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引言音节是音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因为音节概念可以更好地解释音系学规则和语音配列制约条件。在对话语进行切分的实验中,Finney,S.A.等发现不同语言  相似文献   

2.
一、理论背景 音节是音系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古典音系学对音节的研究注重音节的定义和音节结构.在以SPE为理论框架的古典生成音系学中,音段序列本身就是以线性和无层次的结构的形式排列着.在音系表达中,音节基本没有任何结构功能.然而音节在结构音系学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的非线性音系学对音节结构作了详细的解释,如:CV音系学、特征矩征、自主音段音系学.但是非线性音系学主要还足旨在使用底层表达式对音节结构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王茹 《考试周刊》2014,(60):77-79
音系学分为音段音系学(segmental phonology)和超音段音系学(suprasegmental phonology)。超音段音系学的研究涉及音节、重音、声调和语调等超音段特征。超音段特征涉及语音中除音质之外的音高(pitch)、音长(length)和音强(loudness)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长短音、声调、轻重音和语调等超音段特征的要素。本文将从对这些超音段特征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入手,阐述超音段特征在语音学和音系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英汉语中对句意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生成音系学理论认为音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音系单位 ,而后SPE音系学理论则把音节看成一个重要的音系单位 ,本文从音位配列限制及超切分音系过程等方面分析了音节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音节的内部结构及其划分  相似文献   

5.
比较汉语音节结构传统分析与现代音系学分析的异同,可以根据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在非线性音系学的框架内提出关于普通话音节分析的最简方案.亦即,普通话音节分为首音和韵两部分,首音包括传统分析中的声母和韵头(介音),韵包括韵核与韵尾,对应于传统分析中的韵腹和韵尾.介音不再被看作是音节中占有时段的实体,而是看作声母的特征.韵不管是只有韵核还是韵核加韵尾,都包含两个韵素,占两个时位.普通话音节均为包含两个韵素(莫拉)的长音节.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言语交际是以语音材料为载体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作为载体,语音是可以分析的,分析到最小的不能再加分析时,得到的是音素和音位.音素是从声学角度讲的概念,它对于人类是统一的;音位是从具体语言的角度讲的概念,它是受制于各种语言互不相同的语音系统的.例如n和l是两个音素,在普通话音系中是两个不同的辅音音位,不能混同;但是在四川话音系中则可合并为一个音位,因为四川读音中是“男”和“兰”不分的.又如语音  相似文献   

7.
语音是语言被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它。就英语语言而言,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重音,对重音的适度把握直接关系着说话者语言表达和信息的正确传递,而节律音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言的重音和节律现象,因此不可避免地,在重音教与学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节律音系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本文就节律音系学的音节、音步理论对英语重音教与学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格律诗研究的音系学方法,从线性音系学到非线性音系学,指出各自的缺陷,提出位于诗行末的押韵音节应在不同层面处理。早期线性音系学方法不能解释底层节律模式转换动因,非线性音线学方法往往没有解决联间声调序列的严格顺序。本文认为目前的研究忽略了最后一个押韵音节与节律的关系,因而试图根据格律诗字数的演变,提出五言诗句末音节和其它音节不在同一平面,采用叠加层面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塞调”是指一个汉字音节的韵母部分在发音过程中出现短暂的停顿,听起来仿佛是中间插入了喉塞音的现象。本文以浙江江山廿八都镇方言中的“中塞调”为研究对象。用CSL4300B进行语音实验,研究了“中塞调”的声学语音学特点,同时进行了音系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代生成音系学的音节理论出发,通过对一项二语习得的研究的介绍和讨论,再回到音节内部结构这个根本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在生成音系学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二语习得研究最终证明了空音节核假说用韵部偶向性原则的公理性;二语习得研究应该也能够为当代语言学理论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动物拟声词是拟声词中有趣而特殊的一群.本文试图从语音学和音系学的角度来对比分析动物拟声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语音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一、音节对比;二、音韵对比.通过比较揭示了英、汉民族在观察事物时对客观世界声音感知和模拟习惯的某些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2.
语音学与音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大量的语音材料为音系解释和理论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基于语音的音系学》通过对语音语料进行发音特征以及听觉特征的分析,研究者们对以往的一些音系问题进行了更为强有力的解释,使基于语音的音系学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一种富有音乐美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汉语的音节构结中元音占优势,而且基本是开音节的,加上双音节词的大量发展和双声、迭韵、迭音词的存在,这就为语音形式的选择、配合、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刘焕辉《言语交际学》)这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上海自然手语为语料,根据当代手语音系学理论,对上海手语的音系结构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上海手语的“手势”首先是音系结构中的音节单位,大多数也是最小语义单位,并能独立运用,即上海手语的单词以单音节单语素为主体.但上海手语也有单音节双语素或双音节单语素结构.文章认为手势的运动和位置是上海手语中的两种基本音段,运动是音节的音核;位置在其前后不与运动相邻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音核.音核是手语中承载手形变化、方向变化和次要运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范恭华 《现代语文》2010,(3):102-104
本文简要介绍了通行于福建省西北部山区将乐县境内的汉语方言的语音及音系系统。通过对汉语将乐话的元辅音音位特征、音节结构、声调及音变的观察和研究,初步总结和描述了其语音和音系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语言学注重从结构来看待语音,把声调当作与声母,韵母并列的成分,即声母、韵母、声调共同组成音节。而现代音系学则注重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语音,声调也就被看成为与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在同一层面的成分,即与音重、音长一同被称作非音质音位。而随着语音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声调除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外,还具有修辞作用和构形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当代生成音系学的音节理论出发,通过对一项二语习得的研究的介绍和讨论,再回到音节内部结构这个根本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在生成音系学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二语习得研究最终证明了空音节核假说及韵部偶向性原则的公理性;二语习得研究应该也能够为当代语言学理论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音系规则是生成音系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们主要用来进行具体的语音描述。这些众多不同的规则大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语境敏感性,对各种音位变化程序的公式化和概括化。在具体的运用中,音系规则一方面吸收合并区别性特征分析和音位配列,使得音位变化的描述更显精炼简洁,更具概括性;一方面具体说明各种音位变体的出现,同根词的发音化和超音段特征这些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读单音节字词部分的上声音节及双音节词语后一上声音节时,调值应为214,如读作21或211值,即判为“语音缺陷”。这似乎已是PSC评分标准的共识。但从上声音节的读音现状、上声声调的基本特征、语音评分标准和PSC的性质及目的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种共识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英语语音音节的理论界定出发,介绍了音节划分的两个概念与方法:语音音节和拼法音节,旨在为英语的教与学提供有限的资料和方法,以便作进一步的认知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