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宣部有位领导曾经对“有偿新闻”作过透彻的揭露:“明明是新闻采访,偏偏收取宣传费:明明是广告,偏要用新闻形式进行包装;明明是钱稿交易,说成是‘奖金’;明明是向企业或个人出让栏目、节目、专版,却说是合作宣传……”这几年,由于中央和各新闻单位加强教育和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有偿新闻”这股不正之风大大有所收敛,但也不能说已经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2.
新闻监督报道受众不满意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舆论监督研究”课题组,抽取全国9个省(直辖市)作为调查地区,对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受众进行抽样调查(见《新闻与传播》2003年第5期《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中有3点应引起重视:1、普遍反映舆论监督对象的层次偏低,批评最多的是“行业不正之风”,舆论监督最多的是“一般干部”。2、舆论监督报道一般化,监督力度不够。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不敢碰硬”、“批小不批大”、“只打‘死老虎’不打‘活老虎’”等。3、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反映舆论监督难。  相似文献   

3.
第七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结束,20位获奖者从全国70多万新闻从业者中脱颖而出。虽然他们所在的传媒不同、经历有别,风采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发扬了长江韬奋精神,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他们为新闻同行树立了职业楷模。什么是新闻人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所谓新闻人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就是新闻人对自己所担负的神圣职业所赋予的社会历史责任的认识和心理体验。范长江在《战时新闻工作的真义》一文中说:“社会对记者以及记者之自持,都是以民族利益,抗战利益,民众生活为前提。”他还要求记者,“记住自己是向人民负责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独特的新闻敏感,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记者面对足以令人怦然心动的新闻事实时,凭着新闻敏感,亳不犹豫地拿起手中的笔或举起相机按动快门把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下来,应该说这是新闻敏感和职业技能强的一种体现。然而,有时面对这样的机会,却需要我们以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去干预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牺牲和抉择。这对新闻记者来说,不能不是严峻的考验。一  今年 4月 27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第十四版,刊登一组题为《危难之际真英雄--目击落水者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5.
某报不久前曾刊发一条新闻,内容为:王某因非法出售、出租全自动麻将机,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赌博罪刑事拘留。让人嘲讽和尴尬的是就在这条新闻刊出的当日,这家报纸还赫然打出“出售、出租全自动麻将机”的广告,让广告狠狠地掌了新闻的嘴,也抽打着这家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对于同行们能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大奖,笔向来是很佩服的。因为,新闻工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牺牲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大奖实在不易。然而,笔读到《新闻与写作》杂志2004年第6期一篇章,标题为《用“心”拍摄》,说的是《三秦都市报》摄影记杨小兵拍摄的一幅图片《孩子上学“走钢丝”》获得中国新  相似文献   

7.
隐性采访,这种被人们称为“偷拍偷录”的新闻采访方式,眼下正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记者的偏爱。尽管有人对这种采访方式提出异议,但这并不妨碍它对热衷于挖掘“秘闻”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8.
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舆论监督有社会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但新闻舆论监督因其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倍受重视。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时代对新闻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目的。否则,会事与愿违。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正确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是建立现代文明社会的需要,也是树立党报形象和权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生活要有序发展,既要有“自律”,也要有“他律”;既离不开自我约束,也离不开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一门科学,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容,而舆论监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舆论监督具有新闻的公开性、传播的快速性、影响的广泛性、揭露的深刻性、导向的明显性、处置的及时性等特点和优势,使得它虽然没有强制力,却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极具威慑力。纵观我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经典著作和革命实践,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新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勇 《青年记者》2004,(11):45-45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基于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进行互动,却被许多媒体所忽略,事实上,这些“细节”往往彰显了传媒的品格。前些日子,央视四套在报道俄罗  相似文献   

11.
陆高峰 《新闻界》2004,(1):67-67
电视新闻播报是不是街头杂耍,它有很强的专业性,甚至有些重要的新闻节目还有很强的政治性,然而,一些电视台竟然拿它当儿戏。在湖南电视台的“星气象”节目的情色播报受到舆论一致批评而被“叫停”和南京电视台的“气象新感觉”的性感播报经过一番“绚烂”却最终归于沉寂之后,江苏电视台的一栏新闻节目在新年贻始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本来计划请“木子美”来担任新闻主播,后来因为“鉴于公众对她的争议过于激烈,所以最终放弃了”。但这家电视台虽然对“木子美”“忍痛割爱”,却并未放弃了在选择主播上“人”不惊人誓不休的另类“创意”…  相似文献   

12.
“颐情志于曲坟”,写文章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解决写作问题的重要环节。所谓“情”,是指作者的道德、感情;所谓“志”,是指作者的节操、志向。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情志素养。新闻工作者的情志素养是指新闻从业者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所具备的政治敏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等。增强政治洞察力新闻工作者作为社会舆论的“把关人”,肩负着正确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帮助群众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社会舆论是复杂多…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一些记者和通讯员有种困惑,就是新闻报道难写。编辑部也反映来稿中“一般化”的稿件太多。什么是“一般化”的报道,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是主题重复,手法霄同,经常“撞车”的稿件;二是反映节日活动、农事活动、生产进度,唱“四季歌”的稿件。出现“一般化”报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避免“一般化”的方法也很多。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觉得主动出击抓问题,是克服“一般化”报道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里所说的“问题”,也就是新闻作品的主题。一篇稿件新闻价值的大小、社会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问题抓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4.
宋义  陈欣 《新闻前哨》2003,(2):31-31
回望20世纪,我们的电视新闻改革几乎都是围绕着曝光与纪实这两股热潮在展开。应该说,这两股热潮使电视传媒有了难能可贵的“受众意识”和“用事实说话”的勇气,电视新闻由此开始告别“假大空”,而渐渐回复其真实与交流的本来面目。然而,面对近乎顽症式的“两张皮”新闻、“四季歌”新闻和没有前瞻性的总结式报道,我在想,这种新闻到底做给谁看。受众  相似文献   

15.
“养”新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耕 《新闻前哨》2003,(5):29-29
在新闻实践中,虽然时效性一直是记者和媒体十分推重的,但常常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由于种种原因,暂时不便报道。对于这些新闻线索,给予一段时间的关注、等待或者有意识地导引却是最好的办法,这个过程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养”新闻。 一、“养”新闻是为了增大新闻价值 在采访活动中,我们所遇到的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基本上是渐进的或者动态的,但有少部分却是相对静止和孤立的,有些有价值的线索虽然有过发展和推进,但后来却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停止。对于这些静止、孤立或停止的线索,有的是因为暂时找不到报道的由头,有的则需要记者去主动培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个别媒体曾报道“凶手是中国留学生”.有些媒体也跟风加以传播。对此.竞报、北京青年报先后以《面对爆炸新闻的媒体责任》、《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为题发表评论说:“面对爆炸新闻的‘诱惑’.如何能表现得更成熟和自律、肩负起社会责任.是中国媒体需要恩考的”:“越是这种影响巨大、拼抢激烈的新闻事件.媒体越要谨守职业道德.务必做到准确、客观、翔实。”  相似文献   

17.
烟台“2.22”海难中,遇险的“辽旅渡7”上81名人员全部被救起,这样的救援是迅速而有效的,且多数媒体关于此事件的报道是成功的。但让我费解的是,在这些报道之中,何以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声音:海难救援结束4天,某些媒体上马上出现了所谓新闻观察的大幅报道——《烟台“2.22”海难救援××手机大显神威》。内容大致是宣传某种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18.
激情不搁浅     
王爽 《青年记者》2003,(8):54-55
为了做这期选题,我在一家著名传媒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传媒同行,你还有工作激情吗?”跟帖者甚众,大部分是年轻的传媒人。出乎意料的是,90%以上的人都承认现在自己缺乏新闻激情,并列举出种种原因。能力、激情、职业品德三位一体,谓之人才。传媒业是一个尤其不能缺少激情的职业。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的传媒人惊呼:“我的工作激情哪里去了?”我们惶惑,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9.
刘保全 《新闻界》2001,(5):15-16
讲“卖点”,近几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语言。报纸讲“卖点”,就是要求记者(通讯员)采写人们喜欢看的新闻,报纸刊登人们喜欢读的作品,从而达到好卖、卖得出去的目的。然而,从目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来看,有一部分报纸“经济效益”当头,“钱财神”开路,除对政治导向还比较重视外。而对道德导向、消费导向、娱乐导向、生活导向就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突出表现在有的报纸为了片面追求“卖点”,在刊登新颖、猎奇的文章中,连一些基本的新闻要素也没有了,均用A君、甲地等模糊字眼代替,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以致读者说:“…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一些新闻工作者当上新闻官后,哪怕甚至是主任、主编之类的新闻官,或忙于繁杂事务,或变得脑懒手懒,大多不再采写新闻、撰写文章、策划点子,偶有文章见报,也是别人“捉刀”,应付凑合而已。当新闻官不干新闻事儿,尤其不干“具体事”,固然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内因是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不强。这些人把新闻采编写作当成“梯子”,身份一变,即船到码头车到站,安心舒适地当起官儿来。殊不知,这对新闻事业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