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赵燕  黄海峰  卢三妹 《精武》2012,(31):32-33
探索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方式方法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运动教育模式具有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教学比赛贯穿始终等特点,将其引入大学体育为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人沟通能力提供可操作性。本文以健美操选项课为例,分析介绍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及其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屹峰 《体育科技》2012,33(3):84-86,94
情商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商教育将直接影响人才的质量。分析目前高职大学生的情商现状和啦啦队运动在高职院校开展现状,以热情奔放、魅力四射的啦啦队运动为载体,培养和完善高职大学生情商。从体育课堂教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建立人才梯队的培养模式以及把啦啦队运动从校内辐射到校外,参加各种形式的啦啦队比赛等途径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情商。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教育模式调整为学习共同体模式后引入到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来,并构建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初中体育中考项目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学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实践检验。实验后发现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成绩提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创新适逢我国全力进行健康中国建设和迎接北京冬奥会举办,必然加快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和冬季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拓展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冬季体育教学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冬季体育教学中要促进运动项目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冬季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掌握冬季体育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坚持锻炼、养成运动良好习惯和爱好体育的行为.构建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长效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实现"中国梦"视阁下,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质,本文从班级教育、教学效率和道德合理性角度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进行了反思,指出了其局限性,提出了大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量"材",可根据大学生的身体条件、体力状况、运动技术水平或兴趣爱好进行分班教学,从而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体质,满足现代体育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6.
闫洪杰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566-568,559
为了探讨高校体育选项课实施最优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量法及统计法等方法。结果表明:(1)体育选项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学,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受广大学生欢迎,是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可加以推广;(2)经过体育选项分层教学、模式教学,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加,运动技术明显提高,表明其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术的掌握效果良好;(3)经体育选项分层教学模式教学,大学生的情绪感受性、身体自尊等均出现显著性的变化,表明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良好情绪体验得到提高,心理素质得到加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发挥北方地域冰雪运动资源与文化优势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代北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及途径。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冰雪体育教育进行回顾和反思。认为北方高等院校虽然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冰雪体育教学体系,但当前教学中依然不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为技能化模式弱化了冰雪运动育人功能,冰雪体育文化内涵湮没在体育工具性之中,冰雪体育的供应与大学生需求矛盾的发展错位。基于此,提出教竞结合、回归文化、以人为本的冰雪教育新理念,为冰雪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伟 《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35-37,40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针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及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运动处方整体教学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的体育课程改革模式,研究表明其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有明显效果,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当前我国高校较为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大致有俱乐部型、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和三段型等5种体育教学模式,由于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锻炼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有利于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等诸多优越性,它必将成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对200名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在运动兴趣、运动参与、体育美感体验等方面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结果提示开设体育美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是完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和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处方模式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进行对比实验,探讨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处方模式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健身的科学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本文通过对06级篮球选项课240名普系学生实施为期16周的处方模式教学实验,以验证运动处方模式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处方模式教学对学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有显著的改善,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实现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一种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生命安全教育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唤醒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提高其预防危机、突发事件的能力,文章探索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认为生命安全教育与大学体育教学在教育目的和作用上具备一致性和共同性,是帮助学生健康发展、预防危险和适应社会的有力手段,其两者融合下的教学是可行的。为此提出结合运动内容、结合课堂游戏、结合意外事件、结合理论教学的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路径,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体育科学教育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系统方法和现代教学理论,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着重从7个方面对大学生体育科学教育进行了较 为系统的探讨,以构建出新世纪大学生体育教育的新规律、新经验,推动大学生体育教育科学化的进展,提高大学生体育 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其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运动教育模式促使大学体育课程成为有机的整体;大学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给予运动教育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运动特长和体育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并提出以运动教育模式建构学校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体育器械图像识别应答APP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对丰富大学体育教学手段,引起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拓展大学体育教学时空,使身体教育向终身健康教育发展;改变体育学习方式,提高大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有积极影响。但在培养大学生品德、情感、审美教育方面的作用却不如体育传统教学手段直观有效。为了提升大学体育教学效率,体育器械图像识别应答APP在教学中运用应充分考虑:体育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制定与实施教学手段现代化政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化及运用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896-899
目的通过对普通大学生基本动作模式测试,发现身体运动的局限性,为大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身体功能动作训练、减少运动损伤、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功能动作筛查(FMS),运用SPSS统计分析普通大学生FMS的7个单项动作得分和FMS总分。结果普通大学生躯干稳定性、核心力量和肌肉神经协调性有待提高,完成运动动作模式存在不对称性,表现为力量的不对称性比例高于身体活动范围的不对称性。结论功能性动作筛查可运用到日常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设计开发"身体运动功能筛查和训练"的体育课程,改善大学生功能动作弱链;加强教师队伍对FMS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知识培训,建设大学生功能性训练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陈优君 《体育世界》2013,(11):74-75
运用资料和实验等方法,对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进行实效性研究,为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为其他体育选项课教学提供借鉴。实验证明,运动处方教学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掌握健美操专项技术、培养与激发健美操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运动教育教学模式较传统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增强社会适应力、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主要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含义理念、目标特征等已有研究做简略评述,并根据已的实证研究,揭示其优越性与局限性,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为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泽  麦雪萍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547-548,551
网球运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增强的健身要求,已成为都市人的运动时尚。要普及我国网球运动,就场地和教学训练条件,高等学校是最有基础,也是推动高等学校体育开展自选课程的新途径。使大学生通过对网球运动的欲求和时尚选择,结合终身体育教育进行正诱导,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木兰拳运动在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实施全民健身和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方面,与高校体育教育是相通的。对上海地区木兰拳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木兰拳是一项女性运动,以健与美为价值取向,不同运动方式是锻炼者体验木兰拳运动乐趣的途径。木兰拳在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方面,符合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特征。因此,高校木兰拳教学应以女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加强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