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情感表达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十分重要,可以说是演唱的灵魂。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如何体现个人情感及个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无论是从作品研究、分析以及理解上,还是从自身个性化方式演绎作品,都需要投入情感,体现个性。本文就针对民族声乐演唱中个人情感及个性的体现进行相关的论述,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汪志萍 《考试周刊》2011,(45):219-219
少年儿童科幻画,是少年儿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出的绘画作品。新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是声乐艺术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各民族的不同语言特征,便产生了不同声乐风格色彩.汉语是主要语言,但是由于汉语分布广泛,在各地域中形成一系列地方变体- -方言.而民族声乐作品中有许多用各地方言演唱的作品,这就给语言的表达增加了难度,而各个民族、各个地域、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也都应相互融合使民族声乐散发出更多样化得特点.  相似文献   

4.
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人与人真正的区别在于,有的人有灵魂,有的人没有。正是灵魂使得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而不仅仅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深以为然。常听学生们报怨生活单调,无话可说——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我们常能读到中学生中极优秀的作品?不可否认,这里有每个人各种各样不同的特质、不同的环境熏陶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则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山  相似文献   

5.
美国犹太作家辛西亚奥齐克的短篇《披肩》与华裔美国华文文学家严歌苓的《白蛇》。分别从宗教与神话两个角度表达了两个族裔在美国主流文化背景下,相似而又不尽相同的身份认同。通过在女性主义框架下,对这两篇作品作对比性分析,两部作品象征着两个民族的两种不同文化的并同,不同的民族经历,对不同民族身份的认同,共性的相似就生动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口吻是指文学作品中用来表达作者和其笔下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观点的语言手段。口吻的表达方法因人而异,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有的简明直接而有的隐晦深藏。文学作品中的口吻作为作者写作技巧的一部分因而与作品的风格有紧密的关系,作者通过口吻来影响读者。因此,对于读者来说要能意识到一部作品的口吻并且能懂得口吻能怎样控制读者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对民族声乐表演的情感表达的分析,对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歌词、意境、人物、音乐形象的理解、体验、表达进行了论述,以民族歌剧<红珊瑚>中女主角珊妹的唱段"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论证民族声乐作品表演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以人声,歌词为材料,通过有的乐声在时间的流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在声音-作品-情感共同组成的声乐艺术中,音乐作品是桥梁,是载体,声乐技巧的运用是手段,是方式,思想感情的表达是最终目的,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力论述了老舍在作品中对"国民性"的惶惑与偷生的批判。指出老舍不仅揭示了民族灵魂沉默的原因,也将批判的主题引向反思民族历史的新层次。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华民族需要灵魂 ,这个灵魂究竟是什么 ?一是诚信。这是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就有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诚信也是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二是创新。不断创新 ,不断推陈出新 ,这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我们必须着力塑造中华民族的灵魂———诚信、创新。  相似文献   

11.
广告属于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不同程度地受到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民族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广告设计十分重视将民族文化的创意理念和创意思路融进广告设计之中,不但使广告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视觉美感效果,而且使广告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对声乐情感的把握和韵味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因素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而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又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韵味.全文着重从民族声乐作品的词意挖掘、基调体验和情感变化处理三方面来阐述民族声乐作品在演唱中的正确表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化,金钱和物欲甚嚣尘上,人性中许多美好品质被遮掩,甚至人格尊严也被践踏。中国当代许多作家及时捕捉到这种社会现象,用不同的笔触表达着坚守人格尊严的诉求,他们有的用弘扬、呼唤来书写,有的用讽刺、批判来表达。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7,(3):76-79
贾植芳上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小说,继承了鲁迅等"五四"作家强烈的批判意识,通过对苦难中个体生命日渐虚弱、堕落的鞭挞,表达了对灵魂向暗陬处坠落的反抗和对灵魂堕落的警醒。同时,这些小说创作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又异于鲁迅等人,通过对潜藏在人民中间,特别是广大乡村里不可磨灭的民族力量的描写,表达了对民族力量和民族文化根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一直以来,新诗中对于灵魂的思考总是不绝如缕。无论是实在的拷问,还是想象的修辞,灵魂都可以在诗人那里得到某种程度的审阅。其原因大概是诗人们一直都在寻找一个能够得以诗意栖居的地方,而寻求这个居所却并非肉体的欲望,其根源仍在于使灵魂安息。应该说,在不同的诗人那里,使灵魂出场的风格是不同的,有的张扬而弥漫,有的内敛而隐匿,有的则带着思辨的风格。诗人野松在他的诗歌中大量书写对灵魂的观察,一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语文教育的本质与灵魂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本质和精神灵魂的教育,是民族生命形式和生活语境的教育与传承。语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塑造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心灵,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可以说华夏民族的文化本质和文化根基就诞生于"甲骨文"中。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从诗经到现代文学经典都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表达,语文蕴含着民族气质和民族品格,语是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基本表达,是每个民族所特有的和唯一的,文是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7.
梁柰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1):137-140
声乐作品中歌词所包含的内容赋予了旋律准确的音乐形象,准确的音乐形象表达了歌词应有的情绪内涵,因此,深刻准确地理解作品内容是演唱的生命线。将歌词和旋律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二者进行分析和恰当融合,能使歌词拥有生命,能使旋律拥有灵魂,为作品的整体表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不是无情物”,巴金的《随想录》之所以震撼人心,因为它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卢梭的《忏悔录》能够名垂千古,源于“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冰心的作品,也无不透着她纯真的感情。在新课标的“表达和交流”中有一条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又提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可见,对作文的真情实感才是文章的灵魂。然而,目前一些作文教学现状和学生作文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9.
现象一:课堂上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不擅长口头表达的学生,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 现象二:课堂上有的学生在数学表达时需要借助书面的画图、肢体的动作、模型的操作来进行. 我们研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这些现象、问题,期望能够尊重学生不同的表达特点,给不同学生更多的平等表达自我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舞蹈表演是指将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与音乐结合,塑造出不同的舞蹈形象,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面部表情是舞蹈作品的灵魂表现形式,对舞蹈表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面部表情具有感性化、类型化和虚拟化的艺术表现特点。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但任何艺术形式的表现都是为了完美的表达作品。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才能展现出作品的精髓,塑造近乎完美的舞蹈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