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闻同行及家长们抱怨孩子刚刚培养起来的一点阅读兴趣禁不住现代媒体特别是电视、电脑的诱惑。也有因为“读物价格高”和“怕影响学刊”使不少家长在为孩子购买书刊时望而却步、顾虑重重,更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为购买各种学习辅导书、作文选,  相似文献   

2.
让孩子喝放心奶,筹资养奶牛 奶粉问题频出,不少家长对奶粉的信心再次下降.可宝宝的成长离不开奶,不喝奶粉又该怎么办呢?重庆一对年轻父母决心自己养奶牛,让孩子喝放心奶.他们在论坛上发了一篇关于“筹资养奶牛”的帖子,征集有需求的家长加入.结果响应的人还真不少,大家都说为了家人和孩子的健康想要加入这个行列.  相似文献   

3.
早期阅读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在对我园幼儿家庭阅读状况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家长给孩子买的书不少,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比较盲目,精品的故事读物不多;给孩子讲故事缺乏经验和技巧,没能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家中的书过多,孩子不懂得珍惜,也不会独自阅读。  相似文献   

4.
和孩子一起欣赏卡通读物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卜卫什么是卡通读物?一些家长看了卡通读物,不屑地说,这是什么东西!但是,这真的是什么东西呢?台湾漫画家黄木村告诉我们,卡通“是一种超越一般规则定律的创造性美术图形”。卡通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可不是一般的超越。卡通...  相似文献   

5.
写下这个题目,忽然想到那次与几位朋友聊起的“家长当助教”的话题。什么叫家长当“助教”?就是如今一些本该由教师在学校指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转到家里由家长来指导孩子进行。就是说,一些家长取代了教师的部分职能。比如,由家长指导孩子预习,由家长给孩子复习,由家长给孩子抄卷子,由家长给孩子  相似文献   

6.
马霞 《山东教育》2003,(30):40-41
一、幼儿个案:王子涵,四岁,男孩,1999年4月20日,他是从托班升班上来的孩子,在与家长的第一次碰面会上,子涵的妈妈就提出要每天给孩子带一袋奶来园喝,说是孩子特别喜欢喝奶;还跑到寝室给孩子找了一张在中间的床,说是孩子特别容易上火,不能睡在靠在暖气旁边的床上。作为老师对家长的这样要求,很是理解,但我也因此决定要全面观察和了解这个孩子。(一)入园的第一天,子涵是老师从她妈妈的怀里接过来的,他边哭边说妈妈早来接,还一边用手不住地对着妈妈做出“飞吻”的动作。接下来就是不住地哭闹,因为我要组织其他孩子的活动,子涵就一直跟在保育老…  相似文献   

7.
平时召开家长会,或给家长举办讲座,家长们频率最高的感叹和抱怨就是“孩子不听话”。许多家长都希望心理老师能给他们开一副整治孩子不听话的“速效处方”。  相似文献   

8.
英国教育大臣柏顿先生最近在英国校长理事会会议上谈到家长有义务承担孩子启蒙教育时指出,家长每日应拿出十五分钟时间帮助儿童读一些儿童读物。他说:“十五分钟既不费时,也不费神,然而对孩子们来说,那却是受益匪浅的十五分钟。如果每位家长都能尽心尽力,那成千上万儿童的教育就会出现质的飞跃。”柏顿先生还指出,为了抓好儿童阅读。家长可采纳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英国大部分家庭有不少陈旧的儿童简易读物,有些读物是父母辈用了留下来的,有些读物是兄姐们用过的,因而,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旧的儿童读物。另外,家长还可以到附近图书馆借阅儿童读物。为了加强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责任感,英国政府拟重新修订现行的“家长宪章”,以进一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孩子受到家长们的百般宠爱,家长总是寸步不离地看护着孩子:“慢点”“妈妈扶着你”“别乱动”“别碰着”……家长就是舍不得让孩子吃点苦,受些磨练,这不得不令人担心我们下一代的生活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幼儿园里开展了生活素质教育,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锻  相似文献   

10.
幼儿读物是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媒介,笔者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针对幼儿读物现状,对4所幼儿园、250名家长、5所书店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家长、读物市场能了解幼儿读物的教育功能,但多数把价值定位在“知识”上或“经济”上;幼儿园能配备幼儿读物,但是,与幼儿实际需要有些不符;幼儿读物形象单一,我国儿童缺少自己的卡通形象,装帧、价格与家长实际购买力有矛盾;电子读物冲击图书读物;大部分家长对幼儿读物现状持不满态度。  相似文献   

11.
有时候给孩子喂完奶后,孩子会吐出一些奶,妈妈觉得很奇怪:“喝得并不多,怎么还会吐出来呢。”很多时候,孩子吐奶并不仅仅是因为喂得太多,爸爸妈妈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吐奶,找出真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期,杭州一些小学生家长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兴起了一股给孩子发放“学习工资”的新潮。一位名叫做“我亦深蓝”的家长网友,在当地网上论坛发帖称“为让孩子好好学习,我给她开干元工资”。这个关于“学习工资”的帖子,立即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13.
幼儿读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读物是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媒介,笔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针对幼儿读物现状,对4所幼儿园,250名家长,5名书店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家长,读物市场能了解幼儿读物的教育功能,但多数把价值定位在“知识”上或“经济”上,幼儿园能配备幼儿读物,但是,与幼儿实际需要有些不符,幼儿读物形象单一,我国儿童缺少自己的卡通形象,装帧,价格与家长实际购买力有矛盾;电子读物冲击图书读物,大部分家长对幼儿读物现状持不满态度。  相似文献   

14.
傅宏 《高中生》2009,(7):67-67
专家提醒家长们,在考试前尤其要注意与子女间合理的沟通方法.专家说,孩子天天在家长身边,家长“少说多参与”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孩子高考复习期间,不要太多地去评判孩子考了多少分,家长做好自己的“家长形象”就足够了,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  相似文献   

15.
如今,“干不干净”成为很多家长养育孩子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小区里,时常遇到这样的孩子与家长:孩子处在口欲期,什么东西都想放在嘴里感受一下,家长却百般阻挠;孩子想在地上爬爬、坐坐,家长却急着说“哎呀地上脏,不能坐,妈妈给你垫张纸再坐”;孩子想要捡起一片树叶,“脏!快放下!”;孩子一件事情还没做完,家长就在耳边“洗手、洗手”地重复催促。  相似文献   

16.
《家教指南》2006,(7):33-33
3岁的孩子识字过千,通常会被家长当作乐事到处炫耀,但却受到了多位幼教专家的质疑。专家提出,以图画为主的“图画书”,才应该占据幼儿早期读物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一情景:有的孩子哭闹不止,不愿父母走开;有的提出诸如“星期天回家给我买电动小飞机”,“星期六回家给我做最好吃的东西”等要求;有的干脆抱住家长的腿不放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有些家长就说:“好好好,只要你不闹,里期天一定给你去买”如此这般,孩子听了家长的“许愿”,即使很不情愿,也只好带着某种期盼,乖乖地进了幼儿园这些家长把“许愿”当成了专治百病的良药,殊不知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症状是求救的信号,也是唤醒家长的载体。采用“感受+描述+验证”回应方式共情家长,抱持其情绪,增强面对问题的内在力量;运用换位思考的认知调节方法帮助家长转变认知,正视“面子”问题,防止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业表现起伏而感觉“丢人”,进而把情绪传递给孩子,加重压力;引导家长降低不切实际的期待,鼓励和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给孩子设个“读书角"董涛日前,淄博市几所中小学校向全按学生家长发出倡议,要求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建议家长在家中给孩子设立“读书角”,营造一方读书学习的小天地,以抵制“环境污染”,让孩子健康成长。此举值得提倡。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主环境...  相似文献   

20.
注意减轻孩子的“课外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使不少孩子减轻了课业负担,而家长给孩子的“课外负担”却加重了。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商不低,便一相情愿地培养他们的“特长”。这些家长不顾孩子在学校忙碌一天的现实,不等孩子放学回到家把气儿喘匀和,也不管他们有无爱好或生理条件,就催促他们赶紧去上“特长班”,或学习书法、绘画,或练习踢球、体操,或学习舞蹈、电子琴。孩子好不容易盼来双休日,想放松放松头脑,可家长又花钱在语数外的“提高班”给他们报了名。他们只得强打精神,勉强去学。孩子们不仅要完成老师的“课内作业”,还要挤出时间完成家长的“课外作业”。双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