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育孩子做平凡的人最近,北京市青年研究所副研究员余逸群等人对1000名小学独生子女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12%的孩子期望自己将来的文化程度为大学水平,有229%的孩子期望为研究生水平;期望自己将来接受职业高中或技术学校教育的分别为121%和6...  相似文献   

2.
近期,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对1000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型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选择自己将来的职业时,60%的小学生想当经理、明星、科学家,而愿意成为工人、农民、教师的仅为5.9%;在回答“你对自己将来的文化程度的期望”时,31.2%的孩子希望成为大学毕业生,22.9%的孩子希望达到研究生水平。而愿意接受职业高中或技术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3.
写给母亲教育孩子的目的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貌似不可一世的怪物;孩子成才也仅仅是这种培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应该是母亲穷追不含的目的!每一位母亲都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都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的将来有所考虑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绩出众,将来上大学、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经营头脑,将来可以挣大钱的有之;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的有之。然而现实与人们的期望往往有所差距,一旦原先所期望的无望达到,父母们就开始产生失望情绪,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孩子的埋怨训斥…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首次教育伦理学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别让孩子成为家长的‘替身’。”许多家长并不是真正为孩子的前途和健康考虑,而是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替身”,让孩子将来为自己争面子、挣大钱。孩子的肩上背负了家长太多的期望。例如,有的孩子并不喜欢学琴,但家长认为学琴可以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还有的家  相似文献   

5.
博览     
博览警惕“超常儿童综合症”当今的竞争社会里,父母亲普遍怀有望子成龙的心态,期望过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聪明,有天赋,发展比别人更快更好,别人不会的,我们会,最好生养一个神童。有的父母自己进不了名牌大学,却希望孩子将来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表明,60.16%以上的家长对其子女未来学历早已有明确的指向,在这部分家长中96%以上的家长都期望孩子将来达到至少大学文化水平。然而由于我国国情是以一级级升学考试为主,就必然导致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偏离了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向。其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家长注意:  相似文献   

7.
言论     
所有的父母,从孩子降生那一天起,就殷殷期望孩子从小聪明伶俐,上学时品学兼优,一遍遍地在心里为孩子描画蓝图,希望将来孩子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有一份人见人羡的工作……但可否想过这些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甚至把他们当成炫耀品。  相似文献   

8.
出身贫寒的父亲一心想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材,期望她在不久的将来迈进名牌大学,有个好前程,不再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于是,采取高压手段"逼女成才",但结果是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和行为障碍,使孩子患上了由癔症引起的瘫痪……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总想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将来有出息。送孩子到少年宫参加兴趣班学钢琴、美术、武术、滑冰等,已成为家长们八小时工  相似文献   

10.
有科学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观点与期望,直接影响孩子语言学习的质量。如果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不了解,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方法不了解,就会形成错误的英语教学观念,最终将导致孩子产生抵制情绪,从而影响孩子将来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家长可采取以下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1.
做母亲常会替孩子设计未来。“要让我家孩子做医生”“我要让他成为政治家”“将来一定要他进××大学,毕业后在××公司服务”。如此详细安排孩子的未来,便有了问题。为什么呢?母亲虽然不在孩子面前讲明,心里却想着:“要让他做医生,一定得把他教养成沉着、值得信赖的人。”如此把孩子的将来与自己主观期望连接的结果,使父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我们的生命在这个世界的延续。每代人都期望自己的后代健康、聪明、活泼,将来有大作为。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缺陷,家长对此深感苦恼,又往往束手无策。于是,我们求助于心理咨询医生。儿童心理咨询业在国内刚刚起步,目前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05,(12):8-11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特征 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一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征:1、家长有较强的自信心,在任何情况下,对孩子始终抱有热切的期望,认为孩子将来一定会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得比自己更幸福,事业比自己更成功。为此,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是不遗余力。家长的种种努力和辛苦是否就能保证孩子将来一定成龙成凤,生活幸福呢?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没有错,但是。若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人。若想让孩子将来成龙成凤,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品质。诚信是个人品格的基石,其他优秀的道德品质多数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占为了孩子将来的成功、幸福。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别忘了为孩子铺垫下诚信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浙江省温州市妇联对市区七所幼儿园的495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作了调查。调查问题之一是: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达到什么学历?答案为:90%的家长希望孩子达到大学以上水平,其中有16%的家长希望孩子达到研究生水平。如果分析一下就会知道,这是一种过高的期望。第一,目前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日本、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的只有40%。而预测我国目前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到高中毕业时能升入大学的  相似文献   

16.
关颖 《家庭教育》2010,(11):14-15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家长一点儿也不比孩子轻松。社会竞争催生的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常常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低或片面,进而转化为对自身评价的扭曲。我们对1054位孩子家长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家长”时,分别有68.1%和1.1%的被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17.
《小读者》2005,(9)
江苏仪征市实验初中的王竟悟同学来信问:我爱玩,平时上课总是走神,为了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望《小读者》一定帮帮我呀?春姐回答:从来信看,你是个颇为聪明的孩子,因为“偶尔能考个全班前十”。而且,你期望进步,改掉这“上课总是走神”的毛病。我认为,要想提高成绩,改掉上课走神的毛病,可否从以下三个方面试试: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学习是自己的事,集中精力用心学习,是对自己的将来负责,是你将来立足社会的资本。今天学不好,将来不可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的。二是发掘自己的学习兴趣。如果你对学习的内容兴致勃勃,根本不…  相似文献   

18.
家长的生育观、指家长生养、教育子女的动机,即家长为什么要生养和教育孩子。生育观对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动机很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为国教子”型、“为孩子发展”型、“实惠”型和“家长自己”型。从家长为孩子择业求职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生育观。如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某种职业,是因为这种职业“国家特别需要”和“对社会贡献大。”这是典型的“为国教子”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从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另有一种家长,在为孩子择业作考虑时,更加重视是否“有利于孩子施展才能”和“符合孩子的兴趣,”他们是从孩子本人将来的幸福考虑的。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是与  相似文献   

19.
当孩子发育成长的时候,我们都会急切地对照着育儿书籍上的发育表,观察着自己孩子的进步状况,期望看到一切正常。但是经常也会有家长感到困惑,孩子的发育并不是完全能跟上正常进程。其实,研究专家统计,大约有30%的孩子都属于这样一个外延的范围。10%的孩子发育“不正常”,比同龄孩子更晚地达到这一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身体真的有什么病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更加强烈。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全才”,最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这样的目标下,家长往往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逼迫孩子以学习为中心,并认为只要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其实。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