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抽象艺术的诞生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它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朵奇葩,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主流艺术、经典艺术和传统艺术。但在中国,却还是一门当代艺术。所以,作为高中生非常有必要了解抽象艺术。但是高中生对抽象艺术一般都不太理解,也不能接受和欣赏,所以抽象艺术教学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为此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设计多种教学体例,以提高学生熟悉和赏识抽象美术作品的能力。让抽象艺术不再晦涩难懂,使美术欣赏具有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2.
张沛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384-384
中学生对美术艺术一般都是不太了解的,同时也不能接受和欣赏,所以美术艺术的教学变成了中学美术的教育上的一个难点。可是,美术艺术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奇迹,所以要求作为现代初中生了解和学习的对象。其中尤为突出的便是美术中的抽象艺术,通过让中学生感受和欣赏抽象艺术、了解音乐与抽象艺术的联系、听音乐画抽象艺术作品等过程,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抽象艺术不再是晦涩难懂的“另类艺术”,让美术欣赏能够具有更为广阔自由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康定斯基的抒情抽象艺术创作为研究个案,从艺术心理的角度阐释现代抒情抽象何以发生。如果说原始民族的抽象源于一种对空间的恐惧、一种不安定感、不确定性的话,那么20世纪初,康定斯基的“世界感”与原始民族的心灵之间遥相呼应.有着某种类似。但这是两种不同的抽象:一个是未曾认识的忐忑,一个是认识之中的恐惧。原始人对“自在之物”的真诚感知和现代人对“自在之物”的哲学推演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前者以退为守,是消极地回避,后者以守为攻,是策略地退让。正是所谓“移情——抽象”冲动“移情——抽象”艺术意志促发了抒情抽象艺术的诞生。由此,抽象与抒情的两极间终于连接起一条纽带。  相似文献   

4.
通过感受和体验不同艺术的形式美,发现了艺术具有“相通性”这一规律,尝试用绘画语言表现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从美术的角度认识音乐艺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通过感受和体验不同艺术的形式美,发现了艺术具有"相通性"这一规律,尝试用绘画语言表现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从美术的角度认识音乐艺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蒋萌 《广西教育》2012,(6):34-35
抽象艺术语言的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的瓶颈,尤其对于擅长形象艺术表现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困难重重。美术教师必须在引导初中生读懂抽象语言的前提条件下,寻找最能表达自己内在而深层的丰富情感的符号语言,如线条、形体、色彩等,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成完整的画面,完成抽象艺术创作。在湘版教材八年级第五课《大提琴》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尝试对抽象艺术创作教学方法进行如下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绘画语言的解放及对立的探索是分不开的。"纯粹美术"和"抽象表现主义"事实上都是一种"语言直接成为本质的显现"的绘画艺术。对其应取兼容并包之态度,则是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抽象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一朵奇葩,作为现代中学生有必要了解抽象艺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让高中生感受和欣赏抽象艺术、了解音乐与抽象艺术的联系、听音乐画抽象艺术作品等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欣赏具有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9.
从对毕加索和康定斯基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理论入手,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艺术生涯作为一个时代标尺来衡量抽象艺术产生初期这一阶段性面貌。同时通过对美学思想即观念上的变化而产生的代表作品的深入挖掘与解读,从艺术本体出发挖掘其个人艺术风格的转变对于抽象艺术形式整体意义及对西方绘画的影响作用。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对于绘画转型的意义以及抽象绘画形式在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大的历史时空中的地位给予了相对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王金凤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1):106-112,F0003
教材分析。“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的第2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鉴赏、理解美术作品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分析评鉴作品的重要手段。本课从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家如何运用艺术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最基本的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罗列了因为语言手段运用不同,形成了美术作品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大分类。  相似文献   

11.
抽象绘画造型语言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在造型艺术领域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有着具象绘画无法取代的语言特征,而且一直作为新潮美术的先锋影响着各国的画坛.抽象绘画不仅有其产生、发展的必然性规律和特征,而且有其多方面的艺术价值.我国的抽象绘画应该怎样发展,怎样借鉴西方的经验,走自己的路,应先对抽象绘画的造型语言特征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材《美术鉴赏》。在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一一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中,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中发展最为久远的,一直影响着当今现实主义风格的美术创作,同时也是理解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基础。本节课旨在提高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通过不同的图像识读,最终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13.
抽象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都是西方现代艺术流派,都具有抽象性和表现性,但它们绝不是一个流派,无论它们的代表人物,艺术主张,还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同的。区分这些概念或者流派对于美术理论的学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毕加索对艺术最大的贡献是扩展了绘画题材.西方现代派美术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方面使艺术脱离了具体的物象,走向了抽象.这抽象,一方面展现了作为灵感源泉的原始要求和内在精神世界,一方面有从侧面反映了技术更新的日益增快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本文从立体派的角度谈毕加索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不会鉴赏美术作品,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美术作品,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那么,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抽象美术作品呢?一、讲清抽象艺术概念,转变学生审美观念1.抽象艺术的概念。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偏离表现对象外观的艺术。其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的结果。2.转变学生审美观念。学生在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时,往往以像与不像为标准进行评判,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影响了他们的审美体验。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转变学生的审美观念,要让他们认识到传统美术作品与抽象美术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不同,并引导他们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上去看待抽象美术作  相似文献   

16.
从抽象、抽象艺术、抒情抽象、构成学、形式美规律、色彩的视觉空间等角度解析了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的作品《几个圆形323号》。对这幅作品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此画中,我们看不到一丝现实生活中具体物象的影子,它表达了某种轻快、幽邃而有秩序的宇宙情调和结构关系。抽象派画家认为,这样才能表达"精神的现实"、"更高级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结果是许多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产生了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人们需要一种新的审美的支持,也就是说,审美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环境中需要有新的诠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类的欣赏不再要求缓慢的结构形式,人类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转向造型的简洁明快.现代抽象雕塑创造了一种现代的独特的最具亲和力的有魅力的艺术存在样式,从而提升了审美者的审美愉悦感,使人类更敏锐于观照自我,加深了对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现代抽象雕塑能引起形而上本质的神秘感并引导我们进入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苏珊·朗格在其<艺术问题>一书中,始终强调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艺术是人类的内在生活客观化、对象化.并用"艺术抽象"、"逻辑类似"等概念解释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情感与形式相互转化的具体过程这一艺术哲学中的难题,这为她的艺术理论体系逻辑上的自足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可是,朗格并没有详细论述其"艺术抽象"、"艺术知觉"产生的心理机制,不免会让人产生类似"为何这样的情感会抽象成这样的形式""为何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艺术知觉会自然地使人们经验到某种情感体验"等一些关于艺术形式之表现性产生缘由的疑问.  相似文献   

19.
试论抽象艺术严孚良从狭义上讲,抽象艺术指的是现代西方一个美术流派的绘画,它开始于1910年,俄国的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荷兰的蒙德里安、法国的德洛内等人是其始祖。该流派虽未成为画坛主流,但其影响不小。从广义上讲,抽象艺术指的是以“抽象”为主要特征的一类...  相似文献   

20.
《艺术百科全书》中,抽象艺术的定义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形象的相似程度上去界定作品风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抽象绘画作品的赏析、理解都懵懵懂懂,甚至固执地认为抽象画就是随意画。在他们心目中,看不懂表现什么就是抽象画。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几乎每册都有抽象画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我经历了许多无奈与迷茫;很多学生拿起笔来毫无顾忌涂鸦就算完成抽象画,在欣赏大师抽象作品时大言不惭地高呼“不就是随便画嘛”。这显然与新课程理念、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以巧设联想为主线,引导学生摆脱对抽象绘画的误解,学会有意识的创造抽象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