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应当高度关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与地区社会经济依存共生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潮流,并从能级结构位置、服务面向与培养目标定位等分析了与地区社会经济依存共生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而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与地区社会经济依存共生的若干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
州市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州市本科院校主动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自觉的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与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成为直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实现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间的双向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3.
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背景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在实现人才培养机制转型的实践中,应从专业调整、课程建设、职业培养、师资建设等四个方面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逐步建立应用技术型高校学历教育的职业素养机制,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服务社会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项日益突出的重要职能,如何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中一个重大问题。有作为才能有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在服务战略、服务价值、服务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把握其特殊性,打造自身特色,才能充分实现社会服务职能,并因此获得充足的经费、生源、良好的声誉等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荣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借鉴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的经验,提出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探索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对接的机制、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方法: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普通本科院校、研究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劣势,揭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比较优势.结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和所在区域、地方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结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服务于所在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学校自身的科学、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院校科研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院校科研与地方社会经济是共生发展的关系,两者共生发展的基础在于谋求共同的利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是地方院校科研发展的立足点,也是其科学研究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院校科研的源动力,不断地对地方院校科研提出新的需求,拉动地方院校科研的发展。同时,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地方院校科研提供了资源支持。为此,地方院校科研应融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二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服务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教育来为地方社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这也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所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创设必须要明确其办学定位与办学思想,秉承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社会进步的理念办学,一方面能够在彰显办学特色、拓宽服务途径等方面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能够将本科院校致力打造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动力源泉。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地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因其发展定位与服务面向,具有开展社会服务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美国高校的"合作教育"机制、德国高校的"双元制"机制、英国高校的"三明治"机制和日本高校的"官产学"机制为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模式有技术合...  相似文献   

10.
突破同质化、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部动力;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要外部动力。在内外部压力的交织下,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上需明晰四个要素:必须以正确的顶层设计为行动指南;以专业为转型突破口,专业设置以职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推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存在办学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教师素质较低、缺乏服务地方经济的机制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的共赢发展.为此,应通过革新办学理念、调整学科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等方式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中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办学特色的定位和发展,本文以安徽三联学院为分析案例,提出了生存发展之路在于以自身发展为基础,以地方社会为中心,谋求与地方社会的共同利益,与地方社会共生,并要有与时俱进的特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特质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重要因素,在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必需从地方历史文化、人文基础条件等实际出发,利用区域特色文化优势,站在服务社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从实证角度探究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地方历史文化的共生关系,走出一条地方性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A5):149-151
地方企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承载主体,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的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文章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地方经济认识、学科专业的更新速度及地方企业的积极主动性指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适应区域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政府机制引导、高校主动研究地方经济是目前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地域适应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职业化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理念,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职业技能的应用与社会人的契合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打破单一模式,挖掘潜能,突破课程壁垒,构建职业化培养模块,多元主体参与与融合的职业体验运行机制,形成校际联盟及教育产教联盟。这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应对之路。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既是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能之一,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着服务理念不强、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文章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提出了树立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建立健全服务社会的体制机制、拓宽服务社会的范围和路径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以自主办学为本、以发展自身特色为本、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本的办学思路,培育和彰显办学特色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线,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根本追求,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地方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与生俱有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市场、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其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的职业属性。  相似文献   

19.
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转型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的迫切要求。文章以大庆师范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为例,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依托产业学院这一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在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与理念更新,如何主动融入产业和行业需求等方面,探索和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路径、策略、实践和成效,以期为转型发展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本文在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只有确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进行合理的定位,才能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创地方高校办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