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散文,是一种可以"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的文学体裁。翻看语文课本,散文占有很大比重,散文的教与学也一直被关注。散文被誉为"美文",它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抓住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一、散文教学要抓住"结构美"这个特点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2.
散文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近年来,笔者主持了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实验的子课题"记人叙事性散文"的阅读与研究工作,并且和课题组教师精心筛选了68篇记人叙事性散文开展实验。在反复的阅读观察及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记人叙事散文阅读四要素":即把握整体美,品味语言美,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布局有不少散文,在这些散文的阅读教学中,《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散文的美,即就是"现代散文阅读"中的审美教学。本人从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深入体验,仔细品评等几个方面指导教学,目的是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散文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鹂》是一篇凝聚作者深刻思考的优秀散文,寓意深刻,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如何讲好这篇课文,怎样才能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珠联璧合,并且卓有成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审美心理的构建,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散文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用思维填补散文语言空白;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把握散文中的各种联想规律,更好地品味散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经验迁移,从生活中找到经验,延伸感悟。  相似文献   

6.
散文在人们心里眼里是文学作品美的化身,考试中的散文阅读是块硬骨头,是学生的一块心病。笔者将针对散文美读这个问题从"寻情理、品意境、赏语言"等角度作一番解读。并就考试中散文常见题型以及如何做到"美答",从"厚重、层次、精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在新时期散文文坛上独具特色。本文从汪曾祺散文的题材特色,即人物散文和游记散文两类来全面阐释汪曾祺散文之美。其散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淡质朴的文风和娓娓道来的笔调,迅速拉近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人倍感亲切、温馨,洋溢着"人性美"的情调。其散文致力于表达超脱功利的生活态度、构筑自然纯朴的理想境界、构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散文又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美读散文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散文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都有"工笔画"那样美的意境。朱自清在山水的描绘中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及情趣美,善于通过精雕细刻、细针密线的描绘,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好像亲历其地,亲见其景一样。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三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写景散文因为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写作模式,在教学时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进行教学。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几篇写景散文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写景散文的教学技巧:抓住修饰语,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景物的情景美;提炼动词性词语,跟随作者的脚步,体会景物的变化美;抓住文本中鲜明的不同处,通过对比,来感受景物的差异美;披文入理,概括特点,体会作者的技巧美。  相似文献   

11.
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情感凝结而成的,她执着地追求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学境界,并且能时时显示出自己的独创性,呈现出中国特有的清雅疏淡、意味深醇的人文艺术精神和民族风格特色。如果把琦君散文比做一位温婉淡然的女子,那么"诗意"是她的气质,"禅意"就是她的风骨,"情意"便是她的灵魂。琦君散文的审美特征将从"诗意美"、"禅佛心"和"人间情"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散文所表现的"达夫气质"并非真正的颓废、幽玄,而是伪颓废、内热的幽玄,是对生活、生命更深沉的热爱,更诗意的追求,是卑己自牧式的文人情怀。郁达夫的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情结——虚假的颓废美情结、内热的幽玄美情结和卑己的放牧美情结。  相似文献   

13.
张小玲 《甘肃教育》2011,(22):67-67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朴素美、韵律美、修饰美三个方面论析,为学习研究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提升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借鉴。一、口语化的朴素美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  相似文献   

14.
散文,是美的文学。美的思,美的情,美的景,美的色彩、音响,美的动与静。好的散文像一幅图画,具有图画美,除了要求感情灼烈以外,还应当意境隽永。"状难写之景在于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读优秀的散文,如同欣赏优美动人的画卷,使人得到愉快和休息。执着地追求美的散文家,总希冀从生活里提炼出美的本质,从而自如地提示生活的自然  相似文献   

15.
刘成静 《学语文》2013,(1):47-49
高一阶段的写作教学以记叙文为主。可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叙事简单,人物抽象,情感表达不够细腻真挚,主旨提升缺乏或不到位,作文整体水平仍然停滞在初中阶段。而优秀的叙事散文,创作者用心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出发,阐发出丰厚的生活感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独特的启示。因此,我在散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叙事散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设问包括自问自答的"提问"和问而不答的"激问"。元明清时期散文中的"设问"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体现出动态美、朴素美、力量美、节奏美和均衡美,尤以朴素美、均衡美为主,兼具情韵美等。元明清时期散文中设问辞格的审美特点主要通过丰富的语义逻辑关系及语气类型、结构特殊的设问和突出的过渡作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教学应插上"快乐"的翅膀,实实在在地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8.
许燕 《语文天地》2013,(17):23-24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散文均语言优美、富有文采,且抒情性强,注重表达作者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这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成功的散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美"这一特质,就散文本身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展开深入钻研、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职生的已有知识积累非常单薄,对文本的内容缺乏敏感度。在散文教学中,如果一味按照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课文朗读、分析结构这样一套老路走下去,学生必会产生学习疲劳,更少有在阅读过程中精神愉悦的体验,大大降低散文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在散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力求跳出教学的一般模式,从散文的“最美”处切入,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意境美”与“语言美”,进而顺理成章地领悟文章的韵味和主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探寻一条以美启真的中职散文教学有效课堂之路。  相似文献   

20.
散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体味意境美,因为在散文的审美特征中,追求诗的意境是非常突出的一点。所以,我们欣赏散文,教学散文就应当着重领略它的意境美。 但是,散文的意境如何言传,让学生体味到?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值得探讨。现以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茅盾的《风景谈》为例,谈谈散文的意境教学。 意境即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画面,所以必须扣住“景”与“情”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我的方法是,首先借助预习提示和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基调,想象散文中描绘的图画,体味回荡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吟唱,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