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西学养深厚的朱光潜,广泛接受与吸纳西方文学理论时,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即以中国文化传统作为接受的先在视界、以解决中国文学现实问题作为接受的目的,"过滤式"引进西学;并通过以西学比附传统、对西学思维方式的策略性调整,完成西学的"中国化"。对同处西方话语强势冲击下的当代理论界,蕴藏在朱光潜创造性转化深处的文化心理和方法策略,值得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晚清士绅精英阶层与传统文化的代表,面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即使很难摆脱对传统文化的依恋情结,还是表现出与一般传统士大夫不一般的见识,不仅对传统经典内容产生了一些“认同危机”,在把阅读视野投向建国安邦策略的同时,并于晚年非常重视西学图书阅读与传播——认识到西学图书的重要性,进行西学图书阅读,接受当时著名科学家徐寿的建议,在江南制造局内附设翻译馆和印书处,开启了近代西学图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传播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西学东渐”对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指出中学与西学的差别,并强调指出它们同属于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和而不同”;同时指出,发展市场经济是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需要文化转型,我们应建立适应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西学”,特别是它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西学东渐”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1940年,贺麟在《论翻译》中提出了“华化西学”的观点。所谓“华化西学”,在当时的语境下,指的就是中国化西洋学问。“华化西学”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从文化层面道出了翻译的意义与价值,还从翻译策略的角度确立了翻译西学的归化取向。贺麟归化翻译思想一方面是源于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出于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他的英诗汉译中的归化翻译策略,采用通顺、流畅和地道的译文来代替原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用吴宓的话说,即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  相似文献   

5.
从京师同文馆创设角度看西学在中国的进入方式,西学在中国的认同状态,西学在中国的文化土壤,由此可见“中体西用”思想并不能使西学在中国得到系统地传播。同时也反映了西学东渐在中国要经历相当艰难地过程。  相似文献   

6.
嘉道时期文人的末世忧患感、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西学观念等心态表现,既反映和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表现了文人们应付世变的积极努力,还在思想文化方面规定和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附会”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一生既不断地以中学比附西学,又对此作法多次提出批评,这既可视为近代学人在中西文化发展,融会中的一种宣传策略,又证明了人类文化的精神相通性,但是,它往往不能传达西学的精神实质,模糊了中西学在诸多方面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联系.近代西学传播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深入研究甚至推崇备至,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巴黎和会"期间,近代西学在中国的失落又促使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熊宗武 《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51-54,73
矿学是近代中国从西方引进重要西学之一。矿学知识的传播,不仅适应了中国工矿企业生产的需要,更为中国矿业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内容。矿学知识的传播离不开深谙西学的传教士,其中傅兰雅的作用最大。傅兰雅通过编译矿学书籍、编辑科技报刊以及创设西学学堂,在传播矿学知识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明朝末年,欧洲殖民主义者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在以后的百余年间,来华的外国传教士陆续介绍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西学当时并没有在中国植根,也未产生任何重大影响。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在华的侵略扩张,西学卷土重来,开始向中国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渗透,不断侵蚀、瓦解、改变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此,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School leader training has become a critical strategy in educational reform. However, in China, there still exists a big gap in terms of how to transfer leadership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Thus, tools that can integrate formal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are called for urgently in school leader training.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pproach to adapt an existing online computer simulation, Making Change Happen?, for use in Mainland China.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used to inform and assess our 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simulation,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of Chinese principals to learning through this innovative method. Results affirmed the necessity for cultural adaptation of ‘Western’ curricula and tools for us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The positive response of the Chinese school principals to learning via an online computer simulation suggested future potential for employing technology-facilitated, active learning modes in China. Implications are outlined for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While more and more teachers from Western culture teach in China,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 cultures of learning in China's teaching context and Western teachers' views on the Chinese cultur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have been rarely conducted.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learn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articularly Western teachers' viewpoint on Chinese culture of learning.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that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be aware that culture is just one of many factors that determine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teachers are supposed to avoid stereotyping and simplistic views with regard to culture of learning, though general trends and patterns may exist among a certain type of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以文化哲学的性质为根据,可以把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分为若干学派。而关于现代新儒家是否属于中体西用派,历来聚诉纷纭,莫衷一是。试图透过对现代新儒家之文化哲学的梳理与廓清,从道统论、中体优于西体、精神高于物质、西学中源说四个方面来阐述其中体西用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丛报》是近代中国介绍和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化的重要刊物,它在把握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推进近代化向前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新民丛报》虽然在启蒙宣传上还存在着不足,但它毕竟给当时封闭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新理论和新化,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做了前人和同时代人没有做或做得不够的事情,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而在中国近代化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Confucianism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It is often sugges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leads to educational success. Situating the Confucian ideology in a Western educational setting in so far as how those involved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cording to Chinese Confucian-based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BBC documentary that leads me to reflect on Chinese education. The documentary sought to investigate what would occur when Western learners undertake Chinese Confucian-based learning. In this article, my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the content and messages of the documentary are interwoven with reflections of the teachers and others involved in the documentary. I begin this auto-ethnographic account by reflecting on my cultural upbringing in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that Confucianism had on my own early learning experiences. Selected diary entries show my identities within a unique Confucian cultur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究——以越南留学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和越南在经济、文化领域合作的加强,来中国学习汉语的越南留学生也不断地增加,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语言学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160名越南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从汉语的学习主体———越南留学生本身的特点(学生对汉语语言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策略等)来对越南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深入,孔子学院、学堂在各国纷纷成立,华语教学的规模逐年扩展,东盟逐渐兴起一股华语学习热情。然而一些国家曲解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华语的推广性质,把华语传播等同于文化帝国主义入侵。在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华语语言传播性质及其历史发展特征,并揭示华语的传播是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东盟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的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高校文化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突出了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强调基于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关联,尝试以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途径,这对我国新时代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需服务于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发挥高校独具特色的文化批判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以及宗教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宗教美术,中国以佛教美术为主,西方则主要是基督教美术。中西方宗教美术在历史作用、题材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等存在诸多相异之处。而正是这种差异。为中西方宗教美术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研究和改革是在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话语背景中展开的。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时,过于注重操作和形式化层面,而这些理论和方法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冲突往往被忽视了,从而导致了理论上过度推论和实践中的种种不适应。从文化人类学、知识社会学、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分析目前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普遍面临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教育文化十分丰富,对西方教育文化的学习一定要注意与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关系, 注重在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