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语文素质形成的基础,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认为应从“双基”入手,即“丰富基础知识,掌握知识支撑点”和“教会提问方法,掌握技能支撑点”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练笔”是推行“以训练为主线”、实施语文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作文教学、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小练笔”,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素质是一个名族文化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任务之一,阅读是培养和积淀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和效果就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教学后三个环节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在遵循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三学一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语文素质——翟丽艳老师的《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简评□大连开发区教研室侯爱莲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打好语文素质基础。建立语文科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重在体现摆正“教”与“学”...  相似文献   

6.
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抓住提高语文素质的关键,从诱导学生“读”的兴趣、培养“讲”的勇气,树立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逐步提高“写”的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李明 《现代语文》2010,(8):134-135
语文新课标中“总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文即做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是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和“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致力于作文训练和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始终把“人”的价值因素放在第一位,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创新教育是通过语文的教育和训练等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创新教育模式下,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的现代教学观和新型人才观,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努力从“知识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转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9.
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和“绘画的眼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0.
语文素质生长点 培养语文素质,进一步拓宽说,培养人才,要抓住的“灵魂”是什么?语文教育的“灵魂”是培养“悟性”。 “悟”点,是智力生长点,是语文素质生长点。像一粒种子,一棵树,无论它小还是大,都不是处处发芽的,只有在那“芽口”才能形成芽苞长出小芽进而发育成参天大树的。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也是这样,一定要树立“智力生长点”思想,时时处处把语文教育的情与思、智与力用在“点”子上。 语文教育之悟,有感悟、情悟、理悟和行悟。 感悟 我们感知的任何信息可以说都与语文相关,但真正有益于语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是那些感  相似文献   

11.
刘小彬 《考试周刊》2009,(27):62-6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然而,当前对“学生主体”虽谈得很多,但大多数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缺乏操作层面的“行必有果”.学生的创新素质也得不到有效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应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从文化学习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表达交际素质、语感素质等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现就以上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粗浅的思考。一、文化学习素质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不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我们语文学科的母语地位使得得它在“教会学生学习”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工具”这一角度看,它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的教学至少应教学生认识和掌握工具,指导学生会…  相似文献   

13.
张守兴 《成才之路》2010,(27):14-15
提高全民素质是当前整个国家的伟大工程,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新课改条件下义务教育的主要要求。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素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使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且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勇于创新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平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平台。那么语文教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当务之急,也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的提高又是多种构成因素的统—体,“说话”就是这些因素之间的交汇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正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21世纪的中国“四化”的建设者。这一代人的素质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的重大问题。当前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人才素质的培养,而写作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情感、语言等多种能力及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语文教学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四化”建设人才,我们必须以人才素质的培养为目标,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一、诱导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把提高文化品位和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作为语文素质目标,“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把提高文化品位和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作为语文素质目标,“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敏 《成都师专学报》2002,21(3):98-101
文章将使语文学习生活化喻为“线”,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喻为“面”,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喻为“体”,是为“三维立体教学法”。文章主要阐述了渐进式、分阶段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终身学习、生活、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就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倡导“以学为主”;改变“一讲到底”,激发学习兴趣;丰富阅读生活,体验阅读快感;抒写真性情,培养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