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201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高管持股、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研究会计稳健性对高管持股和企业创新投入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会计稳健性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企业会计稳健性显著削弱了高管持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201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高管持股、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研究会计稳健性对高管持股和企业创新投入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会计稳健性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企业会计稳健性显著削弱了高管持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201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高管持股、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研究会计稳健性对高管持股和企业创新投入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会计稳健性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企业会计稳健性显著削弱了高管持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201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高管持股、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研究会计稳健性对高管持股和企业创新投入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会计稳健性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企业会计稳健性显著削弱了高管持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企业研发投资水平的高低会决定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融资优序理论,构建“会计稳健性-融资约束-企业研发投资”的概念模型,并以股权结构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正向影响;融资约束在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会计稳健性通过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进而影响企业研发投资;股权结构在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过程中能够部分起到调节作用,具体来说,股权性质与股权制衡度能够调节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而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探究一直是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实际现实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实证研究中对相似因素分析得到的结论也一直存在差异.选取国泰安软件2015-2020年250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研发投入、CEO权力强度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影响进行组态分析,分别得出3个高绩效前因条件组态和低绩效前因条件组态.研究结果表明:在上市企业中,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当期获取高绩效并无显著因果相关性,且当外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高研发更易导致企业低绩效;外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较高时,CEO权力强度越高,越容易使公司获取较好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顾群  王文文  李敏 《软科学》2020,34(2):21-26
以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从研发异质性角度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探索式创新有促进作用,对开发式创新没有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弱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探索式创新之间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开发式创新的关系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9—2019年创业板678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结合中国经济区域的分类,实证检验了总样本和分区域样本税收优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以及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在两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营商环境在税收优惠影响创新绩效的直接路径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中介效应的前、后半路径中均起正向的调节作用;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与总样本企业的分析一致,而中部地区企业税收优惠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企业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德惠  李刚  孙林岩  赵丽 《科研管理》2012,33(12):40-49
本文基于176份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环境不确定性、供应链整合战略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影响供应链整合战略实施。相对于需求不确定和技术不确定的促进作用,供应不确定显著抑制供应链整合的实施。(2)三种供应链整合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不同。内部整合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客户整合仅显著提升运作绩效,而供应商整合对于企业绩效无显著影响。本文丰富和完善了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对管理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206家中国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任务环境(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和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和政府干预)对企业创新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法制环境与企业创新正相关,而政府干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法制环境对任务环境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政府干预对技术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而对市场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则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研发机构是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但现有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上,较少关注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选取2013—2020年我国29个省份的高技术企业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其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静态线性关系、静态非线性关系和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选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企业创新、研发机构规模、研发经费投入、研发劳动力投入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静态线性关系;随着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其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逐渐降低;随着企业创新成果水平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增大;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实际会在滞后1期时对企业创新产生最大的正向作用,且持续性不强,而企业创新对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当企业达成现阶段的创新目标后,大多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创新,甚至适当削减其研发机构规模。  相似文献   

13.
谢乔昕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79-1888
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以及规制俘获行为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研发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规制俘获负向调节环境规制对于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企业异质性方面,规制俘获对于重污染行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较弱企业环境规制与研发创新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相对更大;地区异质性方面,规制俘获对于位于规制俘获活跃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压力较小地区企业的环境规制与研发创新关系具有更大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4.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下简称“加计扣除”)政策是迄今为止我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力度最大的税收政策措施。本文在对江苏创新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对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企业研发水平、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区域行政政策、政策宣传服务水平、政策申报成本、政府行政效率、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10个因素对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具有影响。其中,企业研发水平是影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分别是影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重要的正向和负向因素;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区域行政政策和政府行政效率是影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较重要的正向因素;金融政策对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负面的影响,政策之间没有形成合力;政策宣传服务水平和申报成本分别对于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据此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对于更好地实现中国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命令型环境规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大气十条”))为例,结合中国2011-2017年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以及三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是2011-2015年的整体效应还是2014-2017年逐年的动态效应,“大气十条”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都没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可知,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大气十条”的财政支持,但由于政策实施时间短,力度大,许多企业反而倾向于缴纳排污费或者减产来应对,并且企业不进行研发创新也可以维持自身的资产收益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和企业创新的微观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证明结论稳健可靠,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这为城市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理论提供了中国的经验证据。本文对促进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提供重要的经济启示,通过深入分析营商环境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改善和塑造良好的城市营商环境研究,将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的Stackelberg方法,考虑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性的影响,构建包含市场竞争和研发投入的关键共性技术博弈模型,分析创新结局不确定性对企业合作策略的影响,探讨企业如何动态选择合作创新策略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较高时,企业倾向于选择资源合作策略以获取更多外部支持;不确定性较低时,企业倾向于选择市场合作策略以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技术溢出程度和产品差异程度显著影响关键共性技术合作创新策略,加大产品差异性能有效降低技术溢出给创新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府环境审计的当期和下一期中,在下两期中表现并不显著。进一步探讨了上述正向影响的机制后发现,政府环境审计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融资约束机制来促进企业创新。最后,探讨了上述正向影响的异质性后发现,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中。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政府环境审计的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研究,在实践上为完善政府环境审计制度和推动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2013年我国493家上市公司的1 132组观测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表现以及创新程度方面的差异,再通过一个非平衡面板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显著优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但其研发创新投入却不如民营上市公司;(2)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这种正向影响,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得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识别研发投入中高社会效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升本身的社会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以2010年—2015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将环境规制划分为正式型与非正式型两类,对比分析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全行业来看,正式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在沿海与内陆地区均显著为正;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正,在内陆地区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负,在内陆地区显著为正。(2)环境规制对高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正,在内陆地区显著为负。(3)环境规制对高搬迁成本行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正,在内陆地区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