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200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省级层面标准化水平构建区域吸收能力指标,结合创新投入要素和产出指标,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和Romer-Jones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模型。通过分析地理距离矩阵、研发能力距离、技术能力距离、吸收能力空间权重矩阵,实证研究省级层面创新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层面R&D资本、R&D人员投入下的创新产出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标准化能力能促进本省域的创新产出,但会抑制其他省域的创新产出。因此,提出政策建议:通过提高R&D资本、R&D人员、知识存量的投入,来促进我国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有利于创新要素流动的机制,有利于推动省域层面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在研发能力、技术能力、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隐性知识转移的创新扩散效应——基于服务创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服务创新扩散的实质——隐性知识的转移视角出发,构建服务创新扩散的基本模型,分析创新扩散过程对研发后动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散效应会受到企业现有知识存量和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影响。如果研发后动企业的隐性知识存量相对过低,企业模仿创新的成本要大于收益;研发后动企业对隐性知识的吸收能力限度达到最低标准后,研发先动企业隐性知识存量的增加会提升研发后动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率,但两类企业的的创新产出差距仍然会拉大;如果仅以模仿和跟随为创新手段,研发后动企业的创新产出永远不及研发先动企业。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计量的区域间创新行为知识溢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宏  王娜  马倩 《科研管理》2013,34(6):9-16
创新和知识累积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知识生产函数刻画了研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知识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创新性地考虑了本地知识存量与其余地区知识存量因素的影响,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常系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区域间创新行为知识溢出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对地区的知识生产有显著的正效应,而R&D人员全时当量对知识生产作用不显著;知识存量对地区知识生产具有显著作用,本地知识存量具有正效应,其他地区知识存量具有负效应;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已经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趋势。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区域间的创新行为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对区域创新时空演进特征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7年为分界,东部地区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动特征,相应的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动特征,而此期间我国制造业则呈现以2004年为分界先向东部地区转移,后再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的时空特征。由制造业区域转移所引起的地区制造业份额的相对变动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巨大差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研发资本投入、地区发展水平、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政策启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区域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中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两寡头IT企业之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策略问题.模型分析IT产品的网络效应、企业对知识产出吸收能力及知识产出规模报酬对共享企业最优技术知识投入水平和均衡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a.当知识产出规模报酬不小于0 .5时,提高技术知识产出吸收能力或者IT产品网络效应都会阻碍企业知识共享;b. IT产品的网络效应的增加能够提高企业的均衡利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从创新要素区际流动的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创新人员及创新资本空间关联矩阵下,长三角地区创新产出及数字经济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本地区创新产出的提高,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都市圈城市,非都市圈城市获得了更多的数字经济创新溢出红利,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市间创新差距。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大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非线性特征,且只有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会对区域创新产出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基于区域吸收能力的双重门槛效应,合理的区域吸收能力能有效强化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社会网络理论中的濡染模型,将技术购买及网络嵌入变量引入区域知识生产函数,基于我国2006-2010年省际技术市场交易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省际技术购买、网络嵌入与区域专利产出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研发投入、知识存量等要素相比,省际技术购买对区域创新产出未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2)技术交易网络嵌入的凝聚力机制对区域专利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而网络嵌入的结构对等机制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各区域主要通过模仿网络结构相似区域的创新行为获取知识溢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及区域创新政策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存量投入产出效率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应用DEA模型对我国30个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存量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存量投入产出效率除部分地区外整体偏低,区域内知识资源投入产出要素的规模效率普遍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产业的转移不仅是资本、人员等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位移,而且是伴随技术管理、技能水平等要素对外部市场渗透,且连同承接地原有的资源与劳动力等要素在空间上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为此,本文基于中国210个地级市的产业转移与创新要素流动(研发人员流动和研发资本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产业转移抑制创新绩效,而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动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异质性检验分析产业转移的迁入和迁出,以及在不同城市规模下两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改进的累积知识增长模型,以2001-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对象,分别采用普通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和面板门槛回归分析方法,对区域创新产出及其影响要素,尤其是各创新主体相对于全国创新生产技术前沿的内生差距以及技术基础设施对于创新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创新生产技术效率并没有统一收敛的趋势,它们和创新生产技术前沿的距离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创新生产技术效率、技术基础设施、研发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均会对区域创新产出产生影响,且以创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最大.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创新生产技术效率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掌握中国技术创新的投入水平,而RD资本存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RD活动的特点,重新设定了滞后期、折旧率、RD支出价格指数和基期资本存量等参数,再采用永续盘存法对1998-2012年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区域RD资本存量进行重新估算。同时,本文还采用Theil指数测算了中国RD资本存量的地区差距。结果表明:(1)绝大部分地区的RD资本存量均呈增长趋势,但在2001年后其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RD资本存量差距由以地带内的差距为主向以地带间的差距为主转变;(3)总体差距和地带间差距的演变轨迹类似于"V"型,而地带内部差距不断缩小并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2.
黄明凤  姚栋梅 《科研管理》2022,43(4):149-157
    创新现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研究研发要素区际流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对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1—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改进引力模型分别测算各地区创新效率和研发要素流动量,并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不同研发要素流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创新效率的作用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创新效率整体在不断提升,但区域差距较大,创新效率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R&D人员流入会直接促进本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其流出会减弱区域创新效率,R&D人员流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于提高周边地区创新效率效果显著;R&D资本流入主要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创新效率,其流出会从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两方面综合削弱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3.
掌握省际研发(R&D)资本存量水平及其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对于准确理解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落实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本文遵循SNA2008的R&D资本核算原则,运用综合永续盘存法,测算出1998-2018年中国31个省份R&D的资本存量总额(K)、资本存量净额(Kn)和生产性资本存量(Kp),并对这三种指标进行比较检验和空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R&D资本存量保持年均15.58%的稳步增长,东部地区R&D资本存量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之和;相较于K和Kn,使用Kp作为研发投入指标更能体现区域R&D水平;省际R&D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状态明显,呈现出“高-高”水平和“低-低”水平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并且在样本期间这种特征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省际R&D资本存量空间布局、推动区域间研发活动合作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知识流动的视角,构建了跨国公司R&D机构与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互动路径图,并提出相关假设。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强迫进入法对跨国公司R&D机构与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互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互动路径系数。研究表明,(1)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企业角色对双方互动具有间接影响;(2)区域创新氛围、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区域企业学习能力与双方互动成正相关,而区域扩散能力和区域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对双方互动呈负向影响;(3)跨国公司R&D机构与区域文化、法律法规融合度对双方互动的影响非常显著。本文结论对于充分利用跨国公司R&D投资,建设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府研发补贴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政府激励区域创新的两种重要措施,现有研究主要从研发投入和产出角度来评估这两种政府研发激励的实施效果,而较少从创新效率细分的角度去解读。为此,本文以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7—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实证分析了前述两种研发激励措施对分别以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所对应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和商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贴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区域商业创新效率产生负向影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此外,在不同发展驱动方式下,政府研发补贴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均为正且无显著差异。但相比于投资驱动地区,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驱动地区的商业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同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创新驱动地区相对实施效果更明显,相对于投资驱动地区,创新驱动地区增强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区域商业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为政府相关决策者在甄选资助对象以及政策实施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1998—200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上,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各地区创新效率进行实证测评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创新生产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且R&D人员投入比R&D经费支出具有更高的产出弹性;空间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邻近地区的R&D活动对本地区产生积极作用.其他控制变量中,劳动者素质、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影响,而产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影响.本文结论为国家及地方创新工程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要素的配置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素结构失衡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的重大挑战,关于如何优化创新要素结构的议题受到实践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文献,在界定创新要素概念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探讨了要素结构失衡的表现,研究发现了三个层面上各自的要素配置机制及其配置过程,由此提出了关于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的分析框架。最后,依据此框架,以东北地区为例,从现有文献中归纳出针对该地区结构失衡问题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恒  侯建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01-1309
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可持续转型增长的问题与挑战以及知识积累隐性研发创新与绩效非直接关联的特征,从地区知识积累视角改进并构建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科技绩效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探讨地区知识积累的动态门槛效应和时空异质性,在方法和内容上揭示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形势中的"黑箱"。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投入显著促进产业科技绩效的提升;技术引进与改造创新均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绩效产生负向效应;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科技绩效的效应显著受限于地区知识积累水平的影响,随着知识积累门槛水平提升,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效益逐渐提高,存在基于知识积累水平的双门槛效应,进而划分低知识积累(KS≤5.285)、中知识积累(5.285KS≤6.769)和高知识积累(KS6.769)三种类型。同时,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机理存在地区知识积累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不同年份地区间的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