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融合,网络出版物日益成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出版物相比,网络出版物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灵活、受众覆盖面广等显著特征。网络出版物的传播,有效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播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网络出版物提升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认知程度、增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情感认同、塑造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坚定信念、引领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自觉行动,是营造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氛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荃  阮甦甦 《传媒观察》2024,(1):107-112
“食物”不仅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更作为一种文化和情感媒介沉淀于民众心理之中。随着媒介技术演进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美食短视频在促进民众情感互动的同时成为凝聚社会情感的文化力量,形成了新的文化构型,并与中华民族的乐观精神和豁达情绪相映照,使民众获得对生活富足安康、国家安全稳定的延伸性与现实性解读;美食短视频带来的异质文化形成了食物与媒介的独特异托邦空间关系集合,呈现了人们对于食物和社会的想象和反思,更新着媒介实践的构成和肌理,但也带来诸如吃播等媒介行为所导致的精英文化失语、消费引导失范、文化主体失轨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蒋晓平  房澄 《视听界》2004,(4):45-47
情感类电视节目是电视综艺节目本土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它扎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与民众基本人性之中,代表了一种正面、客观、积极地反映并弘扬社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人伦及基本人性中真、善、美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理念,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大众生活、关怀大众心灵的电视综艺节目,满足了社会转型期民众的内在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其体现的真实电视原则和民众性特征为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预示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整体结构被资本强势逻辑捆绑的时代主流话语中,文化被残忍地肢解成为了一个与资本、权力、地位等社会精英符号相同质的概念,在传统公共领域中曾被作为底层民众自发培育的草根生存型文化在由资本暴力控制的工业化和商品化消费型文化链辐射下,也注定走向了产业化的草根消费。由此,草根文化的关注主题不再是底层疾苦,而是更符合流行趋势和市场口味的庸俗文化(美其名曰"时尚文化"),草根文化本来意义上对底层民众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6.
王笛先生所著的《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1870-1930》(下称《街头文化》)是一部关于下层民众生活的历史画卷。作者取精用宏,运用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诸方法,对成都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社会改良者以及地方政治三方面以街头为舞台的关系进行了细  相似文献   

7.
古代歌谣是流传遥远的民间诗歌。传统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途径比较缺乏,歌谣就成为民众文化传承、表达心声、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歌谣的作者和传诵者多是下层民众,其内容多为民众对社会生活现实的态度和看法,是民众生活实践与思想观念的直接反映。统治阶级对歌谣这种社会舆论的态度和处理措施.直接关涉到国家的发展和兴衰。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界在三馆免费政策的推行下,有必要对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在新形势下进行再认识.图书馆的价值观要融入时代新元素,那就是以民生为重,以文化引领为责,充分满足社会民众对现代图书馆提出的新的文化价值需求——图书馆是民众现代文化生活的新型空间、接收有效信息的新媒体场所和建立文化核心价值的新兴领地.  相似文献   

9.
吕凤华 《视听界》2015,(2):114-115
社区是城市中最基层的组织,居住着不同阶层、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段的居民,新闻广播融入社区文化,有利于提高社区民众的主体意识、协作意识、法纪意识和文化意识。近年来,江苏新闻广播在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理念下,策划开展了大量的社区文化活动,提升了新闻广播的影响力。一、彰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广播是主流媒体,传递新闻资讯,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新闻广播与社区文化融合,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增强了社区民众的感性认识,使正面引导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作宏大叙事的同时,以新的视阈捕捉、搜集资料,每下愈况,去记载普通民众的日常所思所想,所行所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欲求,他们的文化表现。现在的年鉴编撰,在内容的选取上遵循三个原则,就是强调写大事、要事、新事。笔者认为,在这三者之外,也应当选取典型的、有意义的社会民众生活,尤其是下层民众的日常活动入鉴,全方位地记录社会信息,并作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观照。这样做,对于增加年鉴的有效信息量,提高年鉴的实用价值,提升年鉴的文化品位和存史、镜鉴、学术功能,都大有裨益。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历史记录以来,一直都有关于社会生活的记载。在国外,公元前约500年的希罗多德在《希波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