播学概念,是指新闻或事件在首次传播之后,经过另一媒介又一次被传播。在一般读者、观众、听众眼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转述、转播、转载。有的新闻稿件或事件被二次传播以后,往往还被其它媒介继续传播下去,可称为三次、四次或无数次传播,但相对于首次传播来说,它们都可划为二次传播范畴。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核心与灵魂,主持人本身的综合素养成为节目传播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养构成中,人文素养是其重要内容,它能更好地促进节目主持人与观众沟通,使节目更具可视性,赢得观众的青睐。当前,  相似文献   

5.
微信摇电视的商业模式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复合型模式。它以“红包”为切入点,利用微信的社交功能、第三方支付功能和电商功能打通了电视内容观看、互动、广告、销售等整个产业链。在此过程中将电视的受众转化为用户并将用户数据沉淀下来,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电视内容、提高广告回报率,实现电视相关商品、视频内容的O2O业务,颠覆了传统的“二次售卖”商业模式,转而升级为电视+社交+电商(广告商)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电视传播观念在不断变化,电视节目也在各种新兴媒体的竞争中谋求发展。以往评价电视节目的三个标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不仅促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紧密结合,而且进一步融合了大众传播主体和观众的关系,有利于电视节目的发展。将参与性作为电视节目的评价标准,必须注意观众的参与是否有意义,是否切合节目主题,是否真实,是否能和其他三个标准相融合。  相似文献   

7.
受众是一种“社会呈现”,是社会环境和媒介供应模式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主要发掘和利用两种资源:一、精细化地深度掌控社会的“注意力资源”.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满足受众需要;二、广告资源。广告本身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促进方式。通常认为,报纸经营是“两次售卖”:第一次把报纸卖给受众,第二次把受众卖给广告商。但更深层的逻辑关系是:受众结构决定广告结构进而决定报纸的收入。受众市场是报纸货币收入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7,(2):44-44
媒体业是最古老的眼球经济,其影响力决定盈利能力。媒体人老生常谈的二次营销理论或者三次营销理论,诸如把内容卖给读者,然后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锻造影响力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李潇 《新闻前哨》2008,(9):66-67
电视栏目是电视节目的板块形态.电视节目的传播往往集中体现在电视栏目的传播上。电视栏目的有效传播是指在传输技术覆盖范围内电视栏目播出后,吸引了众多的目标观众和非目标观众,形成了稳定的收视群,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这个目标,这种传播才是有效传播。否则是无效传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模式",试图用图解的方式简约、系统地表述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功能和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引起的传播方式改变是革命性的,作为传统媒体,电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从节目的生产、传播到节目产品的消费整个产业链都在发生变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电视节目的传播和运营角度来看,时间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重要变量,传统的电视节目都是在线性的时空  相似文献   

12.
冷凇 《声屏世界》2006,(11):61-62
如果把一个节目比作一次篮球比赛,那么主持人就是那个时刻注意要接球和传球的人,特别是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如何准确地接到嘉宾的“球”,又如何把“球”准确无误地传给观众或者把“球”巧妙地反传给嘉宾,都是一门很高的技术。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发问,更多的是如何与被访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发问中发掘被访者的深层内涵,由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以至与电视机前的受众互动形成人际传播。如何将这门高技术发挥得更好,应该把借鉴国外主持艺术和发扬中国传统主持风格结合起来。个性化与模式化英美电视节目主持人非常注重个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在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让电视节目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制胜法宝唯有创新。创新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是服务并满足当下观众日益增长需求的最佳选择。凡有事业进取心的电视人,没有不知创新二字的重要性的,然而"知易行难"。一、当下电视新闻节目革新之不足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各环节工作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不论是对专题节目的定位分类,还是各种制作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将现场直播、历史档案、专家评论等新闻报道方式有机的融合进电视专题节目中去,既使得观众感受到与现场同步的新闻真实性,又通过各种专家评论、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体态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是人类交往中非语言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观众收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收的。主持人的体态语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感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有声语言相匹配共同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那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传播过程中,主持人肩负着“窗口”和“门面”的重要作用,其作用直接影响到节目的传播效果。观众收看电视节目时,主持人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收的。无疑有声语言是播音主持中审美表达的主要手段,但无声语言与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因此,作为主持人必须了解和掌握无声语言,并能灵活运用无声语言,做到“言”、“行”一致,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来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阳 《记者摇篮》2012,(6):77-78
电视节目编排是对电视节目进行内容和形式处理的终端,是一个将节目要素变为节目成品的过程。合理的频道编排可以实现栏目之间的顺畅过渡,有效控制观众流,避免观众中途流失。电视编排对于优化电视内容的传播效果、实现电视媒体的营销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被纷繁的内容、快速的节奏打乱,传统的电视平台与电视节目,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必须要寻求创新发展,融合新媒体以提升自身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那么纪录片这样一个传统的电视节目类型,如何转型成新媒体纪录片?内容与互动两手抓很重要,利用有效的互动抓住用户的眼球、抓住用户的内心,重新吸引流失的观众用户,更有效地让节目内容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赵昊 《新闻窗》2010,(3):101-102
电视是一种依靠声音、图象传播的媒介,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语言传播外,还要通过形象、服饰、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传播,以期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获得观众的认可。具有视觉特性的电视传媒把播音员和主持人推向了电视荧屏。纵观电视记者和节(栏)目主持人所进行的信息传递、知识传播、新闻述评或者其他服务型、  相似文献   

19.
李秀丽 《新闻传播》2018,(15):26-27
音频内容产业的爆发改变了过去媒体二次售卖的经营模式,大幅提高了商业经营的天花板。背后是声音符号为最俭省的信息工具、声音的保存与远距离传播丰富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声音本身具有情感属性。主动的聆听意识是音频内容消费与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受众参与大众媒介传播活动有着优良传统。但是,随着时代更迭和社会发展,这种受众参与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观众参与电视传播要晚于报纸和广播,实践上还处在不断探索之中,理论上又匮乏研究,尤其是在电视传播活动中观众参与电视节目愈来愈丰富的今天,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则很有必要了。本文拟从观众参与电视节目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必然性、观众参与电视节目的主要特征及其形式两方面作一粗浅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一、现众参与电视节目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