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摹声以画骨     
××同学问:《‘友邦惊诧’论》一文两次摹拟敌人说话的口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鲁迅在《‘友邦惊诧’论》一文中。除义正辞严地正面批驳敌论之外,还注意不时地变换口气,抓住其本质,运用摹拟的手法,将敌人的丑恶嘴脸,勾画得惟妙惟肖。“读书呀,读书呀……”这是对“国府”大人老爷“教导”学生莫问国事“安心读书”腔调的摹拟。作为一国之政府,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能保证学生安心读书应该算是件好事,可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侵占东三省,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大片国土沦陷,而这时候政府却反过来“教  相似文献   

2.
(王兰)嗯,就是“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呗! 哦,和我们读书时的“三好生”标准基本上是一样的嘛! (王兰)胖叔叔,你也当过“三好生”吗? 当过呀,我读书时绝对是“三好生”!  相似文献   

3.
我家有三“虫”:一是“工作虫”,二是“逛街虫”,三是“读书虫”。“工作虫”是指爸爸,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难得吃上一顿安心饭。有一次,我们全家刚开始吃饭,爸爸的手机就响了,爸爸接完电话对我  相似文献   

4.
<正> 鲁迅的杂文是匕首,是刀枪。其语言犀利,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论证过程中对多种推理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因此,在教学鲁迅杂文时,准确地揭示隐含在变化多端的语言现象里的推理,对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论证方法,确是大有必要的,本文现以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为例,对鲁迅杂文的逻辑推理略作述介。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会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见《“友邦惊诧”论》初中语文第六册第61面)  相似文献   

5.
2004年2005年之交的一天,中国教育报社打来电话,告诉我被推荐为《中国教育报》年度“读书人物”。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我算什么“读书人物”?我至多是一名“读书人”呀!好意难却。我按照报社的要求,写了“获奖感言”、“读书收获”,还准备了一张自己读书的照片,一并寄去。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第十一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有学生发现“得意扬扬”一词与以前学过的“得意洋洋”不一致,存在疑惑。问题一提出来,孩子们顿时像树上的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更多的是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以前读书时见到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得意洋洋”呀。怎么现在换成“得意扬扬”了呢?是出版的错误,还是编者刻意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所谓“欣赏性读书”,是指在精讲导读的基础上,学生对作者“作文思路”、文章“艺术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之后而进行的读书。这次读书的重点,自然是放在对文章的欣赏上。它区别于“了解性”、“理解性”、“分析性”的各类读书环节。是对课文的集中的、整体性的“品味”。是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取知识乳汁的情境下进行的读书活功,能使学生进一步地“悟出”文章的妙处来。  相似文献   

8.
<正>“搏”在操场上玩够了,坐在树阴下喘着粗气。“老是这样疯玩,也不是个办法呀!”“搏”对自己说,“我得去图书室看看书,学点知识。”“搏”来到图书室,看到好多人都在专心致志地读书。  相似文献   

9.
严伯春 《师道》2006,(4):31-31
今天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上课铃刚响,我便板书课题,故意少了题目中的双引号,学生在下面吵着提醒:“五角星应该有双引号!”我回头表示疑问:“为什么呀?”学生争着举手回答:“这五角星并不是真正的五角星,这是小男孩把苹果拦腰切开后,里面的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学生的讲述一个比一个清楚,我知道学生对课文所讲的故事已是十分清楚了,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想到了文章中的小男孩。“喜欢文章中的小男孩吗?”学生齐说:“喜欢。”“真的吗?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告诉同学们。”我指名一个名叫侯唯希的女生起来读书,她面庞清秀,目光…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蹴而就,何不从“三心二意”入手呢?“三心”指的是疑心、安心、众心。(1)疑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己如能拥有一颗善疑之心,那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熏陶,何不在每节课中设置一个“师生共疑”的环节?当然,教师“先要会疑”,学生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说,现在有些大学生不安心读书,只想赚钱,有的干脆弃学经商了。其实,何止大学生如此;小学生也在出现这种苗头。我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那天课间休息,我到教室去,只见一堆同学围在一起抢购什么东西,人群中小刘同学拿着一叠“不干胶”(这是一种可以剪贴的画片),精神抖擞地喊道:“买‘不干胶’呀,要买的快来,不多了啦!”发现我后,同学们一哄而散。我上前对小刘说:“你这生意不错嘛!赚了多少钱?”他低着头,从口袋里摸出一把票子,我一数,共有2.5元。钱不算多,但这种做法很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片断:师“:表情是心情的晴雨表。”从同学们脸上的表情我知道你们都想读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读书的乐趣。自信的孩子,请你来读。(一名学生很认真地读了课文第四自然段)师“: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多有气势的词语呀,谁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气势?(一生在  相似文献   

13.
“老师!”声音来自一个歪着脖子的驼背女孩。 “李老师,不记得我啦,我是您的学生呀!我是婷呀。”  相似文献   

14.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3,(10):10-13
<正>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读书厚度成就人生高度、民族高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3月28日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启动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开通仪式上指出,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从立德树人“根基”架起教育强国“柱梁”的战略安排,是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的一项举措,是将校园阅读“奏鸣曲”融入全民阅读“交响乐”的有效途径,是把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关键一招。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文朗读时,贵州农村边远小学的的小学生读书广泛存在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唱读”。他们认为读书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是真正的“读书”。尤其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齐读时,所有学生就开始一起“唱”,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为一个工具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住“双基”,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发展;给学生读书、训练、议论的时间,通过读书学会读书,通过训练语言文字学会使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7.
<正>读书,不仅是一种“乐趣”,还是一种“陶冶”与“情操”。但现在的学生却大多体会不到读书的快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一直处于浅层阅读状态,无法体会到文本的深层意蕴,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到读书之乐。众所周知,读书的最佳状态是深度阅读。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呢?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就是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的确,课外阅读为孩子的童年开启了一扇能窥见生命奥秘、通往精神天堂的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之门并未真正开启。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让他们打开课外阅读之门呢?我认为巧用“加”“减”“乘”“除”,是引导学生开启阅读之门、踏上阅读之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有学生发现“得意扬扬”一词与以前学过的“得意洋洋”不一致。疑惑一提出来,孩子们顿时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的则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以前读书时见到的无一例外都是“得意洋洋”呀,怎么现在换成“得意扬扬”了呢?是排版的错误,还是编者刻意的安排?课间,同教研组的几名教师展开了讨论,还是不能确定。只得翻阅字典:得意扬扬,形容得意的样子,也作洋洋。大家都恍然大悟,纷纷笑言自己知识上的浅薄。同时,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眼前,怎么向孩子们解释呢?难道只是简单地告…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养成该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自能读书”的基本功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目能读书”呢?笔者认为:一、要振奋学生阅读的精神和情绪要学生善读,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