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明清王朝对西南边疆的控制与影响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儒家文明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思想与制度得到全面的发展。大理地区文化、政治、经济基础较为雄厚,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尤其是水资源丰沛。水资源对农业生产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水利建设成为大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明清两朝均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引入水利社会的研究概念,目光转向基层,从中可看出民族地区大规模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重要的社会关联,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唐代西南地区农业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不但对前人水利设施进行制度化维护,而且结合本地特点修建新的水利工程,使得水利工程形成以都江堰工程为核心的灌溉体系和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的特点。这些水利工程承担了灌溉和航运的任务,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因:一是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二是政府重视农业。对我们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有重要启示,第一,注重资源税,调控用水,发展农业;第二,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第三,鼓励民众参与水利建设;第四,健全水利管理机构,构建覆盖水利建设体系的法律法规,着重落实责任,重在执行;最后,水利工程建设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经济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元明清三代是古代云南高原水利开发的重要时期,在官府的重视和领导下,云南高原的水利技术不断进步,水利工程遍布云南高原的平坝和山区,其中尤以滇池水利工程最为宏大。这时期的水资源利用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开发服务的。一方面通过减少水域面积获得湖周平原土地;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水利灌溉功效,提高农田的生产量。元明清三代云南高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作为农业开发的助推器,却较为严重地破坏了云南高原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人们不得不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减少农业过度开发所带来的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等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4.
水利建设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水利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从驻马店市的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到其间的重要关系.但是,长期以来,河南南部的水利建设在制度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的组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管理运行等,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水利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针对上述中水利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山学院学报》2014,(2):42-46
近代的云南,人口数量虽不无变化,但增长缓慢,且多波动,而人口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农业人口,说明云南地方经济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农业经济时代;耕地面积虽有所增加,但土地开发不充分,而且人均占有耕地少,反映出近代云南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水利建设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水利设施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既反映出农业发展对水利的严重依赖,也反映出近代云南农业发展的落后。  相似文献   

6.
滇池流域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其自然环境承载力已达最大边际,加上对滇池进行污染治理,发展低碳农业就成了共识.滇池流域发展低碳农业既有资源环境、区位、中央和地方政策以及时机上的优势和机会,但也面临土地、资金、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化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对此,要结合昆明市环境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积极推产业结构布局,创新和改革土地政策、投融资以及农业管理的体系,以此实现滇池流域低碳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必然会受到特定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同时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会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民族教育与边疆治理耦合的逻辑基础在于二者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方面有共同的历史使命,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基于此,民族教育参与边疆治理的四重内生逻辑在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文化逻辑和社会逻辑;边疆治理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四重外生动力在于政治动力、经济动力、文化动力和社会动力。民族教育与边疆治理之间既有耦合的逻辑原点,又有耦合的具体路径,二者间有着内在的多维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浅谈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水利事业发展,坚持大搞水利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每年拔大批的款项用于水利建设,除了特大型、大中型的水利工程外,小型水利工程也是星罗棋布,难以计数。若这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将会使大量的修缮工程得不到正常维修养护,新建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无穷的隐患,水利工程不分大小,其施工管理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1912——1919年间,由于英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西藏,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危机加深,滇藏、边(康)藏、川藏关系成为影响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决策时的重要因素,并对以后的西藏治理和西南边疆的稳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英帝国主义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企图通过划分所谓的“内藏”、“外藏”,把西藏及其邻近的云南、川边、四川、青海、新疆等纳入它划分的范围,以达到侵吞中国领土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全国各界人民奋起抵抗,尤其是云南、川边、四川地区的地方当局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吁和努力,促使中央政府下定决心抵抗外来侵略、维护领土完整。同时,由于地方利益、集团利益的冲突,云南、四川和川边地方当局的某些措施、行动又对民国初年乃至以后的西藏治理和边疆稳固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昭通水利建设属初创阶段,主要体现在,自"改土归流"以后,疏濬河道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决新建昭通府城及附郭恩安县的固定饮用水问题。不过清朝水利开发遗留问题颇多,昭通和鲁甸两地老鸦岩石峡水利纠纷,正属此例。民国十九年(1930)昭鲁水利工程治理是为此段纠纷之止。民国时期该县水利事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既有政府政策支持,又制定了完备的治理方案,相关制度得到发展,水利事业获得保护。梳理清代至民国昭通水利开发过程,考察水利与昭通农田生产、民众生活、区域民众之间(昭通与鲁甸)水利纠纷等关系,进而探讨水利与昭通社会发展变迁的内在联系。是研究昭通区域社会史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略论毛泽东水利建设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治国先治水,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科学论断,确立了新中国水利事业的指导思想,莫定了水利基础产业的地位;他倡导了积极慎重、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兴利除害、综合治理等治水方针和原则;毛泽东水利建设思想是对中国江河治理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新中国水利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更新治水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一隅 ,矿产资源丰富。清代 ,云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加深 ,矿冶业获得了空前发展。清代云南矿冶业对边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带动了云南社会的整体发展 ,提高了云南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3.
冯玉祥将军一生重视水利事业。农业生产、水旱灾害和民生问题,都成了他重视水利问题的因素。他的水利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到水利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国家和民众对水利问题应有的态度、如何解决水利建设中的经费问题和人才问题、水利与林业的关系、水力资源的综合利用、黄河的治理等方面。他在水利建设上作了大量的实践,主要包括机构的设置、人才的培养和利用、系列水利工程的兴建等,为防治水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水利在人类发展史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在中国的发展史中更起着特殊的作用,为中华各族人民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空间.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指导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水利建设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介绍我国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分析水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山区河道防洪规划治理过程中,结合“三位一体”规划思路,将生态水利建设与山洪灾害防治相结合,分析了流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道生态治理方案,在确保流域洪水调蓄能力及岸堤自身防洪功能的基础上。发挥河道生态效益,将传统水利工程简单的“防洪减灾”的功能拓展为既能起到防洪减灾作用,又与山区的水利生态建设规划进行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元代云南行省的农业与农业赋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元享国虽仅百年 ,却是云南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蒙元贵族“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的偏见比较淡薄 ,对边疆少数民族亦较少歧视。为获取赋税与矿产品 ,以及通过边疆对外扩展 ,蒙元统治者积极经营云南。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后 ,在各地广开屯田 ,同时设立屯田管理机构。元代屯田是云南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屯田 ,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行省管辖下的民田也有很大发展。以较快发展的农业为前提 ,元朝在云南普遍收取农业税 ,其实质是封建剥削 ,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云南农业进步最快的地区是东部山区和西部、南部边疆。元朝在这些地方的积极经营 ,为明清移民大量迁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的支撑。兴于唐宋的茶马古道遍布云南全境,成为中原内地联结西南边疆的文化走廊,是茶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在边疆的传播,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茶道中的传统美德对历史上边疆和谐民族关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加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既有研究对民国政府经营内蒙古、新疆诸省区的研究较多,对云南、广西诸省治理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是,加强民国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研究,在史料、史实诸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挖掘新知,是当前近代边疆地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9.
元明清时期滇池水利的修建与昆明城发展的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滇池地区水利的修建,从元到清在滇池水利中形成了两大工程:一是滇池泄水工程;二是灌溉水利工程。元明清以来,昆明城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它的发展中,是以开发利用滇池及周围土地作为基础,特别是以降低滇池水位的方式进行的。历经元明清三代数百年掠夺式的开发,滇池污染加剧,面积减少,生态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其社会发展进程远比内地缓慢得多,元“大一统”后,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认识到了云南在全国的国防、经济地位,从而加强了云南的边疆建设.明末陈用宾主政云南巡抚时,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不仅对云南的边疆国防极为重视,而且大力发展边疆经济,构建边疆文化,为云南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