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而产生的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1.教育起点不公平就教育起点公平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就学权利平等,亦即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它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人城市。由此而产生的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 1.教育起点不公平就教育起点公平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就学权利平等,亦即受教育权利的平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凸显,起点公平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多的流动儿童在教育起点上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本文通过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教育起点上的对比.剖析不公平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学校及家庭层面提出促进流动儿童教育起点公平的措施,为流动儿童教育起点公平的合理实施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保证每个儿童享有均等的教育权利和机会,是教育公平的最根本要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而教育公平的起点是学前教育的公平,只有起点公平,才能保证整个教育体系的公平,否则,教育公平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从"借读费"的取消看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前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借读费”的取消进一步推动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各级政府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合理分担,均衡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健全的政策保障,能更好地推进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强调师生真情投入与回报、张扬个性魅力。透视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其核心要求,双向尊重是其心理基础。流动人口子女是指跟随父母离开原居住地进入城市,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的人群。流动人口子女就读于流入地公办中小学是国家维护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举措。教育部、公安部于1998年专门制定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7条规定:“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在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这样,在流入地以借读生身份就…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下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流入地学校,与流入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好这批流动的学生,使他们真正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如何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和改进流动儿童学校的管理,一直被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这也是一个相当复杂、具有很大管理难度的课题。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就地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对流动儿童学校认识不足,教育服务缺位;降低办学标准,多渠道提供就学资源;筹措教育经费,中央与地方成本分担;教育规划困难,教学教学管理难度大;现有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流动儿童就学需求,教育均衡发展受到制约;教育公平问题凸现,政府决策两难等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流动儿童学校的合理性和合法化主张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认为流动儿童学校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平等的同时却又制造了新的不平等,流动儿童学校的存在类似于美国1954年前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流动儿童学校更有利于流动儿童发展的观点更是缺乏证据。所以,在当前我国政府主张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要以"公立中小学为主"的政策性背景下,对流动儿童学校的合理性和合法化主张更应持警醒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流动儿童教育起点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逐渐被人们关注,接受教育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多酌流动儿童却在教育起点上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国家政策的不完善、学校管理不规范、及流动儿童家长自身的能力不足等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必须从改进国家政策、规范学校管理及提高家长维权意识等诸多方面来改变流动儿童在教育起点上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数量逐年增多,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的现状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被歧视的不公平现象。究其原因,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和法律法规密切相关。由于教育制度不完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得不到切实保障,无法享受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权。基于此,有必要通过对受教育权和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归纳、总结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下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流入地学校,与流入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好这批流动的学生,使他们真正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了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如何让每一位进入我们学校的流动外来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卷首     
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4.
信息之窗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一般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的起点公平包含这样几点:一是教育的起点公平与先天条件、家庭背景、贫富状况、社会地位和地域不同无关;二是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机会均等;三是教育的起点公平可以为不同的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划定一条统一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公平性问题(一)教学公平性问题的提出教育社会学家认为,教学平等(公平)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考察:即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这三个层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权益的前提,是宏观的和显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础,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实践教育公平既要遵循平等策略,即追求教育资源的平等配置;又要考虑差异策略,即尊重不同学生的客观素质结构差异及因此而产生的对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要,尊重构建学校文化特色的客观规律,实现有差异地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现场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已入园的流动学前儿童教育过程公平现状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学前儿童教育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具体体现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和家园合作的不公平等方面.为改变这种不公平现象,社会应广泛关注流动学前儿童,幼儿园应加强家园合作,教师应主动关爱流动儿童,共同为流动儿童提供平等的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刘寒雁 《云南教育》2014,(16):46-4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教育领域的平等关系。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从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表现为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教育起点公平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过程公平体现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教育结果公平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  相似文献   

20.
前沿观点     
李英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存在诸多矛盾,但以三对矛盾最为突出:一是二元户籍制度与受教育权利的矛盾;二是公立学校中教育公平与效益矛盾;三是办学条件与教育支付能力的矛盾。这三大矛盾是阻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主要症结,认清和解决这些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个孩子受益”的义务教育宏伟目标。 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二元户籍制度对流动儿童在教育公平原则下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产生着影响。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