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翻译向来是翻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在诗歌翻译中,单纯的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是无法表达出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深意的。很多学派都认为诗歌是完全不可译的。而以巴斯内特为代表的文化翻译学派却对诗歌翻译在文化层面上进行分析,得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文章主要通过巴斯内特的翻译文化探讨诗歌翻译的可译性,说明在语用和审美的层面上,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诗歌翻译的本质是再现原诗的美学特质。然而,由于诗歌文本内涵的复义性,诗歌语符向多维空间扩张所获得的审美张力,以及诗歌功能在多层面上展开而呈现的美学特质,诗歌对翻译产生了极大的抗译性。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调动译语的各种表达方式,努力再现原诗的思想、感情、风格及其韵律之美,最大限度地克服诗歌对翻译的这种阻抗。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维度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分析,探究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翻译教学中诗歌的翻译提供借鉴意义以及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维度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分析,探究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翻译教学中诗歌的翻译提供借鉴意义以及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诗歌在翻译中,的确存在着某种似乎能够感受到,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障碍。这同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多种不可翻译性的美学要素的性质有关,因此,高质量的诗歌翻译必然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古诗诗歌源远流长,形象生动。然而对于古诗诗歌的翻译对于译者来说却具有挑战性。但笔者发现恰当地运用英语成对词组对于古诗诗歌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帮助性。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英语成对词组对古诗诗歌翻译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英汉两首诗歌的译文的分析,所分析的英语和汉语诗歌都是属于同一诗歌类型,即意象主义诗歌。通过对英汉诗歌译文的对比和分析,找出此类诗歌翻译的特点。这对我们诗歌翻译,无论是汉语诗歌英译,还是英语诗歌汉译,都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格律诗的汉译,百年来就其翻译思想和翻译方法一直存在着争议。文章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现有的三条翻译道路共存的原因进行了阐释,认为这是由诗歌丰富的文体特征、诗歌的多重功能、和译者的不同翻译目的三者所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中文诗歌意象丰富,译者在翻译时应将诗歌的文化意象忠实而准确地传达给译语读者,当译文的语言文化信息与原诗不符时,译者要采取适当的翻译补偿手段,使中国诗歌的文化意象为译语读者所知晓和接受,从而通过诗歌翻译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付悦 《文教资料》2010,(13):14-1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诗体写作和翻译的重要开拓者。他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位杰出的译者。然而,在国内外关于徐志摩的研究中,他的诗歌创作往往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而他在翻译上,例如诗歌翻译上做出的成绩,却经常为诗名所掩,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徐志摩翻译的汤姆斯·哈代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徐译哈代诗歌分析徐志摩的诗歌翻译思想。从而客观地认识徐志摩在诗歌翻译上的积极探索,以及其作为诗人译者在新诗运动、白话诗体写作和翻译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华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儿歌是诗歌的一种,具有诗歌的共性,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儿歌以其节奏明快、语言浅显、内容丰富被儿童所青睐。本文拟从韵律学角度在诗歌翻译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儿歌翻译的因素。我衷心希望这篇论文不仅能帮助诗歌翻译,也有助于中国孩子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2.
任莺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61-63,74
诗歌翻译中译者的再创造受到很多局限,而产生这种局限的主要原因在于英、汉语语言上的区别和中西文化差异这两方面.文章用充分的翻译实例说明和论证语言和文化差异对译者翻译诗歌所产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是中国古典诗歌外译的大家,在汉语古诗外译方面成就斐然,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的标准是他本人提出的"三美论",即认为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他还认为翻译求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许渊冲主张以诗译诗,在他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其所翻译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押韵的。基于此,简述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许教授的诗歌翻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诗歌翻译不能为了押韵而押韵,避免出现"因韵害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诗歌的翻译中,许渊冲诗歌所提出的"三美"原则以及他对美学的探索,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译者在诗歌翻译中也应该具备创造性,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使中西方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贯通,原作和译作的统一性也就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5.
诗歌作为一种阐释心灵的文学体裁,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诗歌翻译涉及两种文化因子的转化,即文化转基因。本文从文化转基因的角度对许渊冲的英译诗歌《月下独酌》进行分析,并结合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论",认为在诗歌翻译中,可以适当从文化转基因的角度采取策略,使译文更易为目标语读者所接收。  相似文献   

16.
诗歌文本因为其语义、意象和意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具有无限阐释的可能。为了成功再现诗歌文本中的各种诗学要素,在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超越诗歌这一话语架构所设定的模糊阐释空间,同时还需要考虑目标文化及其读者的可接受性。因此,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使用和遵循模糊关联的原则,可确保在翻译过程中语义、意象和意境在目标语言中的成功再现,从而实现诗歌文本的语用或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卞之琳在诗歌的研究、创作和翻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新诗的口语化、格律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诗人译诗,以诗译诗;格律译诗,以顿代步”的翻译主张对我们今天的诗歌翻译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他用诗歌体裁翻译的莎剧,也成为了格律体莎剧译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在美国诗坛上,一大批美国诗人翻译了很多中国诗歌,如雷克斯罗斯翻译的《中国诗百首》等。很多美国当时的著名诗人都认为中国诗歌和日本诗歌对20世纪的整个西方诗坛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雷克斯罗斯提出了远东诗歌的"论述方式"。文中以雷克斯罗斯翻译的杜甫诗为例来论证和分析他所提出的远东诗歌的"论述方式",并略加论述这一方式对西方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始,西方诗歌开始大规模地译入汉语,对中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一直以来,西方诗歌的节奏并没有很好地在翻译中体现出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中国读者对于西方诗歌的认识。著名诗歌翻译家朱湘所翻译的十四行诗中曾出现过准确体现英诗节奏的方法,但由于他的这种方法没有贯穿于其诗歌翻译的始终,故一直被学界所忽视。这种方法比著名的“以顿代步”的译法更能真实地体现原文的节奏,有不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诗歌的对外翻译是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做好中国诗歌的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诗歌翻译的文化因素,因此诗歌翻译过程中就存在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创造性叛逆现象。从中国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出发,探讨中国诗歌的创造性叛逆与可译性限度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