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14—2015赛季WCBA(中国女子篮球联赛)决赛阶段为例,以夹击防守区域和时机选择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观摩有关比赛和录像资料,分析了夹击防守区域和时机选择的特点。认为夹击防守的区域主要有:全场夹击区域;中场夹击区域;半场夹击区域。运用夹击防守最有效时机:(1)需要在气势上和精神上压倒对方时使用;(2)作为战术变化时使用;(3)在比分落后时,特别是接近终场时使用;(4)在关键比赛时为了扩大战果时使用;(5)面对对方主要得分手或核心后卫能力突出时使用;(6)遇特殊对象时使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比较等方法对我国甲A男篮比赛中运动员防守现状和方法进行了技术统计与分析。分析表明:各队70%以上的进攻投篮是在内线区域,内线的防守方法与配合极其关键。据此,提出了内线防守应平步贴身、以脚步移动手臂上举的上封下堵防守动作,并结合夹击、协防等整体配合的防守方式。  相似文献   

3.
跆拳道的进攻与防守是教练员、运动员常提到的话题之一.然而,在有利状态下如何抓住时机发动进攻以及在不利条件下如何采取合理防守,则是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讨论的问题.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跆拳道进攻与防守的基本要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与特点,为跆拳道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进攻队员在不同区域投篮或跳起投篮至篮球碰篮板、球篮所需要时间的统计与分析 ,对防守篮板球挡人时间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提出为了有效地抑制进攻队员冲抢篮板球 ,防守队员应该注意先挡人 ,再转身抢篮板球的观点 ,并提供了进攻队员在不同区域投篮或跳投时 ,防守队员挡人时间的参考表。  相似文献   

5.
以2008年欧洲杯8强球队比赛的防守战术策略为研究对象,对8强球队的防守行动在不同场区的实施情况进行观察和数据统计,着重分析不同区域防守战术行动特点。研究发现8强球队在不同场区防守行动表现出不同的战术目的;前场区域的防守战术策略表现出较强的战术行动选择性;中场区域以中路区域为重点,以整体防守队形为依托实施积极主动的集体防守;后场区域防守战术策略强调以密集人数收缩空间,保护中路危险区域,加强相互之间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以新一代河北女篮为研究对象,从球队的防守技战术特点方面入手,对2010年全国女篮俱乐部比赛中的河北女篮与国内甲级女篮防守技战术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和不足,总结适合河北女篮发展的防守技战术特点。结果表明:与国内甲级女篮相比,河北女篮前后场篮板球拼抢积极,但防守缺乏攻击性和破坏性,抢断球次数少;局部防守配合比较熟练、默契,防守以一对一控制为主,具有良好的协、补、换防意识,但夹击意识差;全队防守战术只有半场人盯人防守,与国内强队相比形式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7.
篮球防守战术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将篮球防守战术概念进行了界定,将涉及防守基础配合的属概念和种概念进行了设计,防守基础配合包括挤过配合、穿过配合、绕过配合、交换配合、关门配合、夹击配合、补防配合。厘清了防守战术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8.
前言在篮球竞赛中,攻守双方争夺非常激烈。在比赛过程中。每个进攻者都会遇到对手的积极防守,因此可以说防守队员是五个“活的障碍”,进攻队员要想获得进攻活动的成功,就必须设法越过这些障碍。防守者无论对无球队员的防守或持球队员的防守,都是对进攻队员进行堵截、夹击、抢断、封盖等行为,都有使进攻者产生视觉障碍,从而影响他们的进攻。产生视觉障碍大致可归纳为几种不同类型。有来自下部的障碍和上部的障碍等。根据运动员身体的结构特征,有手型、手臂型、人身型等不同种类的视觉障碍。这些障碍都不同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守门员扑点球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使射手建立正确的射门区域选择策略,研究使用一种新方法,对近年来国际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出现的18个点球进行录像解析.其中,守门员向自己左侧和右侧出击的点球录像各9个.结果表明:守门员在射手脚触球前大约200 ms开始出击.接近来球瞬间,身体处于球门的左(右)下半部,防守宽度从左球门柱内侧135 cm到右球门柱内侧113 cm(从射手的位置看).出击时机不准和防守区域选择错误是守门员点球防守失败的主要原因.建议射手选择球门上半部和球门左(右)下角为射门区域.当选择前者时,射手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射门动作的准确性上,而选择后者时,射门动作的准确和快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刚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106-107,110
当前篮球运动防守战术的防守重点从防区域、防人到防球标志着防守战术的不断进步。综合多变防守有两种基本的防守形式,一是混合运用的形式,盯人联防相互渗透,盯中有联,联中有盯;二是在不同的防守区域里变化运用几种不同的防守形式。篮球运动员要树立灵活多变的防守思想,掌握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篮球防守战术发展概况随着当前国内外篮球运动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提高,攻守双方的争夺和对抗越来越强化,促使了攻守双方的技、战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创新。新技术、新战术层出不穷,并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就防守战术方面而言,亦随着整个篮球运动的发展,而相应地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高。使当前篮球运动中的防守战术形成多样的战术形式,已为大家普遍熟悉和经常运用的防守战术,可以划分成防快攻,人盯人,联防,混合防守及区域紧迫(夹击)等五大类  相似文献   

12.
论篮球运动员的个人防守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个人防守意识自始自至终伴随着队员的防守行动,它的形式表现于队员在比赛中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对规则的理解,以及运用时机的掌握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其培养与训练的方法则应包含在平时有形技术训练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26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日女篮攻防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中日两队在进攻和防守方面存在的差距,旨在为中国女篮今后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结果表明:中国队在两分球投篮出手次数、两分球命中次数、两分球投篮命中率、三分球出手次数、罚球次数、前场篮板球指标上比日本队占有一定的优势,日本队在失误、抢断球指标上比中国队占有较大优势;在阵地进攻中,中国队过于依靠外线队员得分,外线队员进攻得分方式过于单一,内外线队员之间没有形成"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多点进攻"的战术打法,中国队与日本队在快攻进攻和防守快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队在场均抢断球指标上与日本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场均个人犯规指标上与日本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中国队以半场扩大人盯人为主,以区域联防和全场紧逼为辅,队员防守的脚步移动、轮转换位、补防、协防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日本队以半场缩小人盯人为主,以区域联防和区域紧逼为辅,队员防守主动、积极、凶悍,紧逼防守、协防、补防的意识强.中国女篮在快攻进攻和阵地进攻中技战术运用不够合理,并且在攻守转换、快攻防守、阵地防守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中国女篮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较差,不适应对手的压迫式防守,失误率高.  相似文献   

14.
综合多变防守发展态势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篮球运动防守的重点从防区域、防人到防球标志着防守理论的不断地进步。综合多变防守有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一是混合运用形式,盯人联防的相互渗透。盯中有联、联中有盯;二是在不同的防守区域内变化运用几种防守形式。篮球运动员只有树立灵活、多变的防守意识,掌握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才能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防守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年国内外不同水平队篮球比赛的观察,发现由于防守技战术的发展和防守区域的扩大,据有关国际比赛资料统计,发現“抗干扰下投篮命中率”不断提高、而我国的“抗干扰投篮命中率”仍处于最低水平、影响着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水平队近期比赛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抗干扰下投篮命中率”的技术、能力等因素.并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实验性训练方案.最近,对抗干扰技篮命中率进行测定,经检验证明.训练效果显著,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美男篮防守阵型与队员防守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中美两国男篮在第26届奥运会竞赛录像观察,对中美两国男篮防守阵型与球员防守能力等进行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国男篮防守阵型不同;队员的防守 理念和能力均有显著差异;防守阵型与队员的防守能力有密切关系。旨在为提高我国男篮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2005年世青赛的比赛,以中国青年队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比赛中出现的防守行为分为个人防守技战术和集体防守技战术.结果表明:防守中的技战术行为是围绕整体防守队形展开的,表现出很强的整体性特征.断球成为最主要的个人防守形式.围抢是在防守队形的保护层次形成后,在局部区域内,数名防守队员相互协调,围堵控球队员,并将球抢断下来的一种集体性的防守行为.在前、中、后场各区域内,防守行为表现出不同的战术目的.通过防守行为的整体性和主动性加强防守效果,是中青队在防守中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对篮球攻、守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分析、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现代篮球防守是以防"球"为中心的防守理念。防"球"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特定时间段内,只有控球队员才能得分。(2)任何防守战术的实施都是以防"球"为中心,在局部区域形成"以多防少"的局面。(3)围抢并切断控球队员与其他队员的联系。(4)在内线形成对控球队员的多层次协防和补防的局面。同时提出现代篮球防守中个人防守的几个重要防守环节:对持球队员的防守;对运球或突破队员的防守;对传,接球(无球队员)的防守;对投篮队员的防守。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网状围式防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足球世界杯赛及欧洲杯赛的观察、研究,从中发现网状围式防守的构形是以本方球门为中心,以各防守队员为网点并指向持球队员的向场内放射状网络;不仅分析了运用该战术的三个必要环节是快速获取比赛信息、分析整合比赛信息和实施围防协同行动,还探讨了不同场区的网围特点与方式。提出前场可采取注重延缓进攻,并酌情扩张或收缩的松动网围或注重失球反抢和切断接应的紧逼网围。而中场网围主要防止对方通过中路地面渗透到要害区域,需收缩整个防守网络。后场网围则注重密防罚球区,以适时调整网形守住要害防区求取最佳防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的John Egli,他的“The Sliding Zone Defense for Wining Basketball(滑动区域防守)”,正如美国最伟大杰出的教练们认为的那样:“John Egli的滑动区域防守,可能在数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革新。这种区域防守可以阻止你面对的任何对手突破得分。”译者认为:任何一种防守形式都没有绝对的先进与落后,关键在于你理解的是否深入,掌握的是否全面,运用的是否合理,变化的是否灵活。我们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滑动区域防守对于今后教学、训练和发展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