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教学,是实现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旺红 《考试周刊》2011,(85):193-194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曾说:“科学知识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的问题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不断产生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3.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科学家哈恩讲过:“一个在头脑中从来就没有新问题的人,就不会有创造.”新课程科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人是很难成为高科学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4.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创新来自于思维,而问题 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在课堂中让学生围绕着 问题展开知识讨论,让学生使用相关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就 是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 多的教育工作者使用。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 根据学生现已掌握的知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将有可能出现的 问题进行一个系统性的设计,让这一连串的问题连接起来在课 堂上让学生跟教师互动起来,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以及对知 识的回忆,所以在初中的化学课程教学中,使用驱动课堂教学 模式非常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旨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思考、发现及创造的主动学习过程.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创造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基本思想方法及精神实质,增强自信,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三进入总复习时期,时间尤其宝贵,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三年的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成为持续深入探讨的问题.问题研究法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结论.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到科学结论,还要了解这些结论得出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性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可见,能不能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的前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我们现在的传统教育,还是大部分的师“问”生“答”。在课  相似文献   

8.
孟欣 《考试周刊》2011,(3):89-8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提出新问题一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而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波普尔认为,"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一一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他  相似文献   

10.
李伟 《成才之路》2013,(26):36-3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一切发现与创造的起点,问题意识有没有、强不强,将决定一个人思维品质的优劣、发展前景的大小。那么,在新课程、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培养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个人在课堂实践作了以下尝试与探索。一、营造宽松气氛,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确立科学的师生观、教学观,着力构建民主、自由、愉悦、和谐的生态课堂,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要实  相似文献   

11.
简高智 《考试周刊》2012,(87):155-156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表述问题,将问题带进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科学,了解科学,而且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带着更多的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相似文献   

12.
“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各种方式、途径创设问题情境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没有问题、没有思考,没有讨论,只有现成的结果,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机器。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提问的意识消失殆尽,求知欲望也逐渐降低,提高数学素质教学效率,简直天方夜谭。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引导、鼓励,甚至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陈洁 《考试周刊》2009,(37):226-227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没有问题的产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一切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本文从创设情境、组织活动、指导讨论、掌握知识等几方面谈谈如何开发问题资源.促进思维碰撞.产生创新火花.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人本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节“直线的方程”的教学实录,阐明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用问题导学的方式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现和创造中“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历程,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了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飞学生的天性,教会学生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不够活跃。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因此,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和核心。  相似文献   

18.
孙海平 《文教资料》2009,(36):177-180
传统教学由于机械灌输、教师主宰、主体缺失、知能脱节等诸多弊端。越来越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正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建构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组织教学的方式。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弊端,强调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主动”中发展,在“协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实现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徐经隆 《甘肃教育》2007,(7S):18-18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出现新的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让问题走进课堂,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创造的有力支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