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定高校学报生存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专题组稿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专题组稿实践,从学术性、创新性、优势学科、稿件质量、效果和影响力的角度论述了加强专题组稿应注重的几个问题,并通过事实说明专题组稿对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不可忽视,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总库"和"引文数据库",统计了7种分析测试类期刊发表有关"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事件文章的情况和相关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并比较了各期刊对两次事件做出的反应。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分析测试学报》和《色谱》在各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科研工作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增强,高质量论文的产出,这给科技期刊编辑提供了很好的选题组稿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研中文科技期刊专题出版存在的问题,以切实发挥专题出版价值,为中文科技期刊提升出版能力提供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回访《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专题出版情况,调研专题出版作者对出版流程和出版后推广情况的满意度,征集专题出版建议,总结专题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结果】《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组织出版的5期专题的选题涉及药学热点领域,作者单位覆盖面较广。调研中发现非公开约稿和组稿专家包办约稿方式存在约稿信息不规范、对期刊不了解和编辑部沟通不及时;部分稿件同行评议质量不高,时效较长;专题的推广渠道不够多元化,编辑部与作者合作推广尚未普及;编辑部配套相关服务能力有待增强,专题出版的持续性不足等问题。【结论】专题出版应从组合多种约稿方式、规范约稿信息,加强与作者和学术共同体的合作推广,跟进专题配套服务、转变服务理念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出版能力建设,助力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著名期刊争相分享学术资源的严峻环境下,中国科技期刊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保持刊物特色,加强专题策划意识,有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代表性地学期刊实施的专题出版思路,包括开辟短小精悍的专题栏目,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和区域性研究课题成果出版专辑,围绕学科发展方向策划专题,出版学术会议论文专辑,针对突发新闻事件出版专辑,出版纪念知名人物学术成果专辑。简要阐述专题的组稿途径及一些思考。提出在当前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正经历转型与变革的新形势下,专题策划承担着打造品牌影响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提升读者忠诚度的重任,近年来地学期刊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视内容策划和专题出版,提升了刊物的学术水平,这种办刊思路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20年前,人们通过物理实验方法获得了冷原子,今天超冷原子成为了多学科交叉的物理实验室,超低温物理、超低密度凝聚态物理、超低能碰撞物理、非线性与量子原子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精密谱与量子频率标准等研究汇聚于此。文章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院内外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日两个一衣带水的领邦国家中,"政冷经热"的矛盾局面成了各界关注的热点。"政冷"与"经热"是否相互影响,如果有影响,又会是怎样的影响,这是中日两国间极具现实意义的论题。通过运用1979-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能够对双边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呈减少趋势;反过来,中日双边贸易则能对两国的政治关系产生持久性影响,且在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进口对两国的政治行为的影响力度更大。另外,研究中还发现,日本对中国发起的政治行为受中国对日发起的政治行为影响很大。因此,两国应进一步加强贸易上的往来,尤其是增加中国对日进口,有利于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此外,减少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安全担忧"也是进一步减少其发起政治冲突增加两国合作所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包头第一热电厂2×300MW空冷机组实际运行情况,总结了历年来运行经验,从设备改造、运行优化方面加以分析,予以改进,提出了降低供电煤耗的具体建议,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运行经济性,为同类型机组的改造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百人计划"、"长江学者"与"千人计划"的入选者(共计4 433名)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学科领域开展了定量研究,并与美国NSF最新出版的《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年)报告中的美国高等教育以及美国当前科技劳动力的学科领域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主要聚焦在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学科领域。美国在读博士的学科领域前三位分别是工程学、生物学以及物理科学,而当前科学与工程劳动力职业中学科领域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和数学家、工程学家和生命科学家。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我国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业板上市企业"专利门"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此现象的热议。在一片对当事企业进行批驳声讨的浪潮中,本文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刊对创业板上市企业"专利门"事件已进行多期连续追踪报道,引起了一定反响。本期特刊发此文,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专利门"现象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空冷机组(直接空冷、间接空冷方式)运行情况的调研,介绍总结运行防冻经验,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SCI网络版(SCI-Expand)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11年署名天津医科大学并被SCI收录的论文情况进行统计,按文献类型、学科分布、论文作者、产权机构和被引用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并进一步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角度,对提高论文被SCI收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笔者收到了《发明与创新》编辑部寄来的郭宏斌先生对本人在该刊2004年第8期上发表的他谈为什么下雪不冷融雪冷》的批评,他的驳文标题是:也来说说为什么下雪不冷融雪冷。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提出,各高校图书馆不断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力度。图书馆资源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流学科建设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提出新要求。期刊资源是学科资源保障的重要内容,怎样建设期刊资源以保障一流学科发展值得分析探讨。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通过分析学科相关的中外文期刊的数据,如影响因子、发文情况、被引用情况等,归纳总结出学科核心期刊和特色期刊的保障现状及建设目标,并提出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思路以保障一流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间接空冷系统冬季防冻是一个综合问题,从设计到安装调试再到运行管理,必须环环紧扣,才能使间接空冷机组冬季安全运行,笔者通过内蒙古地区对间接空冷机组的调试经验总结,对空冷系统的控制、严寒防冻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互联网+"时代特点,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学科服务对策,即:提高对学科服务的重视程度,丰富服务形式和内容,加强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从文章的出版时滞、信息密度、引用参考文献情况和学科分布等方面,分析研究了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途径,指出缩短科技期刊的出版时滞,增大信息密度,注重文章的引文量和引文规范要求以及刊载文章的学科分布是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H5+微信”的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和媒体融合之路,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的策划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传播水平。【方法】 采用“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对刊物宣传、专题组稿、增强出版、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热点抓取、会议和活动宣传、为广告客户提供增值数字广告和服务等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 在“煤传媒”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融入“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取得了比常规微信宣传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论】 “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可大幅提高科技期刊数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的水平,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SCI用作科研评价指标的思考--学科分布对指标公正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期刊引文报告(JCR)2001版报道的定量数据,对ISI收录期刊及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学科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按学科统计出对应的期刊数据及影响因子的最大值及平均值,并对每一学科中影响因子大于2、被引用次数大于3000的期刊予以统计分析。以具体数字说明这些指标在学科中分布极不均衡,如果简单绝对地使用SCI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指标将有碍于科学研究的正常发展,文章最后对SCI用于科研评价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计量法,以被国外11种著名数据库收录的491种中国大学科技期刊为样本,从学科、语言、出版地、主办者、出版者、出版频次进行了书目信息分析研究,对办好大学科技期刊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住宅空调房间冷(热)负荷计算方法为中心议题,总结论述了在冷负荷系数法基础上改进的方便于手算的工程简化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冷(热)负荷的诸多因素,从冷(热)负荷的构成、计算方法、步骤过程中,正确使用简化的一系列冷(热)负荷计算公式,方便快捷、准确地计算冷(热)负荷;同时根据暖通专业多年工作实践和学习,总结了典型住宅冷负荷实践经验估算值,用经验估算值检验了用计算公式方法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找出二者存在偏差的原因,从而对计算结果进行反复计算,直到确信负荷计算值准确无误为止,从而正确、准确地进行空调设备负荷大小适宜的选型及正确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