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我们先研究一下《蜀道难》中的一节诗。这节诗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如果撇开这节诗的其他方面不讲,仅就字面上看,那末这节诗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朝廷任用非人就要造成军阀拥兵自  相似文献   

2.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政治寓意,众说纷纭。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敬请专家指正。 一 我们先研究一下《蜀道难》中的一节诗,这节诗是: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撇开这节诗的其他方面不讲,仅就字面上看,那末这节诗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朝廷任用非人就要造成军阀拥兵自重、恃险割据,甚至倾复社稷的问题。这点前人已有说明,有人就明确指出李白的《蜀道难》是“讽章仇兼琼”。既然这样,那末当时的朝廷存在不存在任用非人的问题?《蜀道难》是不是在“讽章仇兼琼”?如果不是,又是“讽”什么人?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史记》(选修)第5页《廉颇与蔺相如》第二段有这样一个句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课文下方注解(20)对"嘻"的解释是"苦笑"。  相似文献   

4.
刘勰与钱钟书:文学通论——兼谈钱钟书理论的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比较的对象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钱钟书的《谈艺录》,以及钱氏1946年36岁或以前完成的其它文学论著。文章依据《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从"原道"到"隐秀",作刘、钱文论的比较,对二人论比喻和论言外之意着墨较多。二人"打通"复"圆览",直探文学的核心。论文通过对若干文论概念(或范畴)的比较,说明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古学今学道术未裂,"大同诗学"(commonpoetics)可以成立。有论者谓钱氏的《谈艺录》(以及《管锥编》)都属札记式书写,缺乏体系,而有微词。论文指出,钱氏固然有其具备体系的文论篇章,其《谈艺录》(以及《管锥编》)自有其"潜"体系或"钱"体系;钱学学者就钱著作内容加以分类、整理、建构,当可形成"显"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出台了,2012-2013学年度正式启用,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实验稿"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以下简称"旧版课标")于2001年制定,已经整整使用了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6.
《诗·邶风·柏舟》的主旨,历来见智见仁,概为三说:一为仁人不遇说,二为弃妇之诗说,三为妇人自誓之诗说。从《孟子》、《左传》的记载中可以考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确认此为仁人不遇之诗。而此诗最后一章中"如匪瀚衣"句,"匪"当为"篚","瀚衣"即"翰音",此句喻己"如笼中之鸡"。故本文认为此诗主旨当以《诗序》"仁人不遇"说为是。  相似文献   

7.
新版《考试大纲》变化点速查与2011年对比,2012年的课标版地理学科《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及试卷结构都没有变化,维持了地理学科考试内容的稳定性。《考试说明》综合题的"题型示例"部分做了修改,更新了例3和例4(必考内容)和例5(选考内容)。新例题全部为2011年高考  相似文献   

8.
康怀远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涉及《周易》、《论语》、《老子》、《庄子》、《孟子》等经典的思想和智慧以及"拓展阅读"的内容被校内外"三峡讲坛"、"孔子讲堂"广泛采用,师生(包括其他读者)普遍认为是一部"寻根探源、回归家园、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无疑是一首著名的诗歌,但是关于这首词中的"三山"一直以来就有争议。该词系李清照在建炎四年(1130年)春"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章安)"时的作品,词中的"三山"应是现在位于台州椒江的"三山",而不是山东蓬莱三仙岛,更不是其他别的地方。她的另一首堪称"咏梅"杰作的《清平乐》,也是作者此行的主要收获之一,写于去章安后,与《渔家傲》构成了颇有意味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豳风·狼跋》一诗,从《毛诗序》到清代学者,大多认定其为“美周公”,当代的研究者则多判为是对贵族“丑态”的“讽刺”。此二种说法似乎有道理。然此二种说法均与古代服制不符。通过对“公孙”的身份进行探讨,并从挖掘“德音不瑕”、“狼跋(定)其胡(尾),载走(跋)其尾(胡)。公孙硕肤”和“赤舄几几”的深层含义入手,证明这首诗是豳公之孙周朝某位王或诸侯的妻子、妾或情人赞美这位王或诸侯既庄重又有福态,品德非常好,且娶的妾光彩照人,很漂亮。  相似文献   

12.
大爱无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红豺》这本书。《红豺》的主人公是一只美丽的母豺——炎烧云,她的两个幼子被一只母狼咬死,一瞬间“家破豺亡”。而机缘巧合的是,她第二天就将爱伤的母儿狼及一只黑毛小狼崽咬死,  相似文献   

13.
从文本入手,参考先秦婚礼制度,可知《北风》诗中“同归(行、车)”乃是指一同出嫁而言;“北风”、“雨雪”指秋冬“霜降逆女,冰泮杀止”的婚时;“莫赤匪狐,莫黑匪鸟”则暗示了女子思嫁,与其他句同为催促邀请从媵妊娣与自己一同出嫁之意。而三家诗中的《齐诗》,也将本诗看作媵婚诗。  相似文献   

14.
表里如一     
<正>堆砌材料、以叙代议作文示例及诊断一个人的性格,我们可以在他写的文章和字中看出来。从李白的《蜀道难》中,我们可以读出他对当时朝廷的担忧。"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同时也可以从诗中读出他当时作这首诗时的心情。有感而发,文如其人。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推崇儒学,反对玄说之说,因阻谏唐玄宗(误,应为唐宪宗,编者注)奉迎佛骨,而被贬潮州,他有失意,有迷茫,写下"(好)收吾骨漳江边",因唐朝的某些制度,造成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局面,才让韩愈写下了《劝学》,称赞李蟠不耻学于师。有感而发,文如其人。他写的  相似文献   

15.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越多越好。(学生回答,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志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二狼的智勇。(板书文题、作者)  相似文献   

16.
一、数:Cù?shuò?通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中的"数"注为"cù"。而《汉语大字典》(第二卷P1474)在"shuò"音第四个义项"细;密"条下举的例子也恰恰是这一句。到底读什么?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心雕龙》研究中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产生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少,但由于刘勰本人和《文心雕龙》本身的复杂性,此问题始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检视近百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这些研究头绪众多,但实际上它们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佛学有没有可能影响刘勰及《文心雕龙》或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简称"可能性研究");一是以认定佛教对刘勰及《文心雕龙》产生影响为前提,重点探究影响的具体表现(简称"表现研究")。  相似文献   

18.
1课题的提出 课标新教材《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版2007年2月第二版p.38)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介绍"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之后,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 品味人与小鸟的“依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尼采是最常被引用的哲学家。他的名字镶嵌在小说和电影之中,从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的《荒原狼》、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灼热的马鞍》(Blazingsaddles)和《一条名叫旺达的鱼》。颂扬或反对尼采的文学作品也不计其数。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有关尼采的学术研究汗牛充栋,但没有事实依据的传言和偏见一直弥漫于公众的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