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周凤桐 《体育与科学》2012,33(4):97-99,120
通过对体育强国这一概念的理解,理清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的关系,指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的不协调之处,认为要促使两者的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此外还要促进体育环境的公平,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建设,鼓励多元参与竞技体育运动。找到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平衡和协调的发展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5,(9):753-75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全民健身视角下的竞技体育公共服务进行探讨,认为:1)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是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不仅包括满足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教练员的需求,更应该要满足普通大众开展竞技体育的需要;3)全民健身是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核心目标;4)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从目标、健身和内容等方面引导全民健身健康发展;5)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和谐发展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现代日本健身项目的开发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二战后日本体育价值观的变化过程对其大众体育健身项目的影响。其大众体育健身项目分为: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托罗普斯运动、非竞技运动等4种类型,并就其健身项目的分类与开发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启示及借鉴作用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者提出建立专门的竞技运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制,使竞技运动在学校、社会占有阵地,且不与以健身为主的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冲突的观点,揭示了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各得其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对当今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对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一部分认为以健身为主,将竞技部分淡化,重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另一部分认为将竞技作为主体,健身是辅助部分,教学中应以竞技运动体系教材为主,注重运动动作的标准性及规范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民健身实践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支持与指导。本文从人体科学基础理论的视角,探讨健身练习手段、强度、负荷及方法的构建与选择之科学基础;揭示用竞技运动科学理论指导体育健身实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提出以正常人体基础科学为生长点、建设体育健身科学理论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与实施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 ,体育教学进行了重大改革。但从总体上看 ,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普遍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未摆脱以重复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课程体系 ,教材内容的选择仍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 ,教学方法仍以竞技运动训练为依据 ,教学目的仍旧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已日渐显露 ,培养的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差 ,体育健身知识匮乏 ,大多数学生很少自觉进行课外锻炼 ,走上工作岗位后 ,就中断了体育锻炼。这充分说明 ,学校体育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对正确认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是体育的任务之一。多年来,我国体育界对这一任务的内涵存有片面的认识,始终把这一任务放在“奥运战略”之中,而把它的主要方面──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技术问题忽略了,淡漠了。作者认为:无论是奥运竞技还是全民健身,运动是它们的主要内容,但是二者的运动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是各有其特点的。在它们的实施过程中,都要涉及运动技术问题,所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就不只是奥运竞技的“专利”,而全民健身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也同样是需要提高的。  相似文献   

9.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和国民体质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奥运金牌热形成强烈反差的仍是对全民健身的忽视和淡漠,大众体育与精英体育非对称发展。当前,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大大众体育经费投入、高水平竞技运动与社会大众结合等举措显得异常迫切。只有大众体育与精英体育的协调发展,才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观,才符合新时期国家和谐、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何为体育之真义——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学锋  田玫 《体育学刊》2002,9(3):7-8,11
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所谈的体育是指通过身体运动,不断增强和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Physical Education),而不是指少数人参加的,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Sports Edu-cation)。运动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讲究实效的健身运动,而不是那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供人们观赏娱乐的竞技运动和形艺、技艺运动。并明确指出,体育教师的价值与业绩应在全民健身事业建设上去取得。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练习的延续是巩固运动技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仪能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同时也为实现体育教学对群体活动的指导,完成体育教学与群体活动的一体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论、技术论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的概念、地位及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体育教学是以体育知识理论、技术方法、技能技巧为教学内容,为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是以健身健美、娱乐游戏、医疗保健为锻炼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是以专项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能为训练内容,为提高专项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运动竞赛是以各运动项目的个人、全能赛、单项、团体赛为比赛内容,为战胜对手争取优胜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它们的目的、方法、内容、遵循的规律和评价的标准各不相同,都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实践活动形式,同处体育运动系统的应用技术层次。  相似文献   

13.
冯晓劲  王喆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35-36,46
从全面认识田径运动的本质与内涵人手,提出了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全面实施健康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与其它项目相比较,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同时指出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将为学校体育全面实施健康教育提供正确方向,并为田径运动更好地适应当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竞技体育教材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是否应该纳入学校体育的范畴,一直是体育界争论的话题,从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人们现实需求分析,竞技体育将会更多的走进学校,成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针对竞技体育对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竞技体育教材化的内涵及竞技体育教材化改造的方法原则等问题逐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体质健康标准》视角下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期体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与新《标准》相适应的“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必修课为基础、课外锻炼为补充、竞技训练课为拓展”的体育课程体系。该体系强调:指导思想一体育课程和《标准》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方法体系一课程设置与组织形式的复合性和全面性;内容体系一兴趣需要与发展体能的全面性和基础性;过程体系一课程管理、评价、运行的强制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当前形势下"体教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法、典型调查法等实证的方法,结合现阶段我国体育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了体教结合道路形成的必要性,并有效的提出了“体教结合”的运作方式,为积极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体教结合”之路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评价各种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评价高校体育课课质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结合现代数理统计学和运动生理学,对全国部分高校458名“标志学生”的体育课进行生理负荷强度的监测,建立不同教材内容的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分布模型,结合当前高校体育课改革成果,从人体运动生理规律的角度,分析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警察体育的确立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体育是全面发展和提高公安大学生运动能力的一门必修课,主要以学习警察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为基础,以掌握各种制服犯罪嫌疑人的技能、战术等为重点,为今后从事警察职业和警务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林溪 《体育科技》2005,26(2):82-85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不高的现象,我们尝试着把运动处方引入体育课教学中。通过把学生分成实验组(采取运动处方教学)和对照组(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和比较,综合检测成绩表明,实验组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技能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我们认为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运动处方的理论和方法既能保证教学大纲内容的落实,又能因材施教,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同时,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运动处方教学将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议体育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茅鹏 《体育与科学》1998,19(5):38-42
在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推动下,需要澄清体育和运动概念的含义。体育是从身心发展出发,以身体活动为内容进行的教育行为。运动是有意识的身体活动。运动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竞技运动是其中主要的一类。体育和运动是一对矛盾,并非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