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79):79-81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让微课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增添活力,让教师智慧与学生智慧在智慧课堂中充分展现,这是新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建立微课教学与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让智慧课堂为贯彻落实新一轮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便是智慧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和展示的新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与升级,文章从智慧课堂构建的视角对初中数学"微课"实践展开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课例研究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的研究。英国作为效法日本课例研究的西欧发达国家之一,在短短几年内效果显著。本文通过追踪英国课例研究的发展脉络,阐述课例研究对英国教师、学生和学校产生的促进作用。从比较的视角,阐述英国课例研究"周期短""让学生共同参与整个课例研究过程"并且"与其他教师一同分享"的特点,归纳出英国课例研究的独有实践模式。英国课例研究对我国目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路径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疫情期间,实践教学不能按照传统形式开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要总结和概括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迎接挑战,探索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实践教学开展系统化设计,从而更好地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以大规模、开放、在线、免费的特点及其拥有的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在近两年的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教育风暴"。在基础教育阶段,慕课能够帮助教师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由于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存在特殊性,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行网上网下混合型学习模式、建立中学慕课联盟等途径,将慕课引入思想政治课,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微课在其应用、开发、反思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微时代"转换,创生教师"微生态"成长模式,塑造自由对话的教师文化等。微课的实践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微课实践中得以实现螺旋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在微课应用中持续创生;教师专业能力在微课开发中得以不断转换;教师专业智慧在微课反思中得以深化和内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实践策略包括:组织微课培训、建立微课资源库、构建微课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粤西地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通过"教学合作实践共同体"等项目,因地制宜搭建起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互利双赢的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平台。根据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创建"实践取向课程——参与体验课程——模拟体验课程——探究体验课程"体系。在操作实施层面,形成基于课例研究的认知学徒教学模式,进而有效促进职前教师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职责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势之所趋,带着“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何以实现”的三重追问,着力探究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政策安排与理论基础、现实需要与自身优势、实践路径,旨在深化对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独特优势,协同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8.
教研是课程教学改革落地的关键保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成果从国家课程改革的课堂实践需求出发,历经20余年四个阶段的深入研究和持续迭代升级,创造了“三段十步”“现场改课”教研新范式。该范式坚信教研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要聚焦改课,改课需要教研组织、文化重建;以“混搭”专业实践共同体为载体,融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为一体,重建了教研活动机制,教研员、专家全程陪伴,集体会诊,适时示范,教师“抽签+自荐+推荐”,人人卷入,深度合作,全程全面参与改课,充分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教研文化。实践表明,该范式有效助推了教师全员的专业成长,也推动了区域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师参与"课例研讨"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变革的重要途径。课例研讨驱动了教师教学交流的空间,使教学智慧开放共享;提升了教师教学的自主与反思的能力,使教学富有个性与群体特色;拓展了参与者获取教学智慧的多元化路径,使教师教学有多样化的选择;促进了课例研讨文化模式的形成,使教师深层次思考课堂建设。但课例研讨存在着认知、学科、时空、话语的限度,需要辩证思考,建立以问题为导向拓展研讨视域,以视域融合为基点构建研讨体系,进而使课例研讨走向精致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诉求,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新形势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育人体系。高校要坚持教师主导性原则及学生主体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增强教师素质等措施,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课例开发是职业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行动导向理论是课例开发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课例开发时要融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实际技能于一体,注重将职业实践过程设计为学习过程,让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在职业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行动而学习。课例开发行之有效的策略是与"五课"教研工作、"两课"评比活动、优秀课程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微课"短、微、精、悍"的特点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技术路线,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了实践平台;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校本化的实践场域。  相似文献   

13.
说课是包括了“备”、“说”、“评”的开放性教研活动。现代知识向后现代知识的转型与教师专业成长理论是中小学说课活动合理性基础:说课可以促进教育者教育智慧的生成.说课可以分享教育教学经验,说课是教师教学文化自觉的肇始,说课可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中成人学习特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成绩评定是创新创业类混合式“金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创新创业类混合式课程智慧型成绩评定系统对于推动创新创业类“金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以“创新创业管理”课程为例,以成绩评定反映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映射“金课”属性,体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评价反馈强调及时性与全面性为设计原则,从评价内容与功能、数据采集方式、评价标准与方法等方面建设创新创业类混合式“金课”智慧型成绩评定系统,并从平台及教师团队两方面提出相应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优秀思政课师资的办学思路基础上,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经过十年实践探索出民族地区"1234"卓越思政课教师教育模式。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教研员培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探索多维协同培养模式:共享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的别样同生共融文化;共建卓越思政课教师"两个协同"培养平台;共寻卓越思政课教师三种专业发展途径;共探卓越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四维内涵。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和社会效益,为民族地区卓越思政课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提供有益的理念启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备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即使是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也要在课前充分备课,而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集体备课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得以分享,为教师的共同进步成长提供了保障,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加强集体备课,促进初中化学教师共同进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实践、研究和反思,而其中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同课异构"。文章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为案例探讨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以及自己的思考。"同课异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采取最优化的方式去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同课异构"的活动方式应多样化;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走向主动,通过教师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二元五次课例研修通过"任务教学合作研讨——首次实践同伴观课——指导反思优化应用——优化设计再次实践——再次反思优化提升"五个环节,两次观课,将培训的主体交还给教师,使培训形式回归教学本质,培训内容贴近教师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立足于常态课,建立研修分享平台,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魏光明 《江苏教育》2014,(19):43-46
组织教师听、评校内教研课,尤其是每一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参与的"一人一课",是众多学校沿用多年的传统做法。为了提高"一人一课"活动的实效性,需要对其进行改良和完善,从单纯关注表面的数量走向关注深层的质量,从单纯关注教研课本身的质量走向关注团队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20.
课例研究架设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教师实践智慧生长搭建了平台,有助于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奠定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知识基础.反过来,教师实践智慧水平的高低又制约着教师课例研究的成效.教师应在教学中和校本培训中借助课例研究促进自身实践智慧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