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冰心《繁星·春水》中小花的深邃内涵.冰心小诗中的小花是沐浴在爱之光中的善之花、美之花和哲理之花.通过小小的花儿,冰心让读者滴水知海,将《繁星·春水》中的三大主题:母爱、童真和自然诠释得淋漓尽致.冰心的小花儿外形谦卑,但内心高贵.小花儿带着冰心纯洁之心的温度,彰显了人性中的仁与爱,真与美.  相似文献   

2.
冰心的散文《笑》抒发了一种追求美和爱的思想,尤其是第三幅画,可以说是她“爱的哲学”的具体体现,是真善美的凝结。  相似文献   

3.
《超人》是冰心早期小说的典型代表,也是冰心"爱的哲学"的体现。冰心在这部小说中以"爱"为基调,展现了一个悲观孤独者如何实现爱与被爱的过程,为我们展示了爱的复苏与张扬,极力凸显了爱的力量的伟大。  相似文献   

4.
小说《超人》是冰心"爱的哲学"的文学实践。长期以来,阅读者皆把"爱"的复苏与张扬视为《超人》的意蕴基调,但是这种认识不够全面。细读文本可以发现,它实际上蕴涵着"爱的哲学"的两个方面,即爱的彰显与爱的消解。同时,"爱的哲学"思想时隐时显地潜在于冰心一生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最初的美文”的《笑》,是冰心先生的成名作。文中作者以爱心为文心,以布爱为天职,通过一个雨后月夜清美图画引起的三个微笑的形象的追忆、描述,把我们引入美的幻境,体验爱的伟大。文中,温柔而圣洁的情致与庄肃带着亲切的笔调,和谐构成全篇和畅典雅,清新婉丽的体势,表现出了极高的语言驾驭能力,冰心散文语言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6.
茅盾、巴金创作与冰心小说《超人》的精神联系主要表现为:茅盾的小说《幻灭》直接整合、转换进了冰心小说《超人》的内容,巴金的小说《灭亡》也与冰心的《超人》形成精神共鸣。茅盾、巴金文本中所昭示的渴求母性之爱的男性心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这正是冰心从女性角度建构母性之爱的创作拥有广大读者、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7.
李晶 《海外英语》2014,(22):187-188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的诗集,这本诗集使他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冰心译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该文拟对泰戈尔《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8.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的诗集,这本诗集使他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冰心译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该文拟对泰戈尔《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9.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意。20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在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翻译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1932年出版第一个版本的《冰心全集》,1998年出版第二个版本的《冰心全集》(8卷本)。主要作品有:小说《小橘灯》《空巢》等;诗歌《繁星》《春水》等;儿童文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散文《往事》等;翻译作品《园丁集》等。"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是非常真诚、非常纯粹的人,冰心的作品即是她的精神境界。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类,对和平,冰心总是怀着博大精深的爱,对黑暗、腐败和丑恶,她又无比憎恶。她的创作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她爱了,也抒写了,她的生命因之丰富而高贵。  相似文献   

10.
冰心和许地山均为文学研究会会员,同写“问题小说”,但二人风格颇多差异。即以《超人》和《缀网劳蛛》为例,前者注重宣传“爱的哲学”,是对现实的逃避和慰藉;后者侧重灵魂的升华,注重实现灵魂的救赎。冰心受理学影响,信奉人性善,这是她“爱的哲学”的根基之一;许地山的宗教情怀,使他树立了“生本不乐”的观念,主张乐生、顺生。精神上的差异也导致文体风格上的不同。冰心喜欢说教,许地山却热衷客观呈示。许地山比冰心显得更深刻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冰心的作品,围绕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她的散文《寄小读者》,文笔潇洒隽逸,感情真挚细腻,唱出了纯真的、纯洁的“爱”的声音,成为报春的“第一声”。  相似文献   

12.
《春水》《繁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两部诗集。这其中汇聚了冰心“吞咽了十年的生活”“倾吐出来”的“零碎的思想”。冰心曾在小说《遗书》中借宛因的口说过:“世界上原有许多的情境和神趣,因写不出或不及写,便都失散在虚空之中,未免可惜!”冰心是幸运的,这两部诗集毕竟最大限度地记录下了她正式创作前的许多思想意绪。冰心最为人所称道也最为人所非议的“爱的哲学”在这两部诗集中也已初具雏形。当然,在这两部诗集中,  相似文献   

13.
冰心所译的纪伯伦散文诗集《先知》在语言方面充分表现了原文的音乐美,在意象方面充分传达了原文深刻的隐喻,在情志方面充分再现了原文高超又平凡的哲理。该文拟着眼于冰心《先知》译本的美学价值,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音乐的审美再现;2)意境的审美再现;3)情志的审美再现。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角,评价冰心《先知》译本对原文本的音乐美,意境美,情志美的忠实传达。  相似文献   

14.
冰心的《繁星》与《春水》这两本诗集,是五四新文学园囿中两颗晶莹璀灿的明珠。它们犹如黑天鹅绒的夜幕上镶嵌的点点繁星,以其清冷幽微的光芒照临着人间;又似一泓泓碧波盈盈的春水,把爱的哲理与美的诗思,注入到读者的心田。这些诗固然纤巧柔媚,显露了女性作家特有的气质与风韵,但它们在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新路的功绩毕竟是不可低估的。冰心宣扬的爱的哲学,泛神论的世界观与人道主义的信念,是这些小诗的思想支柱。五四时期冰心的思想、胸怀与个性,在这些诗作中得到了全面的反映。反复诵读这些似乎缺乏连贯的  相似文献   

15.
1947年汉中出版的《昆仑日报》副刊《集纳》第十七号(6月24日)和十八号(6月27日)分上下篇连载了三青团骨干史青楫署名的冰心演讲记录稿《关于日本:记冰心女士的演讲》。同年,成都出版的《中兴日报》副刊《中兴副刊》第一六五七号(7月17日)和一六五八号(7月18日)也分两期连载了“速记上将”伍天峙和速记精英张力行合作完成的冰心演讲记录稿《关于日本》。两篇演讲记录稿未被《冰心全集》《冰心年谱长编》等研究资料提及,是丰富冰心演讲活动的重要新史料,从人物互动、演讲批次、演讲细节、战后心理等方面补充了1947年5月29日冰心在青年团中央团部演讲的实况,体现出冰心对国际新格局、女性地位、中日关系和战后民族心理的关注与思考,为冰心的文化形象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爱看书。也许是和我的教师职业有关,我更喜欢看一些与孩子有关的书籍。初次接触到《新小读者》,那只是个名字,可是光听这名字,我就不禁想起女作家冰心先生的文章《寄小读者》,又想起了自己平时爱看的杂志  相似文献   

17.
冰心的代表作《寄小读者》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对爱的歌颂,表现生命和谐之美,由此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这种美学理想吻合了造就理想人格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也体现了人类精神追求上的终极目标,在道德亟须建设的当今社会,此作品更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人》文本与精神分析学说有着内在的联系。他的梦的隐意只有通过精神分析理论才能挖掘出来:母亲是何彬性爱的对象,但"父亲"压抑着这一欲望,何彬乃将性冲动升华为对圣洁母爱的皈依。冰心"爱的哲学"的重大缺陷便是忽略"父亲"形象,不能认识到爱是一种统治关系,人与人之间不只是互相牵连,而且存在各种斗争。对爱做出深刻省思的是狂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文学叙事始于对中国人事的精神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寄寓了诗人对自在的热爱和向往人性自由的思想感情,中国现代作家冰心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在她地诗集《繁星》,《春水》中,也通过对自然的歌咏,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对生命的向往和对人性的礼赞。这些诗歌都是哲理和“爱”相结合的自然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冰心接连地写出以纪念总理为题旨的儿童文学作品,发表回忆童年和关于少数民族女孩成长的散文,并从1978年春天开始写《三寄小读者》,以天底下最珍贵的母爱来爱抚“文革”中受到创伤的童心。这是冰心“爱”的观念一个大的改变,是冰心“爱的哲学”一次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