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世纪开始,英法俄等国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对世界各地原料产地和殖民市场进行争夺。控制西亚到印度的商路,进而牵制争霸对手或掌控东西交通要道,实现进一步扩张,成为英国和俄国的共同战略目标,英俄在中亚和西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伊朗面对列强威胁和外交诱惑时的错误抉择加速了其在弱肉强食的国际背景下的衰败进程。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成了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铁道是英国加强对印度殖民掠夺和统治的重要工具,英国在印度的铁道政策对近代英国、特别是印度的历史影响是颇为深刻的。一从1757年普拉西之战后,印度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此后,英国资产阶级对印度的原料和市场怀有极大的奢望。但是,当时的印度却远远不能满足英国资产阶级的贪欲。一个英国国会议员在议会辩论中就曾埋  相似文献   

3.
<正> 近代殖民主义产生这初,荷英法等国都成立了公多的贸易殖民公司,它们既是商业垄断机构,同时又是本国政府殖民政策的执行工具①。18世纪,伴随俄国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扩张中也出现了与英荷等国类似的商业殖民公司。正如英国为了控制印度,“用公司的名义进行战争有二百年之久”②一样,俄国为了控制北美,也在俄美公司的名义下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激烈角逐。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其在欧亚大陆上的领土扩张,而忽略了它的海外殖民扩张。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并最终向两极格局整合的时期.东亚格局也发生变化,此时在中国角逐最为激烈的是英国和俄国,这段时期英俄在华矛盾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开放的殖民主义政策与封闭的殖民主义政策之间的矛盾.以1898年的旅顺口危机为界,之前英基本上支持俄在华活动,之后采取种种措施予以限制,到满洲危机时双方矛盾达到高潮.英俄矛盾变化及英日同盟的建立对东亚国际格局最直接的影响是日本政治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保证制度(Guarantee System)作为近代英属印度建筑和营运铁路的一项政策,在当时就颇受印度各界的反感和非议。后来的学者也多对它持全盘否定态度,甚至认为采用这一制度是印度的“经济自杀”。本文拟从其产生、内容和作用等几方面对该制度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得出一些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19世纪中叶,印度全面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重点从军事征服转为更迅速、更有效地使印度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产品、资本市场,加上当时战事甫平形势下的政治、军事需要,英国殖民当局开始在印度次大陆建设先进的高效运输网——铁路系统。  相似文献   

6.
日本、印度、俄国的现代诗歌及现代学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新诗的体建设,直接催生了我国的自由诗革命。与西方诗歌的影响相比较,我国新诗在诗的写作内容和诗的功能上,受日本、印度、俄国的艺思潮影响更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平民化学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具有生活化、写实性质和革命精神的俄国诗歌也受到中国新诗诗人的青睐。泰戈尔和马雅科夫斯基在诗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都对中国新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以19世纪俄国文学最为著名,从历史角度而言,19世纪是俄国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与此同时,它也是俄国文学最为繁荣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涌现了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家,其不仅给现代人们留下众多文学经典作品,还塑造了众多鲜明又具有个性的人物。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的描述探讨善与恶问题,这既是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揭露,也展现了作者思想以及价值观,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谈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俄美公司职员的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阐述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和俄国俄美公司职员的来源和待遇,两个公司职员的来源与待遇上的差别对它们各自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亚美尼亚问题成为东方问题的新高潮,以英国和俄国为首的欧洲大国纷纷投身其中,展开争夺,将亚美尼亚问题酿成一场近东危机。1896年的巴莫勒尔会谈是英国调整冲突,争取俄国支持,共同解决亚美尼亚问题的一次尝试。但由于双方矛盾的不可调和,英国的希望在会谈中破灭,巴莫勒尔会谈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众多殖民地中,印度殖民地占有突出的地位。英国对印度的统治非常重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它不断调整对印度的政策。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为实现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英国开始执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政策。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的改造也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大英帝国在维多利亚时期达到鼎盛。印度作为英帝国的殖民地,成为帝国取有价值的财产,它标志着帝国的世界强国地位。因此为保卫在印度的利益,英国不仅在印度内部巩固殖民统治,而且在外部与俄国在中亚展开了争夺。这样印度因素成为影响维多利亚时期外交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的前半期,广州和恰克图都是清政府两个重要的对外口岸。就贸易对象而言,俄国人独享在恰克图的贸易权,广州则是除俄国人外的欧美商人的天下。从两个口岸的进出口货物和在两地参与贸易的行商与“西商”的经营手法上,可以看出在联系国内与国际市场方面,两者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样,19世纪前半期对外贸易商品的历史性转变也明显地影响到相距甚远的两地。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政府为了确保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安全,结合当时的中亚形势制定了著名的"精明无为"政策,即避免与俄国在中亚发生直接冲突,消除摩擦,与俄国保持和平关系,同时通过经济、外交手段保持英国对中亚诸国的影响力。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这些措施虽然保证了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安全,但客观上也推动了俄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  相似文献   

14.
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社会的特色产物,在印度独立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甘地是现代印度民族独立的领袖,他不仅受到印度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享有广泛的世界声誉。 一、非暴力不合作的历史条件 英国对印度长期殖民统治,变本加厉的掠夺,也使印度民族逐渐觉醒。1885年国大党成立后,提拉克提出发展生产抵制英货,以实现印度自治。英国的殖民统治依靠的是恐怖政策和印度人的合作,如果印度人不与英国合作,例如不替他们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候抗税,英国统治机器就会瘫痪。所以甘地号召人民掀起一个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运动。印度人民无须触犯刑律,也不至身遭警察棍棒的殴打,他们只需停止工作而已。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后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早期对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6.
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欧洲列强为处理在殖民地的一些事务而成立的机构。在欧洲历史上.一共有过多个被简称为东印度公司的企业.其中以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最早,时在1600年。新航路开辟以后,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突然来临。作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在海外贸易和扩张中的地位愈益重要,对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17.
就"双重使命"说的内涵及地位而言,"双重使命"说只是马克思在批判英国殖民者给印度带来深重灾难的前提下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客观积极作用的肯定,并不是马克思殖民主义理论的重点,不能充当研究殖民主义的根本性指导理论。就"双重使命"说的适用范围而言,其多不适用于19世纪50年代的印度以外的时空环境,多数殖民主义行为基本上是赤裸裸的掠夺乃至屠杀。就"双重使命"的具体效果而言,由于殖民者的掠夺本质等因素的影响,"双重使命"对殖民地的积极影响非常有限,一些地区遭受殖民侵略后的发展更多与之前已有的发展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调整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继续对印度进行殖民主义改造。维多利亚时代前期(1837—1857)英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853年法案,以及根据法案精神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上。英国政府继续进行殖民主义改造,实现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出现了危机。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既是这种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又成了英国对印殖民统治历史的大界标。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是沙皇俄国南下土耳其、争夺巴尔干半岛和黑海两海峡霸权的重要时期,也是近代欧洲外交史上以俄土关系和俄土战争为主线的东方问题逐渐展开的关键时期.沙俄利用与巴尔干国家共同的东正教信仰和相近的斯拉夫族源的特殊关系,以及与土耳其地理毗连的有利条件,在19世纪连续发动了四次俄土战争,确立了俄国在近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和传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1)19世纪的历次俄土战争与18世纪的俄土战争不尽相同,它们不单纯是俄土两国间的局部冲突,而是整个东方问题的一部分,与近东和欧洲的国际关系紧密相连,牵动着欧洲列强战略利益的敏感  相似文献   

20.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在寇松担任总督时期成效较大。1905年,寇松在与英属印度陆军总司令基钦纳的争论中受挫,最终辞职离开印度,反映出英国殖民当局内部的一些矛盾。表面上看,寇松和基钦纳之争只是一场关于军人职位的冲突,但是在这场冲突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重要的政策分歧。这些分歧实质上与军人权力、印度地位、殖民政策等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加剧了冲突的严重性。正是这些分歧改变了国内政府对寇松的支持,最终动摇了寇松在印度的地位。寇松与基钦纳的争论也表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