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引经据典,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学习历史仅需记记背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贯彻课改精神,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会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引经据典,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学习历史仅需记记背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贯彻课改精神,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会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初中历史教学需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究发现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传统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画画重点,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去背年代、背事件,学习历史只起到了应付考试的作用。兴趣是学习与探究的源泉,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爱好,探索出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对于穿越剧、穿越小说大都比较熟悉,如《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那么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让学生穿越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由于历史成绩也计入总分,所以历史在初中的地位较为重要,学生与教师也都比较关注。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只要考前背一背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技巧。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习历史不仅需要背,还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我在这里介绍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时间轴,在时间轴上标出重点的地方,然后从点到面,从标注的地方联想记忆到整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简单的来说,就是抓住时间这条主线。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崭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历史教学理念是历史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将历史学科视为以记诵为主的“单向接受的科目”。形成“教师灌输.学生背书”的历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是历史课长期被学生视为“枯燥、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是用过去那种“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背”的模式,不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长期下去,学生厌于课堂教学。为使课堂充满活力,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本文以华东师大版本《中国历史(初中二年级上册)》为例,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抓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历史,作为凝固了的过去,叙述的是人类的昨天,历史的过去性使今天的学生很难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去了解或接近历史。再加上我们现存的历史教学更多的还是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学生对历史学习大都认为就是对识点的画画、背背,而教师的评价也更多的是认知目标的评价。因此,学生很难真正走进历史,甚至还出现为数不少的尖子生历史考试不及格,他们感觉现行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缺乏趣味性,很难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没有让学生接近历史,没有带他们走进历史的舞台。就如何让学生走进历史的舞台?笔者粗浅地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历史的本原遭到很大扭曲:一些学生一提到“历史”马上就想到“书本”,一提到“历史评价”马上就想到“背一背”,历史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历史教学如果光凭着书本、光凭着应试,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活力,只能走上穷途末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材的编排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以前介绍历史,转变为探究历史。教师的教学也需要相应的变化:改变历史课堂就是改变背历史知识的传统观念,提倡开放性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思想,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适应课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张玲角 《教师》2012,(25):85-85
目前的新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课堂45分钟里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所谓自主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输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虽然中学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历史提不起兴趣。有的认为历史只要背一背就够了。近年来的历史高考重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如何能使学生在历史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下面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细节问题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类似的抱怨:“老师,历史知识离我们好远啊,总也记不住,如果历史知识有生命力就好了。”很多教师的回答是:“记不住就反复背,多背几次就记住了。”其实,曾是学生的我们自己也知道,这种回答苍白无力,无法让学生满意。正是学生的困惑促使我反思:能否通过挖掘与课文重难点相关的细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记忆?经过多次课堂教学实验证明,恰当的选用历史细节,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我们把握和理解历史的大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去年市教育局让我讲一节初中的示范课,我以《美国的诞生》为例,应用“历史课堂的细节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我把教学中一些感悟写出来和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2.
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填鸭式的的灌输,学生只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使教学过程变得寡然无味.那么,怎样改变历史课现状呢?  相似文献   

13.
赵一文 《新教师》2020,(1):31-32
纵观当前语文教学,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大多蜻蜒点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对诗词本身的读读背背或文白互译上,对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人物情感知之甚少。那么,如何改变现状,更好地以古诗词教学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14.
柯宏 《新课程研究》2009,(12):119-120
新课程改革背案下,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措施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知识的价值;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何东蓉 《广西教育》2007,(5B):38-38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大多围绕着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上课时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去背诵、练习、识记,以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使得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毕业会考和升学而被动学习。在追求考试高分和高升学率的情况下,把原本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历史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且又不能不学的负担,学生厌学、怕学就在所难免了。出现以上情况,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是没有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使他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成就感。主要表现:一是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二是脱离学生实际,三是教师一言堂。要改变上述现状,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的教学中来,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被动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在多数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习惯观念中,似乎有这样一些概念: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是“小”学科;学习这些学科只要记记、背背、读读就可以了;优秀的学生只有学数、理、化才算是有出路的;学不好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生才去学政治、历史、地理。尤其是历史学科,只要背背就行了。我认为这是值得商讨的。就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们和所谓的大学科一样,都是150分,  相似文献   

17.
英语作业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但也是教师平时教学中很容易忽略的环节。小学作业布置往往存在着随意性和单一性,抄抄背背的单一性练习比较多,造成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负担,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因此需要教师设计更符合学生天性的体验式作业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从而爱上英语。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教人以渔"。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大卫·科尔伯于1984年提出体验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体验的核心角色和情感成分对学习的作用。长期以来,受评价方式的制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教学,强调“双基”,教学方法单一,讲授偏多、活动偏少,形成“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情感体验,与体验学习理论背道而...  相似文献   

20.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背“三字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汉字,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注重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