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资源:观念重建与校本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学校和教师需要对课程资源做观念上的更新,建立现代的、科学的、视野广阔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为价值取向,扩大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范畴。学校要关注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和管理,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5.12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吹响了援建汶川灾区的号角。教育信息化援建的具体内容要从硬件设备、软件资源以及潜件理念3个层面去呈现,进而提出教育信息化援建对汶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发展的作用:为汶川地震灾区教育提供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实现教育公平的步伐,使灾区的教育信息化通过"输血"能够尽快恢复"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策划,既需要从理论上理清对其本身的认识,又需要在实践中明确其操作规范。本文着重对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策划中的常用策略、程序与策划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一、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策划的意义1.有利于学校转变课程资源观念,强化开发意识对于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来说,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形成开发意识。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策划的主体是学校的全体教师,是全体教师有意识、有策略地扩充、整合课程资源,提出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的过程;同时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开发策划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不仅要有课程意识,还要转变教学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适当取舍,把握住新的教学和学习取向,保证新课程实施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童年生活史对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深刻地影响着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反思、专业情意、专业理念和专业实践,其中"童年经历"和"童年经验"是童年生活史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在叙述、交流和研究童年生活史的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唤起师范生们的童年意识,真切地理解童年和敬畏童年,达成对自身"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等原初教育理念和行为倾向的审视和重构,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也实现着从培养"被动的教师"到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不仅要有课程意识,还要转变教学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适当取舍,把握住新的教学和学习取向,保证新课程实施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创生取向正超越其他的课程实施取向,成为课程研究中不可逆转的一个发展趋势.实现课程创生,需要教师从思想到行动,从备课到师生双边活动,从资源开发到教学评价,从情境创设到问题设置,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标,都要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只有着力实现这些变化,才能有效地促使课程创生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校本管理正在成为学校管理改革研究和实践的一大热点。在这一趋势下,教师作为实施校本管理的关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必须从原来课程忠实的执行者变成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课程的决策者,从学校组织工作的被管理者转变为学校组织工作的设计者、决策者,从学校工作的评价对象转变为学校工作的评价主体。以上教师的转变都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参与决策"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实施价值取向的转变、3级课程管理模式的落实、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需要体育教师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主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由体育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为我们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强大动力。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严重,忽略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淡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努力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做到活用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震灾区开发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分析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条件分析,认为充分利用地震留下的黑色旅游吸引物及现有的旅游资源,在灾区开展体育旅游活动以帮助灾区人民生产自救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开发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保护性开发;小投资,低收费,突出地方文化;结合多种旅游形式;以赈灾为主题;广泛调动灾区人民参与。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部分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创生出五种类型的开发方式:基于浓郁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基于师生的草根式校本课程开发、基于学校优势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基于学校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基于学校目标取向的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对案例的评析,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如何从理念到现实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设计开发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基于"整合"的理念。无论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还是课程功能的整合,亦或开发主体的整合和课程管理的整合,都有一些具体的策略。因此,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确立并承担了江苏省省规划办立项的2008年重点自筹课题"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任务,该课题由吴江区教育局沈正元副局长亲自主持。本组5篇文章则是该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从整合地域文化,整合学校特色、教师角色转型等方面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组成的一部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它的功效由过去的"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读的教育辅助机构"转变为"是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课程资源保障的地方"。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5.
“北京数字学校”是北京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探索建立的一种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新模式。共开发14000多节多媒体课程资源,内容涵盖从小学到普通高中学校所有学科的课程,均由北京市教育名师任教。  相似文献   

16.
朱伟 《海南教育》2014,(1):41-42
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地整合课程资源,探索灵活有效的实施方式,建设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有利于彰显学校的特色。我们依据"以整合为理念,走向课程文化"的指导思想,重点从课程资源、课程形式、课程实施等三方面整合,有效提升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学校制定导向性目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三个层面分析了西部重庆市122中学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地方资源的实践经验,接着提出了学校要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加强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三点反思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课程重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领域,它使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由理论形态转向学校实践形态,让行业性和地域性实践知识走入课堂。课程重构的基本取向在于从经验走向实证,从静态走向行动,从单一走向统整。职业学校教师应进一步更新课程观,聚焦“立德树人”,融合“岗课赛证”,以“初构—解构—创构—再构”重构课程,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深度卷入与自我表达,实现由教教材到教课程,由做课件到做课程的教学转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吸取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合理因素.转变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理念,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新思路是一种有益的尝试。(1)课程目标取向的“多元化”转变.由“普遍性目标”取向发展到“行为目标”取向.再发展到“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领域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取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靠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要构建符合校情的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由于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历史变革、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简陋的办学条件和简单的社会文化氛围;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兴趣性,对身边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不知怎样利用开发,致使校本课程开发停留在浅层次上,从而使得我们面临着更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