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边际视角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与门限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支农对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影响,并探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改革路径.研究表明,财政支农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基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的财政资金并不能持续提高农业技术进步,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从禀赋差异来看,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产出在地区间存在饱和效应;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和进行农业纵向开发有利于推迟U型拐点的到来.因此,财政支农推动农业现代化需要多元吸收社会资本,注重地区投资布局,深入农业开发程度与优化自身管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30个省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空间依赖性,应采用时间和空间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2)农业技术创新和财政支农正向作用于本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其中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整体效应较小;(3)控制变量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等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影响不同;(4)分区域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和农业技术创新对优化发展区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影响效应最大,适度发展区次之,保护发展区更多依赖于化肥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农地经营规模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琼  肖海峰 《资源科学》2020,42(6):1063-1073
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既具有直接影响,也产生间接影响;②直接影响体现在“规模效应”: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U”型变化趋势;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农地利用方式来体现的: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之间均呈现“U型”关系,与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种植结构、农业机械投入强度的提高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化肥投入强度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碳排放;③财政支农政策在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较高的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加强了粮食种植比例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了化肥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促进农业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加强对农地利用方式的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财政补贴结构。  相似文献   

4.
李新  向奕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6):21-23,25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对农业进行干预和扶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借鉴国外财政支农的有益经验以及结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财政支农三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业科研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提出了优化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布局、构建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基金以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财政支农三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业科研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提出优化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布局、构建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基金以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扩散效应,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财政支农三项支出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处于中间水平。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业科研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提出优化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布局、构建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基金以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剖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13个省级单位2000-2013年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是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和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也都会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同时,还发现:在不同的分位点下,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的变化对农业科技进步快的省级单位的影响要高于农业科技进步低的省份;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不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1999—2014年2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出发,研究技术进步在地区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企业R&D资本投入、政府R&D补贴投入与财政分权等因素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来看,各省技术进步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企业的R&D资本投入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技术进步,还对邻近地区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政府R&D补贴仅能提高本地技术进步增长率,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从动态角度来看,前一期较高的技术进步率会对当期技术进步率起到负向影响,从而抑制当期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企业R&D投入对地理邻近地区的反馈效应要先于经济邻近地区,经济距离邻近的企业R&D溢出效应是逐步释放的;政府R&D补贴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不仅存在地域性,还表现出“短期效果强于长期效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余波未消、粮食进口国外约束趋紧,农村金融排斥、农业技术进步能否成为缓解中国粮食供给困境的重要变量?本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研究发现:(1)农村金融排斥水平过高不仅会直接抑制粮食供给安全,还会通过农业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粮食供给安全,即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村金融排斥与粮食供给安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并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26.6%;(2)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门槛特征,当农村金融排斥迈过门槛值0.679时,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促进作用趋弱。因此,我们应该多举措降低农村金融排斥水平、多手段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效率,以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1.
胥巍  曹正勇  傅新红 《软科学》2008,22(5):95-99
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采用1978~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东、西部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刺激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都较为重要,而东部地区的长期性政策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14个农业大省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混合OLS、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以及差分GMM等估计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分别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农民增收效应显著。从农民收入构成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最大,然后是工资性收入;财政支农和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显著为正;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提高,但却不利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据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重点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同时也要综合考虑财政支农和农村人力资本等影响因素,多管齐下保障农民增收,共同破解农民增收缓慢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在剖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13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3年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是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和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也都会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同时还发现:在不同的分位点下,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的变化对农业科技进步快的地区的影响要高于农业科技进步低的地区;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不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力度与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5-2006年间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322、0.271、0.323.因此,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对经济塌陷且财政支农弱化的中部地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重点在于探讨财政支农主题研究发展脉络和现状,并且分析研究主题的热点与前沿。结合CiteSpace软件对1080篇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及其所属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该主题研究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起步期(1992-1994年)、探索波动期(1995-2002年)、快速发展期(2003-2008年)、剧烈波动期(2009-2021年);研究机构与学者集中在区域中心城市,机构之间合作较少而学者之间合作较为密切;当前研究主要围绕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等关键节点展开,以减贫、乡村振兴为方向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门主题。由此,该研究结合国家政策、国外经验对未来财政支农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农用机械装备经历了三阶段的转变,机械技术的进步使农机设备呈现大型化、综合化、配套化的趋势,以满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农业生化技术的进步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改变了种植业的生产结构;通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的刻画,发现上海农业呈现“S型”的增长路径,农业技术进步因循了“劳动节约型——停滞——土地节约型(主) 劳动节约型(辅)”的演进路径。进而,构建双对数形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90-1999年、2001-2014年的上海郊区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分析,实证结果支持相关论断。根据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邱俊杰  任倩  余劲 《资源科学》2019,41(11):1982-1996
在耕地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农业产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阈值模型,基于粮食主产区鲁豫皖三省621个固定农户5年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直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还通过农业资本投入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即农业资本投入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0.286%;②农业资本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到农业劳动力年龄双重阈值效应的影响,阈值分别为47岁和70岁,农业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因此短期内对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应该持悲观态度,应提高农资利用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来看应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和财政支持在技术、手段和方式等方面都取得过很成功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在农业发展和农业政策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对财政支农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却不能与之相匹配。本文主要阐明了发达国家实施的财政支农的内容、特点和经验,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保护实践和财政支农政策取向,揭示其对我国实施财政支农政策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9年江西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但三者之间作用机制复杂,各自对自身贡献率最大且短期内贡献率波动较大,而前二者对后者在长期内具有持续提升影响.总的来说,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效果是正向的,而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结果复杂,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和方向不一致;相对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长期效应,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的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高农业技术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关系视角的价值链嵌入条件下资源型产业技术升级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763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我国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中“技术发展陷阱”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C790139);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嵌入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的我国西部制造业企业跨越“技术发展陷阱”研究(项目编号:2016FB117)。 作者简介:肖远飞(1976-),男,湖南邵阳人,博士,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李青(1995-),女,湖南湘西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杨双鹏(1992-)男,陕西商洛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价值链管理。     
本文基于企业决策模型,提出了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进步的机制与效应,并据此提出理论假说:(1)嵌入价值链对产业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2)具体关系呈现出倒U关系。本文选取了2006--2016年13个资源型产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投入产出表与索洛残差法分别测算资源型产业GVC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发现我国资源型产业嵌入GVC能够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但是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本文进一步利用替代变量法和细分行业回归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显示本文理论假说在资源型产业中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