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网广州11月11日电(黄玫袁丽艳)广州的亚运之梦即将在美丽的"海心沙岛"绽放,在梦想与激情即将点燃的时刻,由新华通讯社编辑出版的亚运导刊11日在广州举行全球首发仪式。11月11日,新华社在广州推出124版的《新华每日电讯·亚运珍藏导刊》和128版的《财经国家周刊·亚运传播导刊》。两本导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特许出版,总印量约30万册。  相似文献   

2.
"我想当亚运结束,一个城市会进入常态化的管理,而不是什么‘亚运标准'。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城市进入一种更优良的行政管理、资源管理,而不是套用的某种标准".  相似文献   

3.
曹璇 《东南传播》2011,(6):168-170
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报纸为从电视和网络以动态报道见长的垄断中突围,报道亚运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必须以新闻照片为武器。本文通过对亚运会期间,《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亚运专刊中的新闻照片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其在报道内容和排版方式上表现出的倾向性,以及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邹浩 《新闻前哨》2011,(3):49-50
"今天你微博了吗?"岁末寒冬,体育老编老记们经常互致问候。而更多的时候,他们在被子里、在上班路上、在办公室,通过手机、ipad、电脑辛勤地编织着"围脖"。广州亚运会后,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工程》2011,(1):17-18
随着中国女排完美的最后一扣,中国亚运军团在第16届亚运会上夺得了历届最多的199枚金牌,再次展现了"中国力量"。在这骄人的战绩背后,不仅凝结着每一位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6.
王溥 《新闻前哨》2011,(3):45-46
在楚天都市报提出主流化转型并全力实践这一理念方针下,体育报道如何贴近读者需求,如何彰显人文情怀,如何在充满胜负悬念的赛事背后呈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何摆脱新闻同质化的难题?在广州亚运会的"新闻大战"中,楚天都市报的采编队伍,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文的视角,审视每一个事件与人物,在"大亚运"的报道背景下,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报道体验。  相似文献   

7.
王老吉迅速为亚运营销战略而制定了完善的亚运营销路线图。目的就是要在亚运营销这场大戏中先声夺人,率先在亚运会前期就提前聚拢巨大的人气和关注。王老吉唱响亚运先声夺金亚运歌手挑战赛是王老吉第一个开展的亚运主题活动。之所以如此的快马加鞭,目的就是要在亚运营销这场大戏中先声夺人,  相似文献   

8.
杭州亚运档案作为杭州亚运会全周期的真实记录,是杭州亚运会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厘清杭州亚运档案收集范围、资源体系建设内容,是开展亚运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前提。杭州亚运档案具有形成主体众多、领域涉及广泛、时间跨度长、地区分布广的鲜明特点。在梳理杭州亚运会申办、筹办、赛时、“后亚运时代”各阶段所形成的档案基础上,提出多措并举确保杭州亚运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合理区分杭州亚运档案归属、统一杭州亚运档案管理规范、建立杭州亚运档案专题数据库,以探究构建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大亚运档案资源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微博评刊     
关于《广州人大:亚运预算不能"拍脑袋"》 @杨锦麟:程序正义,在咱这,还是新名词,但人大代表有此意识,令人欣喜。 @秋水炎凉:不可以批评的东西,最好的下场是,被人们敬而远之;不好的下场是,被人们烦而躲之;最坏的下场是,被人们唾而弃之。  相似文献   

10.
第十六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本届亚运会的报道,本埠各大媒体均派出精干队伍,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新闻大战。纵观整个亚运会赛事,从12日开幕到18日基本处于"磨合期",是亚运赛事慢慢进入状态的阶段。而19日至25日,是亚运会比赛的高潮期。与本埠甚至是全国其他媒体相比,楚天都市报的报道更富于"人性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0年11月17日广州亚运赛场上"杨淑君失格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阴谋论"谣言为切入点,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阴谋论"谣言的呈现方式以及逻辑构成;然后进一步探究谣言得以迅速而大规模传播所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事件的重要性以及事实的模糊性是如何在该事件中得以体现或被建构出来;最后梳理出"阴谋论"谣言从萌发、壮大、变质一直到消亡的大致发展历程,在对各个阶段谣言特征的归纳分析中着重探究台湾政党、媒介、网民三者之间权力博弈情况。  相似文献   

12.
王老吉先声夺金亚运歌手选拔赛定位为于全民参与,全民歌唱,因此,无论城市乡镇、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登上选拔赛这个大舞台为亚运放声歌唱。因此,早在2009年10月20日,由第十六届亚运  相似文献   

13.
亚运盛会5000年来第一次在北京举行,影响不可谓不深远。5000健儿奔腾跳跃,纪录迭出;5000记者穿梭其间,传报点评,新招连连。亚运圣火照耀下,一切都富有朝气,一切都在变。本刊辟“亚运报道”临时栏目,连续两期以亚运为焦点,追踪采录、分析褒扬,意在将北京亚运给中国新闻界带来的新气象,将同行们在此期间创造的新经验记录下来,传播出去,让亚运精神及经验,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唯因篇幅所限,难免挂一漏万,只能待日后弥补了,欢迎同行们继续来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11,(1):10-10
3D立体高清电视转播作为广州亚运体现“科技亚运”的主题亮点而备受关注。捷成世纪与Quantel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国首个3D立体高清电视实验频道。3D立体电视广播得以在广州亚运成功启航!  相似文献   

15.
王老吉唱响亚运先声夺金亚运歌手挑战赛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唱响亚运活动的第一个主题活动。而广东卫视也率先为这项活动争取到了2010年电视选秀活动第一份准生证。引爆先声的就是在2009年11月16日举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广州来说,亚运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盛会.而亚运之于<南方都市报>,不啻于一场攻坚战.亚运开始前一个月,我们就已明确亚运报道要摈弃无太大意义的战报,更看重每场比赛背后所带来的思考.我们记录每一枚金牌的诞生,但绝不"惟金牌论".我们希望用笔触告诉读者,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盛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电台对外广播的发展现状,对地方对外广播如何利用亚运外宣之机实现自我跨越式发展提出的三点策略:亚运节目的国际合作,数字,网络和3G广播的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地方对外广播三个版块的内容重构。通过亚运可望实现对外宣传与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据新闻出版报报道,在“亚运新闻战”中,人民日报副总编李仁臣在夺取第一块金牌的赛场上,写出了生动感人的短新闻。北京日报副总编刘宗明亲临赛场给“前线”记者讲亚运新闻报道要点。“老将”出马,是亚运新闻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釜山亚运38大项,重头戏尽在三大球。 足球篇 男足被视为亚运“皇冠上的宝石”,就单枚金牌而言可称“亚运第一金”。韩国挟世界杯四强之威,兼具天时地利,早将此金计入账册。伊朗则自诩亚洲老大,近日在国际邀请赛将世界杯表现不俗的巴拉圭、南  相似文献   

20.
李华 《文化遗产》2010,(2):148-151,159-162
广州亚运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广州亚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广州亚运又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展示平台和机遇,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使其获得了新的生机,并且为其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培育了潜在的巨大市场,值得我们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