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如何很好地认识、接纳自己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他们的学业自我评价是"我很好、我很聪明",那么他们的自我接纳就是正向的;如果他们的学业自我评价是"我不行、我很笨",这种对自身人格的贬低就会导致他们的自我认识发生偏差。本文讨论了咨询中的学习(数学)失败导致"我不行、我很笨"学业自我评价的这类学生案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从内在克服对学习的恐惧,健全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的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时缺乏独立性,他们在乎别人的评价,注重来自家人、来自老师、来自同伴的评价。其中,来自同伴的评价是孩子最看重的。初中生有了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能进行自我检查,但是自我监督和控制的能力却非常薄弱。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概念不断发展并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本文从四个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激发他们认识自我的动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引导学生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我;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肯定)探讨如何通过心理课堂促进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我认为:赏识、鼓励必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得来的,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尚未形成对自己稳定的评价。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  相似文献   

5.
对孩子来说,自信是他们得以坦然踏上人生之旅的动力,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信心,就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认识、评价和态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情感,是对自身价值与能力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而幼儿时期自我评价尚处于初步形成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常常需要依靠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很自信,有的孩子却很自卑,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在接受了外界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后,将它们固定下来成为评价自己的依据,久而久之,自信或自卑的心理就产生了。因此,老师和家长精心呵护和培育孩子的自信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阶段,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并不准确、全面,而且容易出现对自我的评价过高或过低的两个极端,对未来缺乏清醒的认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多方位认识自我,学会正确评价、肯定自己.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同时自我同一性问题也困扰着他们。为塑造其自我同一性,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准确认识自我现状并做出合理评价,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在满足正当需要基础上,激发他们确立能够实现的新目标,保持进步的动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经验,提高实现预期目标的自信心,培养自我效能感;教育他们对各种问题进行合理归因,以积极态度对待遇到的困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了解自己     
【活动理念】 儿童发展中对人的社会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而自我认知是与自我感觉、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等自我意识水平紧密联系的。自我认知对自我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一个孩子正确评价自我,喜欢自我,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他就会以好孩子的方式行事;反之,不良的自我形象,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表现产生自我认可,从而形成不良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自信形成的机制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人的自信来自社会比较.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除了来自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以外,还来自其社会交往中的角色行为.小学生往往以别人眼里的“我”来评价自己.比如,老师怎么看“我”?同伴怎么看“我”?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替代的,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多一些自我展示、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体验,那么语文课堂将会是一个活泼灵动、个性飞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其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为塑造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同一性,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准确认识自己的现状并做出合理的评价,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在满足正当需要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确立能够实现的新目标,保持进步的动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经验,提高实现预期目标的自信心,培养自我效能感;教育他们对各种问题进行合理归因,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遇到的困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评价偏差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时期是人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其自我意识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而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与转化的过程。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我评价能力日益提高,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但是由于他们的身心还处在发展变化中,心理还不成熟,知识和阅历毕竟浅薄,所以,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常常会有较大差距,往往导致自我评价产生偏差。这不仅有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正确发展,而且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阶段,埃里克森用自我同一性的概念阐述这一时期的自我发展: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并不准确、全面,而且容易出现对自我的评价过高或过低的两个极端,对未来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总是羡慕别人的性格特点——内向的学生羡慕外向的学生能够和同学打成一片,外向的学生羡慕内向的学生能够有自己独处和内省的空间。其实,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以下特点: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过大;自主性缺乏或不足;自我菲薄与自我陶  相似文献   

14.
成就评价情境会影响到个体对自身的评价,很多个体会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尊。自我妨碍就是个体在面临评价情境时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任务的表现情境,个体对任务结果重要性的认识等都影响着个体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本文从自我妨碍的含义、产生的情境、引发动机、行为结果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对自我妨碍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背景分析: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初期,生理、心理都飞速发展,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概念,会强烈地关注自我。他们一方面追求成人感、独立感,另一方面又不能准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很难对自己做出全面而恰当的评价。罗杰斯认为,自我意识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一般而言,学生自我认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越接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能保持心理健康。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7.
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想法、期望、品德、行为及个性特征的判断与评估。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小学数学课程评价应当遵循课程改  相似文献   

19.
卢凌 《江苏教育》2024,(4):50-51
<正>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因为他们想要被他人认可和接受。模拟情景中学生小陆不想参加学校宣传片拍摄的原因是担心自己脸上的色素沉淀被拍摄下来,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原因分析1.自我认同感低青春期的学生会出现两种心理状态——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自我接纳是一种自我肯定,是一种积极心理的表现。自我接纳的学生能心平气和地接纳自身的缺点,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学生小陆出现的则是一种相反的心理状态——自我排斥,他的内心有着比较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表现为自我否定,不喜欢自己,特别是对自己脸上的色素沉淀耿耿于怀,觉得自己的外表很糟糕,是一种消极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1.引言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社会化和个性的迅速发展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主观上追求完美的自我,渴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但他们的自我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往往需要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虽然他们的自觉性相对不高,但是其主观能动性很强,可塑性很大,因此如果家长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方式,适时地帮助他们树立和维持自尊心、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让各种激励方式通过学生心理的消解,并相应地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无疑会大大增进家庭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