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世界蹦床运动动作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统计两次世界最高水平蹦床竞赛中使用的蹦床动作,确定了目前世界比赛中运动员所使用的动作情况。根据相关信息和对蹦床发展历史的回顾,分析了近期蹦床运动动作的发展形式。结果认为,蹦床预赛第1套动作中,主要采用1周空翻,男、女使用的1周空翻情况是相似的。非完整类空翻中,使用后空翻3/4周接腹弹的动作最多。蹦床预赛第2套动作和决赛套动作中,男子动作以2周高难度动作和3周动作为主体,以3周高难度动作为前沿动作。女子使用了12001o和12001<两个动作,其2周动作以2周空翻且转体在720°以下的难度动作为主。未来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将促使运动员掌握更多的蹦床动作,比赛中对技术动作的评判将更加细致;在编排方面,预赛两套动作将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参加第27届世界蹦床锦标赛预赛前16名女子运动员三套动作成绩分析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的第一套动作成绩与比赛名次呈正相关,但对预赛总成绩的贡献率要低于一般运动员,这是实施新规则后表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我国优秀运动员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应提高自选动作难度,增大难度储备,这是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次文献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蹦床的两个称谓"规定动作"和"第一套动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相当数量的蹦床界内人士对"第一套动作"称谓的表述还没有根据规则的变化和项目的发展及时进行更改,对"第一套动作"的本质缺乏哲学思辩角度意义上的理解.这种思维惯势如果继续存在,将不利于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和进步.希望引起有关人士对蹦床"第一套动作"准确称谓的重视,使之对蹦床项目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为蹦床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时参加2010年第27届世界蹦床锦标赛预赛前16名运动员和决赛8名运动员40套动作的飞行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飞行时间是指按照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要求,用电子计时仪器准确记录的,运动员连续完成10个翻转动作的腾空时间;引入飞行时间对运动员名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预赛前16名运动员的影响率达到81.3%,对决赛运动员的影响率达到62.5%;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的飞行时间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各套动作均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运动员存在比赛中发挥不稳定的缺点.教练员、运动员要形成正确的认识,在确保成套动作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各套动作的飞行时间,科学、合理地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的难度、动作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各套动作成绩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8月19日,2008北京奥运会男子蹦床决赛在国家体育馆结束,预赛排名头两位的中国选手表现非常出色,预赛头名的陆春龙凭借一套完整的动作,以41.00分成绩夺得冠军。加拿大选手伯内特和中国选手董栋分列二、三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分析归纳、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1997~2016年五个奥运周期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变化规律性导向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把握高、难、准、美蹦床运动发展的总方向,突出项目特点而不断引导运动员掌握不同类型的多种动作,坚持敦促运动员努力提高成套动作的完成难度和质量,持续鼓励运动员进行创新并顺应蹦床运动技术的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评分规则,使其不断地对蹦床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规范和导向作用,是主导当今世界蹦床评分规则修订变化的主要规律性特征;未来大赛第一套动作的发展将与第二套动作趋同,而相关的系列要求与新规定,还将会为迎合其方向的发展内容而修订。  相似文献   

7.
国家蹦床队参加雅典奥运会比赛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举世瞩目的第28届奥运会经过17天的激烈争夺于8月29日在希腊雅典胜利闭幕了。中国蹦床队2名教练员2名队员一行4人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是在8月20-21日两天进行,男、女各参赛一天,来自全世界最强选手男、女各16名,经过了预赛两套动作和决赛一套动作决出男、女前8名。黄珊汕以39分的成绩获得一块铜牌,为中国蹦床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完成了体操中心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从技巧单跳到蹦床单跳1.1蹦床单跳也技巧单跳的异同技巧单跳在1997-1998年间并入蹦床项目,采用蹦就要项目单跳比赛的规则,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技巧单跳比赛的竞赛规则。1.1.1相同之处训练与比赛的场地尺寸基本一样,训练的基本技术基本原理一样。1.1.2不同之处竞赛规则与以前的技巧规则似乎完全一样,技巧单跳一个高难度动作可以代替一套动作,而蹦床单跳一套动作必须由八个动作组成,所有的难度动作在全套八个动作之是,这对于单跳运动员的要求会更高更全面。因此其训练方法手段不能全部套用技巧单跳动的方法。1.2正确认识蹦床单跳的训练方法1.2.1…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2010年世界蹦床锦标赛预赛前16名女子运动员单人网上项目成绩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子蹦床的竞争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我国女子蹦床的总体实力已上升至新的高度;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平均年龄和训练、比赛周期有利于参加伦敦奥运会;目前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最佳难度在14.4~15之间,我国运动员的最佳难度在此范围内,但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在最佳难度范围内提高自选动作难度,并积蓄一定的难度储备,是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5年上半年两次全国蹦床比赛女子第一套动作赛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规则出台后的第一套动作初显自选动作特征,成套编排呈多样化趋向。建议我国运动员应根据比赛性质及个人能力选择动作并根据个人风格特点进行成套编排,并希望能为我国蹦床训练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年蹦床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现场观察与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全国少年蹦床比赛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年蹦床运动员整体水平有提高,难度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参赛人数不多,动作质量与成功率仍需进一步提高。为了使我国蹦床运动可持续发展,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蹦床后备人才培养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2.
女子蹦床自选动作成套编排的规律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98年蹦床世界杯系列赛 (丹麦站 )女子蹦床运动员完成的 38套自选动作的录像统计与分析 ,找出女子蹦床自选动作成套编排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为提高我国女子蹦床的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也为我国蹦床教练编排女子蹦床自选成套动作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规则的变化对蹦床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2005-2008年新周期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新旧规则的异同进行比较,探讨了新规则对蹦床运动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规则不论对动作的创新和难度的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对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蹦床教练员和运动员科学化训练和难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我国省市级专业体操队训练场馆的蹦床设备状况、教练员所持的态度和认识、训练中主要解决的问题、蹦库实际使用情况、练习程序以及对基本动作和基本难度动作的理解等方面作了较细致的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改进竞技体操的蹦床训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重庆市蹦床运动队在12年发展过程中的比赛情况,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蹦床队在2008年的蹦床冠军赛中男子表现比较突出,但是在参加过的三届全国运动会中,取得的成绩平平,继第11届全国运动会后,蹦床运动处于瘫痪状态,教练员和运动员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不尽如人意。结合重庆市蹦床运动开展的具体情况,试提出相关对策,力图在2013年的全国运动会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膳食营养态度以及膳食营养行为等信息,进而改善其营养水平,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方法:以10-17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设计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平均分为6. 5±1. 73分(不及格),知识短板主要是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构成以及人体所需的能量物质来源等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膳食营养态度平均分为7.03±1.81分(良好),总体上膳食营养态度表现积极;膳食营养行为平均分为13. 43±3. 07分(及格),运动员的食物选择主要依靠心情或者胃口,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有一部分蹦床运动员不按照队里的规定购买或食用食物。结论: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主要依靠教练或亲戚朋友获取营养知识,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待加强,膳食营养行为需要合理监控。建议:开设相关营养课程,加强运动员对膳食营养重要意义的认知,配备专业的膳食营养师进行膳食营养搭配和监控。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对比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陆春龙与董栋813〈起跳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完成813〈时以一定的入网角触网;蹬伸从“最佳登伸”时刻开始达到“人网合一”的最佳效果;到压网最低点时压网要充分;离网时以一定角度离网,带臂要对称,头部要梗直,向前上方挺髋拱膝上体有一定范围的后倒,避免出现起跳网上转体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蹦床网上单人项目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蹦床比赛男、女单人决赛和2000年科健杯全国蹦床冠军赛男、女单人决赛。结果表明:我国男、女运动员的预跳能力、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和难度提高显著,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全国女子冠军黄珊仙的水平已达到世界前列.提出了我国蹦床男、女单人项目与世界水平的一些差距,及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