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述超 《东南传播》2010,(10):34-36
本文认为自春晚开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广场式的狂欢化娱乐释缓了中国观众背负的政治、传统道德压力,以娱乐的方式完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社会个体、公众的建构。当下具有后现代特征、有广泛参与性的综艺节目构造了一个有民主性质的文化公共空间。但在消费主义挟持下,娱乐受众到民主公众,娱乐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到公共领域的过渡并非必然。这种过渡需要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做出有力的批判、提升与引导,更需要电视分级制等长效监管机制对综艺节目低俗化倾向进行有法可依的强有力干预。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狂欢化与公共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自春晚开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以广场式的狂欢化娱乐释缓了中国观众背负的政治、传统道德压力,以娱乐的方式完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社会个体、公众的建构.当下具有后现代特征、有广泛参与性的综艺节目构造了一个有民主性质的文化公共空间,但在消费主义挟持下,娱乐受众到民主公众、娱乐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到公共领域的过渡并非必然.这种过...  相似文献   

3.
《传媒》2018,(10):6-7
李冬梅:就目前来看,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节目在客观上存在着竞合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茁壮成长的网络综艺不断争夺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各种资源,由此形成的"鲶鱼效应"更是使电视人不得不寻求创新的路径;另一方面,两者的合作互补可以促进电视综艺节目整体的良性发展.节目内容资源领域的竞合带来节目类型的多样性,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竞合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受众资源领域的竞合满足了用户的多元需求,广告资源领域的竞合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选择.较之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更加重视细分受众市场,注重实时、垂直、体验和交互,可以凭借可观的资金投入和创新研发获得高人气和高关注.这背后离不开网络综艺节目在媒介技术领域、人力资源领域、受众市场领域等的深耕细作与创新实践.在"溢出效应"的带动下,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不可避免地获得了创新驱动,在借鉴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电视综艺节目内容建设与形式依托现状的探析发现,当下电视综艺节目普遍存在着娱乐化倾向严重,内容建设与艺术生产疲软,形式创新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只有通过校正传媒的方向,将传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定位在一个合理的公共空间和思想话语领域中,才能使新思想的诞生和优秀文艺的传播成为可能,这是综艺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电视综艺节目是当今电视媒体非常重要的节目类型,其发展已进入瓶颈时期,克隆化、同质化成为电视媒体人必须解决的问题。2011年5月,深圳卫视一档全新的怀旧类综艺节目《年代秀》的开播,无疑让电视受众、电视媒体人眼前一亮,在栏目的策划中通过对代际元素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不同年龄阶段的电视受众在节目中找到各自的情感共鸣,有效解决了电视综艺节目仅为年轻人制作的问题,扩大了受众范围。它的开播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新的节目形态,有效地解决了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更为优越的市场地位,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受众的需求角度进行节目的创新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认可。特别是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大量国外的优秀综艺节目的涌入,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对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罗悦  肖文甲  贾超明 《东南传播》2016,(12):135-136
喜剧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的成功既是对当下国内受众需求的真实体现,也是将传播理论运用到喜剧综艺节目中的典范。本文主要分析了《欢乐喜剧人》在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使用与满足等理论方面的具体实践,并对喜剧类综艺节目如何实现快速迅猛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更为优越的市场地位,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受众的需求角度进行节目的创新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认可。特别是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大量国外的优秀综艺节目的涌入.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对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孟越 《传媒》2017,(18)
作为电视媒体中重要的节目构成,综艺节目以其轻松活跃、消遣娱乐的节目定位,迅速收获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与高度的关注热情,成为各卫视之间争夺观众与收视率的法宝之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然而在节目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应对挑战,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创新之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立足山西卫视综艺节目《歌从黄河来》,探索综艺节目在传承、推广、创新领域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2013电视之变     
《中国新闻周刊》2013,(5):60-61
当下,中国电视业界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购买海外热播节目版权、原创本土综艺节目、制作新剧、翻拍旧剧……几乎所有电视台都在考虑如何脱颖而出。面对网络对年轻受众的分流以及人们收视习惯和审美趣味的改变,无论电视内容制作商还是卫视渠道都必须以变求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屡受真人秀、文化类节目与网络综艺节目的打击,其内容的同质、单调也被受众频频批判,在商业与艺术的追求中难觅合流。电视访谈节目转型路径的研究不仅关注节目类型本身的发展轨迹,而且与当下仍在坚持制播的节目互动,完美溶解了访谈节目与市场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不断发展,新形势的网络综艺节目席卷各大视频网站已成为一种趋势。因其接地气、轻松诙谐、大胆创新、多种多样的节目形式深受大众网友的喜爱且受众群体广泛。新形势的网络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对直接传达网络综艺节目信息和现场氛围以及引导节目整体走向起着重要作用。当下,综艺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为节目主持人的现场主持把控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也对主持人自身的全方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国内综艺节目的竞争日益激烈,与以往传统娱乐节目单向传播的方式不同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视率,电视从业者越来越以娱乐节目受众群体的需求角度来制作节目。由于传媒时代的开放性与竞争性,我国综艺节目不仅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海外娱乐节目的冲击,受众因此对综艺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对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了解,才能不断满足各种类型受众的需求,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4.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内容产品之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观看电视综艺节目成为人们休闲时间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相对于其他电视栏目,综艺节目能够在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扩大频道影响力,快速提高收视率。笔者从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特征入手,探讨了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5.
连而楚 《东南传播》2017,(12):121-122
电视综艺节目近年来不断兴起,无论是自制还是国外引入,都获取了较高的收视率。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同样拥有大量的受众。本文对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以及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比两者的不同,同时解析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电视综艺节目低俗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电视综艺节目中娱乐至死的恶性循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内容上过于追求感官、刺激的内容为大众所诟病,媒介的管理者也一再颁发政令对其不断的进行调整。本文着重从经济、社会与受众三个主要层面来分析电视综艺节目低俗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笔者通过对天津地方台播出的地域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以及我国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办好电视综艺节目得出一些启示,仅供同行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必须适时求变,主动拥抱新媒体技术,积极谋求创新。【方法】文章从综艺节目编辑制作的角度出发,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及优势,针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新媒体技术在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系列策略。【结果】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电视综艺节目中,能够提高受众参与性、节目收视率,以及增加节目的附加值。【结论】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是其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电视综艺节目掀起了一次次收视浪潮,创造了一个个电视品牌。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着革新与突破。以下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当下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分析其问题表现、背后成因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傅准 《东南传播》2016,(3):92-93
在各大卫视荧屏被海外引进综艺节目充斥的今天,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电视"文化创意产业"的精髓慢慢淡化,各电视台竞争实力差距日益悬殊,受众对原创电视综艺节目的诉求愈加强烈,业内人士也开始思考"原创"发展的必要性和节目策划途径,在电视行业发展瓶颈期的今天,推动中国原创综艺节目发展对于电视行业的重新启航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