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是什么?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人生之路应当怎样走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为什么不同的人会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这些问题,像古老的斯芬克司之谜,千百年以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它引起我们无边的遐思,促使我们去探索,去追求,由此形成了凝结着人类智慧和思考的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2.
新 闻价值 ,是一个理论问题。初看起来 ,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实际上 ,在新闻工作中这是一个常常碰到的问题。新闻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这里所说的价值 ,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是不同的。新闻价值与商品中的使用价值有相似之处 ,就是说新闻对人们的有用性。新闻早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必需品 ,是因为 ,人们生活在社会上 ,就必须了解社会。人们通过新闻 ,经常地、大量地了解社会上不断发生变化着的种种事实 ,从而不断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甚至斗争。郑保卫教授将新闻价值界定为“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  相似文献   

3.
随着图书馆活动的不断深化,人们愈来愈注意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问题,亦即图书馆要以自己的作用去完善和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使自己的藏书发挥其更大的效益,为社会服务的更好。随着这个问题的被重视,图书馆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身的内在机制,强化自身的社会职能,以使图书馆系统的能级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图书馆界都在探讨开展主动服务的问题,这也正是图书馆改变和完善其内在活动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探讨主动服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课题,也可以说是从宏观上去考察和研究图书馆系统以及该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关系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而绝非仅仅是一个读者工作和服务方式的问题。为对图书馆主动服务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本文将就其几个主要问题,从整体方面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安身立命”讲的是人应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和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就是人生如何度过才有意义的问题。 这个问题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试图作出正确回答,表现出人类对自我生命存在的觉醒意识和追求生命存在价值的意识。是的,生命短暂而宝贵,每个个体生命只有一次,是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还是终生追求物质、财富、名利、权力而丢失自我?抑或在探求人生真、善、美上做出贡献,做一个独立、完整并有益于社会的真正的人?对生命如何存在的问题不管怎么  相似文献   

5.
岁月随想     
从2000年到2005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子悄然逝去,初入行时的生涩已经渐渐淡去,现在的自己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也许可以算是科技出版这个大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钉吧,平凡,很具有可替代性,但始终兢兢业业地守在岗位上.虽然有时觉得自己与一个熟练的产业工人无异,但是,对这份职业总是怀着敬重和珍惜,不仅仅因为这是此时此地的安身立命之所,也希望可以藉此略微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远不止是简单地活着.  相似文献   

6.
红学家周汝昌曾说:"曹雪芹一生都在思考着一个人生命题: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应该怎样与他人相处?"细读《红楼梦》,这种平和的人生命题遍布在巨著的字里行间。读过《红楼梦》的人,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命题:在多数不幸女儿  相似文献   

7.
干记者工作干了十多年,我还在想一个问题:我是干什么的?我确信,一个人即使终生从事一种职业,也未见得会把他自己的位置摆正。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审视、不断地去发现。我还相信,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天赋的使命,没有使命感的人是因为不知道使命何在。在社会中,没有什么工作不具有神圣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要由敬业者去挖掘和体现。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是业内人士取得非凡业绩和卓越成就的前提。人,必须深切地懂得他的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然后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出类拔萃。我的人生哲学是,不管做什么,不求出人头地,但要出…  相似文献   

8.
不难看出,奥伊肯在其整部著作里,立足于当时的理论思潮与认识水平,对五种思想体系逐一展开考察与反思,倾力揭示了隐含在人生中自欺欺人式的精神危机,反复鼓励人们以高效的作为,诚实的努力,严肃的品性,使人生走向健康而有深度的精神化领域。不过,他自己也清楚地看到,人生精神化的努力并未顺利地进入普遍的社会生活之中,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也未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局限与权利。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身处社会转型和变迁之中:世界格局在不断地迅速地发生着变化,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间的联系和制衡也愈加紧密,商业社会的生产与消费规律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所有这些都促使当今社会呈现出了一种价值多维与文化多元的纷繁景观.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新闻学都有必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作为显学,新闻学不仅与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框架、话语系统,而且与现实联系紧密、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和新闻实践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因而新闻学有着随社会生活与新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广阔空间。再以提高学科地位的内在要求而论,不断有人就新闻学是否有学提出质疑。虽然这些质疑并无多少道理,但是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新闻学确实也需要通过提升其影响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1.
冯春梅 《军事记者》2006,(10):15-15
作为人民日报的军事记者,我有幸能够经常面对英雄。像采访报道“时代先锋”杨业功、丁晓兵、王庆平就是这样。他们有的还活着,有的牺牲了;有的一生豪迈,有的瞬间壮烈。有机会采访他们,对于我这个英雄情结很深、总爱寻觅英雄人物济世价值的女记者来说,既很荣幸,又很艰苦。我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是因为牺牲了的英雄无法再与之交谈,而活着的英雄也不愿展露自己;更是因为他们的事迹总会令我眼含泪水。面对他们的慷慨牺牲,我有时会默默仰望,怀着敬佩和悲痛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好好地活着,你却这样牺牲了?”往往在热泪盈眶的时候,职业…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是一部书,特别是经历了特殊年代,在荒唐环境里滚爬过来的人,读这样的书,可震撼人心,能让人悲壮哀绝.《沧桑人生--中国特殊群体写真》的作者是一群有特殊经历的人,他们如泣如诉地讲述了自己一生中感受最真、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3.
王哲 《传媒观察》2004,(8):57-58
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呢?面对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社会新闻自身发展的动力何在呢?在长期从事社会新闻稿件的采编与社会新闻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党报的社会新闻要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最关键之处是必须始终坚持提高社会新闻的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十年畅想     
张秀梅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0):I0001-I0001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一生中可以健康工作的时间又能有几个十年?春夏秋冬、白昼黑夜尚可轮回,人生则如潺潺流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生中能用十年的时间完整地投身于一项工作、一份事业;用心去体会她从初生、成长到成熟、繁荣,继而走向黄昏与垂暮的时刻变迁;用自己的青丝与皱纹去体会事业兴亡成败之中的乐天知命和朴素生活;用十年情感的积淀和技艺的纯熟去找寻人生的至善至德。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一生中,从青少年时期,直到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总要面临各种境况、各种诱惑、各色人物,也面临各种抉择。这时,都需要每个人用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和处理。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念之差,都可能铸成终生的大错。这样的惨痛教训俯拾即是,不可不察。这也可见做人  相似文献   

16.
胡漪 《图书馆杂志》1996,15(5):63-63,17
人活一世,草长一秋,目的为何?意义何在?生,究竟为的什么?死,怎样才能“死得其所”?上天安排人来到这个世上,短短的数十年间,应该怎样过才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呢? 我,一名90年代的青年,一位普普通通的图书馆工作者,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种奉献,是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的奉献,也是对父母、对爱人、对朋友的奉献,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忠于职守,尽心工作,小的方面来看,就是对家庭负责,真诚待人。  相似文献   

17.
刘涛 《视听》2016,(11):155-156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在工作中善于物为己用,也理应顺应时代进步,完善自身技能。网络时代的电台编辑应当准确定位自身,提高技能和创新意识,在本职工作中不断变革和创新,促进自身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以使自己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燕 《青年记者》2005,(10):35-37
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从事着某一份工作,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工作帮人们体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给予人们展现自我和能力的机会,使人保持与社会和环境的亲密接触,在繁忙的日子里,有不少人抱怨工作将自己累得半死,巴不得能将手上的工作抛到九霄云外,痛痛快快地休息一番。然而,当真的无事可做时,许多人却都惶惑不安起来,突然发现“乐在工作”果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需要工作,我们不仅要通过工作维持生存,更要通过工作来证明我们被需要,我们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使之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服务于社会实现其自身价值.那么什么是档案利用价值?它有什么特点?如何更好地实现其利用价值呢?这是笔者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档案的利用价值 档案价值是档案与人们对它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马克思指出:"价值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档案价值是档案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的需要对档案自身属性的肯定关系.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说档案利用价值就是档案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为人所利用的总和.档案利用率越高,其价值实现的越充分,越完善.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三看     
黄竹 《档案管理》2007,(1):79-79
人生是个千人说万人说却千人万人都说不透的话题。时下,抱怨生活,喊叫太累的人很多。我认为这是转型时期人们浮躁的表现。我觉得浮躁之时不妨常去三个地方看看。常去医院看看。人吃五谷,生百病本是世间常理,倒不稀奇。只是住进医院后才感慨万千,原来健康地活着多好啊!这是病后的感悟。有的人进去后就再也没有出来;有的被宣判为什么癌后又奇迹般地活过来。医院似乎成了人们阴阳相隔的门槛。来来往往的人进进出出,谁都希望还原一个健康的体魄,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常去医院走动,你会明白人生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生病住院,利益可以暂且放弃,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