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越”(transzendenz)构成了古典形而上学的“生死难题”。康德不仅是形而上学的批判者,也是形而上学的建设者,其思想正处在形而上学兴衰史的关节点上,其哲学中transzendental(先验的)与transzendent(超验的)这两个关键词就与形而上学的超越问题密切相关。在形而上学的背景下,康德批判哲学的体系试图“调和”超越与内在,其批判哲学体现为某种从“绝对的超越”向“内在的超越”的转向,从而决定了形而上学的“命运”:形而上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完成,也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终结。  相似文献   

2.
张立文教授的新书《和合哲学论》凸显了中国哲学在发展中以追求“自己讲”、“讲自己”作为学术精神品味、以突破传统话语作为致思趋向而梳理出和合哲学思想.和合哲学是创新的哲学,其现实意义是对现实社会具有形而上学的和谐张力.  相似文献   

3.
在批评海德格尔未能揭示形而上学命运之原因的同时,《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一声称在西方哲学中发现了一个最深刻的“内在矛盾”,并断言海氏思想其实乃是一种比他所竭力解构的传统形而上学更高层次的“存在的形而上学”。这种说法貌似玄妙,其实缺乏充足的理据。事实上,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克服根本不是什么在更高层次上“复兴”形而上学,而是把形而上学带向其边缘状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历史的摧毁或否定。  相似文献   

4.
传统形而上学的内在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现实性哲学。现实性哲学把思维的反思局限于现实性范畴之内,至于现实性范畴本身则是自在自为、无条件,呈现为内在超越性,而把现实性无法解释的现象当作外在、不实、空洞、抽象的东西加以排斥。正因为传统哲学的视域只局限于现实性范畴之内,而思维的内在冲动又促使其试图突破现实性的羁绊,才导致了传统哲学不得已表现出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特质。但是,这种现实性哲学到了现当代逐渐暴露出其缺陷,各种试图超越现实性范畴的批判理论也由此应运而生,彰显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真正危机。现当代哲学的繁荣,正是在置疑、反思、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是深化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内在超越,另一方面则是开启了新型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逻辑经验主义在对传统哲学批判、拒斥形而上学的前提下。挥舞着“奥卡姆剃刀”,大刀阔斧地割去了科学经验之外的一切哲学传统,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崭新领域和方向。然而,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场“清理门户运动”——逻辑经验主义固然已经完结,但它在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外在主义通常被认为是认知科学和现象学“彻底逆转”后的走向与发展成果。然而文章认为,外在主义在分析哲学中有其存在论基础与根源,尤其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叙述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词符号的形而上学研究介入对预期、意义、信仰等内在意识状态或过程之具体概念的逻辑分析中,并与此同时对传统的内部意识模型进行了彻底的消解与批判。从其整个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外在主义思想发微、凸显于前期维特根斯坦向后期维特根斯坦转变的过程中。在分析哲学这种走向的影响下,外在主义思想成为未来哲学理论研究的生长点和出发点,揭示并体现了维特根斯坦哲学“理论维度丰富性”和“历史影响广泛性”的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由概念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居于“拱顶石”的地位,尤其是其实践哲学的起因和基础。并且,康德对于自由概念的阐释非常独特,既独立于康德哲学的体系之上,又内摄了作为“人的哲学”的康德哲学的核心。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中集中地论述了实践哲学的自由概念,尤以后者更为纯熟圆满,故在此拟以《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为主要蓝本,试探悉康德式自由概念的发生、演绎、范围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大同思想有三个渊源:《春秋》的“三世说”、《礼记》以及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其大同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大同苦乐观、大同平等观、大同仁爱观。康有为具体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其大同思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批判了剥削制度,具有极大的民主主义启蒙意义,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思想条件。康有为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西方形而上学就其本质和旨趣而言是从"超越"的向度建构哲学本体论框架,这意味着西方形而上学都以不同的形式显现着哲学的"境界"追求。对哲学"境界"的形而上学表达恰好与形而上学的自身演进逻辑是同一的。马克思哲学在突破传统形而上学境界观的同时,以现实生活为根基,在对现实世界批判的实践活动中展现了对哲学境界阐释的新思路,进而彰显出马克思哲学所内含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不等于“智慧”和“有智慧”,也不等于“有知识”。然而由于智慧自身自我否定的特性使得哲学在后来的发展中由“爱智慧”滑落为“追求知识”。哲学的这种滑落既有其理论上的逻辑必然.又有其现实原因。欲拯救哲学于“追求知识”的危地,恢复其“爱智”本意,必须转变当下哲学视角,把其从日常性的具体问题和专门性领域的科学问题中“凸现”出来,重点审视事关人生和存在的总体性、根本性的问题,同时要“永葆惊异感”和“善于反思”。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联系原本”开展“副本批判”的重要探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批判国民经济学中揭穿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辩护本质,在批判异化劳动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颠倒实质,在批判思辨唯心主义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抽象秘密,确立了通向“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意识形态逻辑,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术语革命”中的正式出场准备了物质肉身和思想前提,堪称马克思哲学革命前夜“最重要的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13.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相似文献   

14.
“Being”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只有返回哲学的希腊之源,才能真正澄清“Being”的内涵,科学地理解形而上学。对希腊古典形而上学演进之内在逻辑的考察表明,在这一时期,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部内涵,包括其蕴涵的问题、探讨的对象、借重的方法论、思维的框架都已基本展现。“Being”作为最高实体,被认为是事物存在的最高原因、认识可能性与必然性的最后根据、人生价值意义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思想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马克思思想的内核是资本逻辑批判.在此基础上,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批判、社会与人的自由发展构成了其理论的逻辑构架.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同构关系.这是我们今天重新思考马克思思想、并从马克思走向当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的对爱之为爱的追问都奠基于一种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之中:存在者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是爱由爱恋转化为爱欲。海德格尔想要恢复作为源出和谐状态的爱念。而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他根据踪迹思想对海德格尔的爱之为爱的概念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安徽师范大学哲学系举行了“爱智”哲学论坛学术活动,与会同志从几个不同的视角探讨和分析了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前者对后者的批判关系,在形而上学问题上海德格尔有过由重塑形而上学到克服形而上学的心路历程。克服形而上学的主张明确之后,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在不同的时候或地方有不同的认识,但这些认识相互关联,虚无主义、柏拉图主义、人本主义、本体-神-逻辑学等共同构成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海德格尔哲学的主题不能简单归结为单向的主体形而上学批判,克服形而上学应纳入整个海德格尔思想的“林中路”中考察,“存在论差异”的意义在于提出了形而上学的合理性问题,对古希腊思想的回溯捏拿住了形而上学发生的脉络并深挖出了形而上学的表象思维方式,此在、无、真理、语言、本然等则是海德格尔克服形而上学、走向非形而上学之思的路途中的路标。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 ,从而以普遍性的原理去解释各种现象 ;哲学却是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从而启发人们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作为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之一的《哲学通论》 ,是一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从1995年起 ,我在吉林大学连续5年讲授了一门新的哲学专业基础课———“哲学通论”课 ,并于1998年9月出版了《哲学通论》这部专著性的教材。下面 ,我谈一下撰写这部教材的立意与思路。一、引导学生进入哲学思考关于哲学 ,我在《哲学通论》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哲…  相似文献   

20.
康德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是二元论者。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批判康德哲学,早已做过原则指示,标明了方向和路线,这是必须认真遵循的。对待康德哲学,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揭露和批判康德哲学中的先验唯心主义;同时,在辩证的否定中,估价和肯定康德哲学的合理成分。在康德认识论中,“综合”思想占有突出的地位。通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经常可以发现“综合”的思想在闪光。“先天综合判断”中有综合,“统觉的综合统一”中有综合,范畴体系的“三分法”中也有综合……康德何以这样注重“综合”?这自然要引起康德哲学研究者的兴趣和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