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服务外包已成为我国多个地区重点发展和积极推动的产业.与国外领先外包承接地相比,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我国各承接地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建立了影响承接地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并对示范城市软件外包企业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服务能力因子”、“服务成本因子”、“经营环境因子”这三个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承接地的竞争力,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承接地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产业转移、产业梯度转移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了江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承接产业转移选择标准、过度优惠政策和承接主体错位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正确处理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江西自身产业体系的关系,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标准,合理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保证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当前,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荆州市正面临着通过吸纳国际国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基于荆州的实际情况,研究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对荆州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荆州市工业发展比较优势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平台及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等四方面,讨论如何增强荆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2007—2019年我国中西部162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显著增加区域创新数量,并提升以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能力,但其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承接地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及示范区所处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作用机制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各地应继续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环境,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注意明确划定承接产业类型、关注创新质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中西部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城市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对中西部城市如何结合自身优势,避开产业转移的一些主要弊端,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了要把握好移入产业的层次,精细策划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项目.做好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策划与招商引资。同时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市场主体结合起来,加强自身吸纳与承栽能力建设,培育企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平台.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从经济与产业发展能力、政策支撑能力、技术资源与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人才资源能力、运营和管理能力七个方面建立了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并利用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较为接近,但在各项竞争分力上互有优劣。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使兰州新区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利用SWOT方法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视角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采用2004—2009年兰州工业数据,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对兰州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和承接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7年和2012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产业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进行分析,并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得出河南的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和衰退产业,从而判定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是否体现了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选取我国东、中、西部27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9年20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集聚式"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总体上并未呈现行政干预过度问题,转移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显著地被产业集聚所解释;与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更易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累积效应;研究揭示出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城镇化同步推进过程中,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对于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湖北完善产业链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利态势。湖北应抓住这个有利机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改善经济布局向武汉过度集中、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的软肋,从而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从分析东部产业转移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态势出发,探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对策,以期提升湖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陕西航空产业逐渐成为该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在我国航空产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从产业投入、产业产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建立我国区域性航空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1个省市的航空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将陕西航空产业竞争力情况同20省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明确陕西航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陕西航空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2.
促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产业结构化升级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挑战;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度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白嘉 《未来与发展》2013,(10):96-101
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具有资源诅咒效应显著、产业链短、产业结构单一、可持续性差等风险。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在自然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科教优势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利用为核心的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但由于区位环境和体制因素的影响.陕北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面临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以及环境成本高三种风险。根据陕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因来推动陕北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相对于其他地区成本上升的原因,提出其进行产业转移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国内外对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转移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梯度推移论。所不同的是文章对我国的经济区域和经济梯度进行了再划分,并以此划分为依据对东南沿海加工制造业如何在国内区域间进行梯度转移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陕北资源产业集群的区位熵和RIS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会新  杜跃平  白嘉 《资源科学》2009,31(7):1205-1210
近年来,资源问题和产业集群问题逐步成为经济研究的热点,而作为产业集群特殊组织形式的资源产业集群也开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陕北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运用区位熵法对该地区资源产业进行测算分析可以判断该地区资源产业的集聚程度。本文选取了陕西省主要资源集聚地延安、榆林、铜川、咸阳、渭南五个地区(统称为陕北地区)为研究样本,对这五个地区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产业的区位熵进行了计算,显示出陕北地区的煤、油、气具有很高的集聚程度,2007年的区位熵分别为7.1244、8.6308和7.2955。在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基于“资源集聚—产业网络—服务体系”的 “RIS模型”来进一步对陕北资源产业集群进行识别。“RIS模型”识别结果反映,陕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资源产业集群,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套供应、延长产业链、强化技术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介服务能力以及加强政府支持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摘要:将四阶段DEA模型引入到软件产业集群效率的研究框架中,以2013年中国国家级35个软件产业园的数据为样本,测算了软件产业集群的技术效率、制度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发现:外生环境因素对软件产业集群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这导致中国软件产业集群效率存在被高估的现象;控制考虑环境因素影响后,绝大多数软件园的技术效率均有所下降(32个,91.43%);对调整后的技术效率进行分解发现,大多数软件园(23个,65.17%)的技术效率无效源于纯技术无效,这进一步说明,代表着决策与管理水平的制度效率不高是制约中国软件产业集群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东部软件园应该以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研发创新等科学化等措施为软件园建设的侧重点。中西部软件园应该加大规模投入力度,充分吸收东部投入要素的冗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陕西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综合评价,以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工业企业截面数据为样本,通过综合测度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各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排名,提出了陕西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我国颁行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美集成电路增值税争端,使得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越来越不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产业政策法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产业政策法应包括实质意义上和形式意义上的产业政策法两大方面,认为我国当前亟待加快立法。将此类产业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为产业发展创造稳定的、可预期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9.
徐娟 《未来与发展》2012,35(5):100-105
低碳、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护资源环境的根本出路。碳生产率是单位CO2排放的产出,用以反映地区低碳竞争力状况。本文采用2008-2010年数据,从产业层面对陕西省近年来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和政策制度角度对陕西低碳竞争力进行评析,提出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琳琳  杨宇  洪辉  金凤君 《资源科学》2016,38(12):2256-5569
能源工业和能源工业基地布局研究,是中国工业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对新常态下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能源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历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借助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中国1985-2010年能源工业基地的集聚与扩散态势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系统的能源工业基地识别方法,探讨了中国能源工业基地的演变特征。研究认为:①能源工业整体分布相对均衡,但是能源工业内部各类行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态势呈现出明显的差异;②中国能源工业基地总体数量相对稳定,中部地区的能源工业基地最多,西部地区的数量显著增多,不同的能源开采工业基地空间分布趋势并不相同;③能源工业基地的综合化趋势明显,且多种行业的组合模式越来越复杂;综合型能源工业基地的数量和规模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专业型的能源工业基地规模相对较小;伴随着相关产业的布局,专业型能源工业基地向综合型能源工业基地的转型特征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