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时我国几种体育教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中从局部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功能.以教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对学生多种心理品质的培养.受“竞技体育”影响较深.是“应试体育”的产物;健康体育立足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空间,在对健康认识的全方位理念下,去审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淡化竞技,注意健身.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对当今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对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一部分认为以健身为主,将竞技部分淡化,重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另一部分认为将竞技作为主体,健身是辅助部分,教学中应以竞技运动体系教材为主,注重运动动作的标准性及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必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必修课教学始终未摆脱以竞技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忽视终身健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竞技化 ,教学方法陈旧 ,必须进行改革。应从以竞技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转移到以健身教育为主线 ,使术科健身教育与运动技术教学有机结合 ,强化学生终身健身意识 ,优化术科教材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强化能力培养 ,更新教师知识结构 ,改革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4.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继华  程梅玲 《体育学刊》2002,9(5):102-104
南京理工大学构建了以健康为本,淡竞技重健身的体育教学内容新体系,对设置多种以体闲、娱乐为主的选项课,增加体育理论课内容,更新体育理论教学手段,增设太极拳和游泳必修课等内容进行了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能力,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使学生能自觉地运用在课堂内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来指导自己参与体育锻炼,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全民健身中去。  相似文献   

5.
谈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实践和锤炼形成的文化,竞技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体育在发展的初期,照搬和借鉴竞技运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进入80年代后,由于竞技运动的发展甚至异化和体育对“增强体质”这一根本目的的回归,使得体育手段再原封不动地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越来越不适应体育目标的完成,在“全民健身计划”方兴未艾之时,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使其体育手段化,从而为“增强体质”服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就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基本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健身课程教学是以健身为目标的课程,其中包含了经过改造和简化了的竞技运动项目,也包含了各种非竞技的健身运动项目。这种课程主要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与参与,它能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以此来强健学生的身体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一、健身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是以青少年为重点,健身课程就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学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健身课程的教学,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何为体育之真义——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学锋  田玫 《体育学刊》2002,9(3):7-8,11
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所谈的体育是指通过身体运动,不断增强和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Physical Education),而不是指少数人参加的,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Sports Edu-cation)。运动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讲究实效的健身运动,而不是那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供人们观赏娱乐的竞技运动和形艺、技艺运动。并明确指出,体育教师的价值与业绩应在全民健身事业建设上去取得。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系统的观点,研究分析了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体育与以提高运动技术为目的的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后认为。全民健身体育与运动竞技的目的、任务、科学依据、社会功能都各不相同,他们之间也不存在普及与提高的直接相互依存生存的关系,因此认为健身与运动竞技不属同一系统。这种观点改变了传统体育概念,对于学校体育、健身教育方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为出发点,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中存在的不良倾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与剖析,指出了我国高校体育中现存的五个方面的“异化”现象:高校体育“主体的异化”——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教师职业角色的扭曲;教学环境的异化——体育场地器材以竞技体育标准配置,背离了教学环境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教学内容的异化——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异化——体育竞赛以少数精英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参与;教学评价机制的异化——成绩评定过于弹性,危及了客观公平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学习各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以健身、兴趣、娱乐教育为主,淡化竞技体育。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体育课程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游戏是中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也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选用的教材。笔者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问题进行阐述,旨在此与各位体育教师进行共同研讨,促进新课标的更好实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完善对“体质”的认识入手,着重指出了高校教学大纲中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是造成学校体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直接原因。结合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提出,《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与实施,指出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应重新思考定位。  相似文献   

12.
适应新形势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中,应建立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主的“传习式”教学模式,建立以传授体育健身知识和体育锻炼方法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形成终生从事体育健身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体育教学流行理念的追问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章明 《体育与科学》2004,25(2):75-77,80
在体育课程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已不能涵盖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解读为“体育素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能落实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原则层面上,不能作为教学目标的本身;体育教学的第一目标是运动技能学习,并为健身奠基;“终身体育能力”不等同于终身体育锻炼,其有机构成是运动欣赏力、健身评价力、运动参与力。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专业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竞技运动是体育的异化,二者应严格加以区别。“运动体育观”干扰和制约体育的健康发展,使体育专业的改革,经近20年至今收效甚微。体育专业改革的正确途径是在克服“运动体育观”的同时,将体育纳入健身教育的轨道。改革体育专业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加强理论建设,并彻底改革技术课教学。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淡化以竞技为主的体育教学体系,加强体育健身教学,以人体发展规律理论指导体育健身教学,培养学生终生健身的习惯,使高校体育健身教学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相衔接。  相似文献   

16.
试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性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永翔  邱泉  汤乃洲 《体育与科学》2000,21(6):52-53,51
竞技体育只是一种统称,不同层次有不同目的,形成具有不同活动层次的竞技体育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体育有一个运动项目教材化的问题。明确安全而适宜的运动强度,以健身锻炼为目标、运动技术学习为特征的竞技性体育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异同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风靡世界并呈继续膨胀之势,然体育现象的分类亦可高度划归竞技体育和健身体育两大领域。竞技体育是以发挥体能而争夺锦标为目的的体育,健身体育是以增强体质并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育。实现竞技体育目的基本途径是运动训练,实现健身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身体锻炼。体育教学做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活动,则既是运动训练和身体锻炼的基础,又贯穿于两类活动的始终。这是理论逻辑,在实践中,由于学校体育以其范围广、活力强等特点而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表现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后备、源泉、甚或主力成份,所以,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教学便通常被当作与运动训练匹配成对的实现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佧为匹配成对的概念,区别与联系是并存的。明确区别,有利于各自完善;认清联系,方可望整体协调。关于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异同点,人们口头谈论不少,落笔行文不多,故此认识过程每每重新开始,难于深化。本文则试图为跳出往日循环铺垫一砖。  相似文献   

18.
重健身淡竞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26,自引:0,他引:126  
针对一些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以“竞技技术为中心”的现象,以南京理工大学为试点单位,采用特尔菲法和实验法;历时3年,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的指导思想,边研究边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上升到98%;体育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除了基本掌握3~4个运动项目的健身方法外,还有98%的同学学会了24式太极拳,95%的同学学会了游泳;学生中能坚持课外自我锻炼的达97.7%。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的现状及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运动技术、技能教学并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业余训练各个教学阶段相衔接,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相结合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终身体育为方向,身心协调发展,为竞技体育发现和输送人才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专项体育课在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运动项目应该而且必须为学校体育教学所采纳吸收,作为高校体育课的主要内容。竞技运动作为实施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展现人的技艺,变成运动训练课。专项体育课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满足社会对学生素质的需要及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习惯等,都起到积极作用。不能把学校体育中的竞技运动项目与竞技体育及技术,教育的手段与专业训练的手段混为一谈。那种认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应脱离竞技运动项目这条主线转为健身教育的观点,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